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中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量反流。入院时查体:血压140/90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触及震颤,心脏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9次/分,心律不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哈气样杂音,心尖部可闻及双期杂音,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和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  相似文献   
2.
液氮保存对人同种主动脉瓣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讨同种主动脉瓣瓣膜形态结构与冷冻保存时间的相关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选用 18~ 3 5岁健康成年男性脑死亡 3 0min内取材的主动脉瓣 2 0个。实验分为新鲜对照组 (Ⅰ组 )和冷冻保存组 (Ⅱ~Ⅹ组 ) ,冷冻保存组依据在液氮 (-196℃ )中保存时间分为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组 ,分别为冷冻保存 1、3、6、9、12、15、18、2 1、2 4个月的瓣膜 ,每组 2个瓣膜共 6只瓣叶。2 .冷冻保存及复温 :修剪备用的带瓣主动脉管道浸入含二甲基亚砜 (DM SO)的营养液中 ,无菌薄膜 3层分别束扎 ,置入 4℃…  相似文献   
3.
任沪平  王京玉  耿希刚 《医学争鸣》2004,25(11):1014-1014
1临床资料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8(男74,女34)例,年龄5~36 mo龄,体质量5.5~15 (10.8±2.6) kg. 包括室间隔缺损48例,房间隔缺损20例,室缺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室缺并房缺9例,室缺并肺动脉高压6例,法乐四联症15例,单心室2例.  相似文献   
4.
5.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的外科治疗李兆志,黄庆恒,耿希刚,任沪平1987~1992年,用同种主动脉瓣(AV)或机械瓣替换治疗5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IE)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及1例严重肺动脉瓣关闭不全(PVI)病人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低温选择性脑灌注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手术患者154例,男性110例,女性44例,根据脑保护方法的不同分为:深低温停循环组、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组、中低温选择性脑灌注组。术前各临床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统计分析各组病例住院期间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各组病例住院病死率、一过性和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中低温选择性脑灌注组体外循环时间(184.56±24.01)min低于其他两组[深低温停循环组(216.94±25.22)min,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组(200.09±23.80)min,P<0.05],再次开胸率降低(P=0.029)。术后呼吸功能不全、肾衰竭、感染、腹部并发症和截瘫的发生率各组相似(P>0.05)。结论 中低温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保护方法,住院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降低了术后再次开胸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9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1支病变9例,2支病变17例,3支以上病变183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3例。结果:本组共移植血管668支,每例患者移植血管1~8支,平均3.20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9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98h,平均7.6h。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为2.91。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1例。203例患者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及消失。随访115例(56.56)。随访时间2个月至5.1年,心绞痛消失109例,复发6例。结论:综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及医疗条件,人文地决定相应的手术方式;结合病人的年龄恰当选择旁路移植血管;均可优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对改善和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液氮保存的人主动脉瓣力学及形态结构的变化董安平黄庆恒徐磊任沪平耿希刚我们对正常人新鲜主动脉瓣膜和液氮保存多个时间段的瓣膜力学和形态结构进行研究,探讨液氮保存对同种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同种瓣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氧饱和度(rSO2)监测指导A型夹层术中温度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共77例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纳入研究,男性44例,女性33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脑氧监测指导组。分析各组病例术中不同温度管理策略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脑保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监测组体外循环时间[(142.03±30.01)min低于常规组(189.90±66.87)min,P<0.05],降、复温时间[常规组(45.71±6.1)min和(136.32±40.23)min,脑氧监测指导组(30.29±6.29)和(108.5±2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酸和血糖水平为分别(9.95±3.76)vs.(5.58±2.96)mmol/L,(17.78±3.77)vs.(12.91±4.3)mmol/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卒中及需要透析的急性肾衰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vs.2.7%,10%vs.零)。二次开胸止血发生,医院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两组相似(P>0.05)。结论:在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靶向温度降至24~26℃时,用rSO2监测指导降复温速率及灌注流量,患者的CPB时间明显减少,乳酸及血糖增加不明显,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0.
液氮保存对人主动脉瓣组织细胞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磊  黄庆恒  张鹏  任沪平  赵晏 《医学争鸣》2001,22(8):679-683
目的 主要观察液氮 (- 196℃ )保存 1~ 2 4mo不同时间段的瓣膜组织细胞活力及组织培养细胞生长情况的变化 ,为临床适用的人同种主动脉瓣的适宜保存期限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 (18~ 35 )岁健康成年男性脑死亡 30 min内取材的主动脉瓣膜 2 0个 .依据保存时间分为 10组 , 组为新鲜对照组 ,取材后直接供实验用 , ~ 组为冷冻保存组 ,分别为冷冻保存 1,3,6 ,9,12 ,15 ,18,2 1,2 4m o的瓣膜 ,每组 2个瓣膜共 6个瓣叶 .冷冻保存组各组瓣膜缓慢降温 (1℃·min- 1 ) ,液氮中保存 ,实验时进行快速复温 .瓣叶剪为细小组织块 ,一半置入培养瓶中做组织培养 ,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细胞生长情况 ;另一半组织块用胰酶消化 ,光镜下做细胞计数并计算其细胞活力 .结果  组的组织细胞活力最高(93.8% ) , ~ 组细胞活力均较 组明显减低 (6 7.3% vs93.8% P<0 .0 5 ) ; , , 组细胞活力较 ~ 组瓣膜各组明显减低 (5 2 .4% vs76 .5 % P<0 .0 5 ) . 组组织细胞 1wk镜下可见 ,生长较快 ,4wk时镜下细胞数较多 ; ~ 组组织细胞 2 wk镜下可见 ,生长较 组稍缓慢 ,4wk时镜下细胞数减少 ; , , 组细胞 3wk镜下可见 ,生长较慢 ,4wk时镜下细胞数较 组明显减少 .结论 液氮保存对人同种瓣膜组织细胞活力有显著影响 ,其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