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治疗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胆道损伤均发生在上腹部手术,以胆道手术时最多,是胆道外科中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0.07%~0.5%,国内报道0.78%。本文总结1984~2006年间发生的9例胆道损伤中的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治疗Ⅰ、Ⅱ型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施行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治疗Ⅰ、Ⅱ型腹股沟斜疝的145例患者(腔镜组)与同期施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43例患者(开放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腔镜组在手术操作时间[(14.8±11.5)min]、发现对侧隐匿性斜疝(15例)、术后恢复活动时间[(16.5±14.3)h]、术后镇痛药使用(5例)、术后阴囊水肿(1例)、住院时间[(4.2±1.5)d]方面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分别为(37.6±25.4)min、0例、(52.7±12.6)h、13例、14例、(8.4±2.6)d];术后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治疗Ⅰ、Ⅱ型腹股沟斜疝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术式选择。方法:对5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A组,26例),肿瘤局部切除术(B组,14例)和旁路手术(C组,16例),观察三组患者的1、3、5年的生存率,并进行对比。结果:A组26例患者1年生存者22例,占84.6%,3年生存者16例,占61.5%,5年生存者9例,占34.6%;B组14例患者1年生存者8例,占57.1%,3年生存者5例,占35.7%,5年生存者2例,占14.3%;C组16例患者1年生存者2例,占12.5%,无3、5年生存者。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27、4.23、3.92,P〈0.01);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5、8.24、6.81,P〈0.01);B组术后1、3、5年生存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5.02、13.42、4.23,P〈0.01)。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首选术式是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次为肿瘤局部切除术,而对于晚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来说,使用旁路手术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74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甲状腺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效果。结果本组74例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32.56±8.49)m L,平均手术时间(65.75±12.30)分钟,喉返神经显露率为97.30%,甲状旁腺显露率为95.95%;术后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复发,并发症发生率为6.76%,3例为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有良好效果,但要注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保证熟练操作,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良性乳腺肿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370例良性乳腺肿物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5例,对照组行传统乳腺肿物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乳房美容效果评分、相关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乳房形状、乳头感觉等乳房美容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量、瘢痕大小等关临床指标少于对照组,局部血肿、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乳腺肿瘤患者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可提高其乳房美容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与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7月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7年6月至2003年12月共11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小切口手术成功97例,延长切口15例。平均手术时间42分钟。本组无一胆管损伤及死亡。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全面检查,熟练操作技巧,才能降低胆管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髂耻束和凹间韧带在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201例次)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03例次)和对照组(98例次),实验组在内环结扎的基础上缝合髂耻束和凹间韧带,对照组仅行腹腔镜内环结扎术。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阴囊积液血肿、复发、睾丸萎缩、腹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结果:180例(201例次)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复发率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阴囊积液血肿、睾丸萎缩、腹壁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增加。结论:髂耻束及凹间韧带是腹股沟管后壁的重要结构,在疝修补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儿斜疝,特别是内环口直径≥1.5 cm及年长患儿,其内环口周围腹横筋膜同样存在缺损,髂耻束及凹间韧带的缝合可修复或缩小内环口周围缺损的腹横筋膜。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中在结扎内环口的基础上缝合髂耻束和凹间韧带更牢靠,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