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寻找转移瘤患者原发灶的可行性和灵敏度.方法 前瞻性分析34例以转移瘤症状就诊,经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或MRI发现不明原发灶的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身DWI扫描,分别测量可疑原发灶和转移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原发灶和转移瘤的ADC值.探讨全身DWI对原发灶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结果 通过对34例转移瘤患者全身DWI扫描,发现可疑原发灶24例,其中23例被证实为原发恶性肿瘤,1例可疑原发灶穿刺为良性病变;10例经全身DWI扫描未发现明确原发灶,其中2例经活检明确原发灶,8例经随访6~12个月仍未明确原发灶.确诊的14例肺癌原发灶和转移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24±0.18)×10-3和(1.16±0.27)×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全身DWI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67.6%(23/34),灵敏度为92.0%(23/25).结论 全身DWI对转移瘤患者寻找原发灶的灵敏度高,可以作为寻找原发灶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已成死亡的第二常见原因,占全球死亡原因的12%以上[1].而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癌症的类型和是否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32岁.左侧腰部疼痛3个月余.月经规则,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轻微升高.体检:左腰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无特殊. CT:平扫显示左侧腰大肌与肾之间"葫芦"形肿块,呈稍高密度,CT值约68 HU,有一宽蒂向内前延伸至腹主动脉左前方,蒂内管状低密度;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强化不明显,CT值约72 HU.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脑微出血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曾被称为"出血性腔隙"或"点状出血",表现为梯度回波(GRE)T2*WI上均匀一致、直径2~5 mm的圆形低信号,多数无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学显示为含铁血黄素沉积于血管周围间隙[1],其确切病因不清楚.尽管CMBs在高血压患者发病率较高,但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却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CMBs的发生率、分布特点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因素关系,尤其与高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0岁,稻农,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15年,进油腻或辛辣食物后症状明显,复发3 d于2009年5月31日入院.体检:体温正常,腹软,无压痛,Murphy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4×109/L,红细胞3.59×1012/L,血红蛋白11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4%.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CA199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前外院超声提示肝内囊肿.  相似文献   
6.
7.
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的低颅压综合征10例,治疗前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仅行平扫,7例同时平扫和增强,3例加MRA,1例加MRV. 结果 10例均有硬脑膜增厚、静脉窦和脑静脉扩张;6例可见脑下垂和脑室缩小表现;4例可见侧枝静脉窦显影(基底丛和岩下窦);5例可见垂体增大;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增强7例均见硬脑膜均匀性增厚强化,软脑膜无强化,2例见脊膜强化. 结论 低颅压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脑脊液压力检测,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26岁,因腰椎管内肿瘤术后复发入院。既往于2013年在外院行腰椎管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不详。体检:双上肢肌力对称V级,双下肢肌力IV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对疼痛刺激敏感。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磁共振平扫示腰椎管肿瘤术后,腰椎生理曲度轻度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对比术前三维伪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术前判断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经病理证实且有IDH1基因检测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及术前3D-pCASL及IVIM资料,将患者分为IDH1野生组(野生组,n=51)及IDH1突变组(突变组,n=27)。野生组中41例高级别、10例低级别胶质瘤,突变组中11例高级别,16例低级别胶质瘤。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3D-pCASL参数[最大脑血流量(CBFmax)、相对CBF(rCBF)]、IVIM参数[最小真扩散系数(Dmin)、最大伪扩散系数(D*max)及最大灌注分数(fmax)]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数,绘制其鉴别胶质瘤IDH1突变情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2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0),野生组患者年龄高于突变组(P=0.040)、高级别胶质瘤占比高于突变组(P<0.001)。野生组肿瘤CBFmax、rCBF均高于突变组(P均<0.05),而Dmin、D*max、fmax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BFmax、rCBF鉴别胶质瘤IDH1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73,CBFmax阈值为91.28 ml/(100 g·min)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10%、74.50%;rCBF阈值为1.53时,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5.60%、84.30%。结论 脑胶质瘤3D-pCASL参数CBFmax、rCBF对判断IDH1基因分型具有一定效能;IVIM参数的稳定性欠佳,其价值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