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17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ose-Loop Muscle Relaxant Injection System,CLMRIS)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52例择期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经验组(E组即对照组),NT组(N组),CLMRIS组(C组),NT与CLMRIS联合组(NC组),每组88例。E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N组依据NT监测指导实施麻醉;C组依据CLMRIS指导肌松药使用;NC组联合使用NT及CLMRIS指导实施麻醉及肌松药使用。以入室(T0)、诱导即刻(T1)、插管(T2)、切皮(T3)、进腹(T4)、探查(T5)、关腹(T6)、缝皮(T7)、意识恢复(T8)、气管拨管(T9)、出室(T10)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TOF值、麻醉用药总量、插管时间(T2~T1)、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插管评级、出室时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NC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E组T8~T10各时点RR、SpO2较低(P>0.05)。NC组NTS、NTI处于麻醉目标者较多(P<0.05);C、NC组肌松计数、TOF值于T3~T8时较低(P<0.05),T9~T11时较高(P>0.05)。诱导期药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主要产生于维持阶段。维持期NC组麻醉用药最小,E组最大(P<0.05);C组肌松及N组镇静镇痛药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插管时间最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Copper评级、Ramsay评分最适宜(P<0.05)。4组术中知晓无差异(P>0.05),NC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可控性强,诱导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及时,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高臻辉  王红运 《安徽医药》2017,21(10):1875-1879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两组浓度布比卡因用于骨科下肢手术后连续腰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下肢手术后连续腰麻的32例患者为该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6例患者接受舒芬太尼(1 mcg · h-1)复合0.125%布比卡因(1 mL·h-1),B组16例患者接受舒芬太尼(1 mcg·h-1)复合0.062 5%布比卡因(2 mL·h-1).基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强度的镇痛效果.手术后96 h内,记录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等参数.此外,对关节的活动性进行评估,并记录所发生的任何副作用.结果 25例患者的VAS值≤30 mm.A组和B组各4例和3例患者接受了拯救剂量的布比卡因.A组中位T1h和T4 h VAS值要低于B组,其中T1h(8±11) mmvs (16±11) mm,P<0.05,T4h (11±8) mmvs (18±1) mm,P<0.05.所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剂量为1.25 mg·h-1布比卡因用于全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CSA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与用药的浓度和溶液总体积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免疫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全麻,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负荷量1 mg/kg,维持量为1.5 mg/kg直至手术结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MMSE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免疫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OC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7 d血清中IgA、IgM以及Ig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 d及术后7 d,实验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生长因子-α(TNF-α)的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患者行脊柱手术时,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术后发生POCD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对全凭静脉麻醉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宝鸡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2例,根据麻醉诱导给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及注射用顺苯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观察组则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并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马西尼.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评价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术前及术中各时间点BIS,同时比较各项苏醒质量指标、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围术期认知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时和诱导后1h的BI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间、呼唤睁眼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总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能提高全凭静脉麻醉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维持麻醉深度,并有效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ose-Loop Muscle Relaxant Injection System,CLMRIS)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52例择期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经验组(E组即对照组),NT组(N组),CLMRIS组(C组),NT与CLMRIS联合组(NC组),每组88例。E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N组依据NT监测指导实施麻醉;C组依据CLMRIS指导肌松药使用;NC组联合使用NT及CLMRIS指导实施麻醉及肌松药使用。以入室(T0)、诱导即刻(T1)、插管(T2)、切皮(T3)、进腹(T4)、探查(T5)、关腹(T6)、缝皮(T7)、意识恢复(T8)、气管拨管(T9)、出室(T10)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TOF值、麻醉用药总量、插管时间(T2~T1)、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插管评级、出室时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NC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E组T8~T10各时点RR、SpO2较低(P〉0.05)。NC组NTS、NTI处于麻醉目标者较多(P〈0.05);C、NC组肌松计数、TOF值于T3~T8时较低(P〈0.05),T9~T11,时较高(P〉0.05)。诱导期药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主要产生于维持阶段。维持期NC组麻醉用药最小,E组最大(P〈0.05);C组肌松及N组镇静镇痛药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插管时间最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Copper评级、Ramsay评分最适宜(P〈0.05)。4组术中知晓无差异(P〉0.05),NC组无不良反应。结论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可控性强,诱导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及时,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护下,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麻醉深度的调节,从而评价其在全身麻醉期间指导合理用药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N组采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给予麻醉药,E组采用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给予。通过麻醉方法对患者于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术中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无显著性差异,肌松药总量及镇痛药总量无显著性差异,而Narcotrend组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异丙酚用量更少,苏醒离室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老年人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药物使用更合理,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高尿酸并糖脂异常人群的膳食摄入及运动情况,为今后该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膳食营养与运动状况调查,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该次调查人群的能量摄入基本合理,膳食结构尚需调整。脂肪供能比偏高(30.09%)。步行、家务是人们的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各年龄组都几乎没有重度体力活动,在﹤60岁组中,轻、中度体力活动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膳食结构有待改善,应加强高尿酸并糖脂异常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指导人群更合理的膳食摄入及更多的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