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危重心瓣膜病19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危重心瓣膜病患者行急诊手术的临床经验,以提高其疗效和治愈率。方法自1996年10月至2007年11月对192例危重心瓣膜病患者施行了急诊手术。所有患者均为心瓣膜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NYHA)为Ⅲ~Ⅳ级。经内科治疗2~7d无效时采取急诊手术治疗;行二尖瓣置换术76例次,主动脉瓣置换术64例次,双瓣膜置换术43例次,三尖瓣置换术4例次,三尖瓣成形术45例次,左心房血栓清除和左心房减容术各5例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次,其他心血管手术9例次。结果术中和术后早期分别死亡3例和8例,总手术死亡率为5.7%(11/192),主要死亡原因为术中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突发心室颤动等。随访168例,随访时间1个月~11年,失访13例。随访期间死亡8例,主要死于左心衰竭、瓣周漏或心内膜炎复发、尿毒症、夹层动脉瘤等。长期生存160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32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危重心瓣膜病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时急诊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采用左乳内动脉和(或)大隐静脉作移植血管。结果 死亡3例(4.3%),术后随访1个月-10年,心胶痛消失率为94.3%。心功能改善至I级61例,Ⅱ级6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对解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是一严重并发症,以往死亡率在50%以上。因此探讨其发生原因,重视预防和治疗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我院胸外科自1961年1月至1979年11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337例,发生吻合口瘘18例,发生率5.3%。由于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1975年1月以后切除的160例中,瘘4例,发生率2.5%。1977年10月到1979年11月切除75例未发生瘘。现作初步分析如下:瘘发生的时间本组18例吻合口瘘,发生在术后一周以内者5例,8—10天者8例,10天以上者5例,其中最晚的1例发生在术后第17天。瘘与肿瘤部位及吻合口高低的关系337例中,颈部吻合37例,发生瘘3例,占8.1%。弓上吻合94例,发生瘘6例,占6.4%。弓下吻合206例,瘘9例,占4.3%。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心内膜炎15例许锁春黄庆恒李兆志孙立1990年2月~1995年12月,我们为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施行急诊或亚急诊瓣膜替换(VR),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8~58岁,平均34岁。本组主...  相似文献   
5.
替换猪主动脉瓣后抗原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自1979年10月至1982年3月,对21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患者,使用人工生物瓣行二尖瓣替换术。使用天津瓣5例,自制瓣16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21例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20至48岁,平均年龄32.2岁。体重41至70公斤,平均50.8公斤。病期1.4年至20年。平均10.1年。心胸比率0.54至0.79,平均0.61。心功能(按美国心脏病学会分级),Ⅱ级13例,Ⅳ级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观察到相当一部分心室间隔缺损(以下简称室缺)有右心房增大,为探讨其诊断意义,现将我院1981~1984年间经手术证实的57例室缺(其中27例有二维实时扇扫)作一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收治1例完全性异位肺静脉引流,在体外循环下行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后壁吻合术,现结合复习文献报告于下。江×,男,14岁,学生,安徽籍,住院号169568。于1984年3月9日以劳累后心慌、气短、咳嗽、口唇发绀10年入院。平时能参加活动,在学习上与同龄儿童无差异。发育营养中等,口唇发绀,杵状指趾。血压86/60mmHg。心界扩大,心律齐,心尖区及胸骨左缘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杂音,4—5肋间Ⅱ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P_2亢进。X 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VSD)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内皮素-1(ET-1)与von Willebrand因子(vWF)在肺血管内膜表达的差异,探讨两者在PH发生发展及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VSD无PH患儿10例为对照组;VSD并PH患儿20例为PH组(PH组),根据肺动脉平均压分为中度PH组(Ⅰ组)和重度PH组(Ⅱ组)。取右肺中叶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光密度值。结果肺小动脉vWF、ET-1表达在对照组与PH组、对照组与Ⅰ组、对照组与Ⅱ组、Ⅰ组与Ⅱ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而肺小静脉vwF、ET-1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组别肺小动脉与肺小静脉vwF、ET-1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ET-1、vWF、肺动脉平均压、VSD直径与主动脉直径之比四者间相互呈正相关(P〈0.01,0.05)。结论ET-1及vWF与PH的发生发展、肺血管重建有关。肺组织中ET-1的主要来源可能是肺小动脉。  相似文献   
10.
卡托普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实验以离体灌注鼠心为模型,观察卡托普利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1材料和方法1.1体重220~280g健康SD雌性大白鼠40只,随机分4组,每组10只。Ⅰ组常温对照组(St.Thomas停跳液),Ⅱ组常温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