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强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定位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3月采用THA治疗33例(49髋)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8~69岁,平均35.8岁。左髋10例,右髋7例,双髋16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18例,结核6例,创伤6例,骨性关节炎2例,化脓性感染1例。病程7~15年,平均10.8年。术中采用髋臼周围骨性标志(闭孔上缘、髋臼切迹等)及软组织标志(髋臼横韧带等)定位髋臼假体位置。术后摄髋关节或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上下、内外髋臼偏移度,并以前倾角15°、外展角45°、上下及内外髋臼偏移度为0作为参考值,评价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髋臼假体位置的准确性。结果术中、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骨折、脱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3个月,平均30.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分别为(13.904±4.034)、(42.898±7.474)°,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178;t=1.969,P=0.055)。内外及上下髋臼偏移度分别为(2.530±2.261)、(3.886±3.334)mm,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0,P=0.000;t=8.159,P=0.000);其中5 mm 29髋,5~10 mm 18髋,10 mm 2髋,贴合率达59.2%。结论对于丧失正常解剖结构的骨性强直髋关节,THA术中充分利用残留及永久性解剖结构进行髋臼假体定位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有不少探讨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但结果仍有一定的争议。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XbaⅠ位点多态性与骨关节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有关雌激素α受体(ERα)基因PvuⅡ、XbaⅠ位点多态性与骨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OR值及95%CI为效应指标,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偏倚评估。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文献9篇,包括3 228例骨关节炎患者,6 327例健康对照。PvuⅡ位点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C vs. T;CT vs. TT;CC vs. TT;CT+CC vs. TT;CC vs. CT+TT)合并OR值均 < 1;按地区分组提示亚洲合并OR值均 > 1(CT vs. TT除外),欧美合并OR值均 < 1。XbaⅠ位点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G vs. A;GA vs. AA;GG vs. AA;GA+GG vs. AA; GG vs. GA+AA)合并OR值均 < 1;按地区分组提示亚洲合并OR值均 < 1,欧美合并OR值均<1(GG vs. GA+AA除外)。结果说明,雌激素受体α基因PvuⅡ、XbaⅠ位点多态性与骨关节炎遗传易感性无关联。然而,PvuⅡ位点发生等位基因突变时亚洲人群骨关节炎遗传易感风险较欧美稍高,相反,XbaⅠ位点隐性遗传模型发生等位基因突变时欧美人群骨关节炎遗传易感风险较亚洲人群稍高。提示不同种族的遗传背景差异可能影响上述变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对61例(70髋)髋关节强直(Ankylosed Hip)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1次随访,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及放射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手术治疗,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94.8 mL,6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73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15.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5±13.4)分,其中优25髋(35.7%),良36髋(51.4%),中4髋(5.7%),差5髋(7.2%),手术优良率为87.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未出现松动翻修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强直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若髋关节骨性融合,手术难度较大,则术前准备应充分。  相似文献   
4.
王建伟  李相才  付映旭 《系统医学》2024,(3):147-149+153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术(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IMN)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就诊的94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IMN治疗,研究组采取MIPPO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康复指标、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与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OlerudMolander Ankle Score, OMAS)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结果比较,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更少,住院时间与术后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HSS、OM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26%,较对照组的19.15%低,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