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下肢矫形手术的设计,对手术后状况进行预测,并检验该软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主开发一套基于数字X线的矫形外科手术设计与预测模拟软件,并将该软件应用于下肢矫形手术的组织测量分析、手术方案设计与手术效果模拟.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为28例下肢长骨畸形患者进行截骨矫形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计算机辅助法和传统手工方法设计手术方案.其他术前术后处理均按常规进行,两组患者无差别.术后拍摄患肢X线片与术前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别计算两种设计方法下手术效果与术前设计的符合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软件测量误差小,构建的骨切除量参数准确,模拟效果逼真.手术效果与设计方案的符合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设计组,统计学处理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在下肢矫形手术前的病例分析中应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能够对骨组织同时进行测量分析和手术模拟设计,可进行手术模拟并设计切除骨量.系统操作方法易于为外科医生掌握使用,具有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术式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144例ACL损伤患者应用自体骨-1/3髌腱-骨(B-PT-B)、单隧道单束腘绳肌腱(ST/G)和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ST/G)3种术式关节镜下行ACL重建,定期随访,应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活动水平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比较3种术式临床疗效.结果 ①各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Tegner活动水平评分在术后均较术前改善(P<0.05).②术后任何时间ST/G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高于B-PT-B组(P<0.05),但单隧道单束组、单隧道双束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①3种术式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但在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及术后客观体征改善方面,近期ST/G组优于B-PT-B组.②单隧道单束和单隧道双束ST/G组术后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③关节镜下自体ST/G单隧道单束重建ACL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后向及旋转稳定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节约成本,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腰背部皮肤缺损很常见,治疗方法较多。但婴幼儿腰背部皮肤缺损修复报道少见,我院从1999年至2001年10月临床收治10例病儿,采用L-皮瓣修复缺损,疗效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DEAD-box家族蛋白是一类ATP酶(ATPase)活性依赖的RNA解旋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广泛分布在真核生物体内。自20世纪80年代eIF4A(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A)被发现至今,不论是病毒的复制还是哺乳动物体内信号调控,DEADbox家族蛋白几乎涉及与RNA相关的一切生命活动~([1])。DEAD-box蛋白家族成员除了作为ATPase活性依赖性的RNA解旋酶外,还可以作为共激活转录因子调控细胞生理活动,甚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DAA组(42例)和PLA组(48例)。比较2组术后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1、3、5 d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比较分析2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外展肌力矩、单腿站立试验结果、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关节位置感觉(JPS)角度。结果 DA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血红蛋白(Hb)下降值均少于PLA组(P<0.01)。2组HHS评分、力矩随着时间延续均呈增加趋势,而VAS、JPS角度呈降低趋势,且各时点DAA组HHS、力矩高于PLA组,VAS、JPS角度低于PLA组。DAA组各时点的单腿站立试验结果优于PLA组(P<0.01)。DAA组和PLA组并发症发生率(2.4%和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A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快,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应用DAA的早期疗效优于PLA。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采用关节囊后下方移位手术治疗肩关节后方不稳(PSI)6例(9个息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6例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1~48岁;病程3~50个月。3例为双侧肩关节疾患,5例有明显的外伤史(其中4例伴肩关节后脱位),临床表现为伤肩疼痛、无力和活动受限,有惧痛征,后抽屉试验阳性。6例术前均曾行保守治疗,4例患肢贴胸悬吊2~6周,2例行单纯中药外敷,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带骨块的髌韧带切开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方法 对 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 ,采用切开 ,带骨块的髌韧带中 1/3重建 ,并根据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将重建韧带作一定角度扭转 ,使重建韧带形成“前内、后外侧束” ,并在一定张力下将韧带两端骨块分别用钢丝在膝关节屈曲 30°位置上牢固固定于股骨、胫骨上。结果 术后平均随诊 2 0个月 ,临床检查显示 :Lachman试验术后仅 1例弱阳性 ,前抽屉试验术后全为阴性。关节功能评价Lysholm评分平均 95分。结论 根据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特点 ,术中固定牢固 ,术后达到骨性愈合。既符合等长、等张固定概念 ,又可以早期活动 ,术后恢复快 ,且不至于松动 ,是ACL重建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的近期改变及手术效果. 方法 2001年6月-2002年11月,应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修复25例单纯PCL断裂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龄16~58岁,平均36岁.运动伤6例,车祸伤15例,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4个月,平均2.5个月.23例患膝后抽屉试验阳性,2例因急诊入院查体不合作无结果.膝关节MRI检查均显示PCL损伤.术前膝关节的错误位置觉为(4.73 4±0.12)°.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后抽屉试验呈阴性.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1个月,平均30.1个月.MRI检查示术后18个月骨髓道愈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末次随访时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8.6 4±15.2)分提高至(93.2 4±7.4)分(P<0.05).术后5个月膝关节错误的位置觉为(5.674±0.32) °, 10个月为(5.454±0.16) ° 15个月为(3.80 4±0.01) ° 20个月为(3.674±0.25)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4.56 4±0.11) °,与对侧正常膝关节(2.13 4±0.4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双束重建PCL后,膝关节位置觉于重建术后逐渐减退,15个月逐渐恢复,20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强.术后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提高,症状体征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黄芪对兔周围神经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家兔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家兔建立周围神经再灌注模型 ,随机分成 5组 :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黄芪治疗Ⅰ组、黄芪治疗Ⅱ组 ,动态观察坐骨神经相应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随制成血再灌注时间延长 ,缺血组、再灌注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减慢为 ( 4 .10 2± 0 .992 )m/s、( 5 .898± 8.891)m /s ,动作电位波幅分别降低为( 4 .2 71± 1.0 71)mV、( 2 .2 5 2± 1.5 2 7)mV ,潜伏期延长为 ( 1.92 1± 0 .2 0 4)ms、( 2 .3 93± 0 .2 3 1)ms ;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降低分别为 ( 18.93± 9.88) μU/L、( 2 8.13± 9.72 ) μU /L、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 ( 1.2 9± 0 .2 1) μmol/L、( 4 .2 9± 0 .14 ) μmol/L(P <0 .0 5 ) ,病理改变加重。黄芪Ⅰ组相对缺血组、黄芪Ⅱ组相对再灌注组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 3 .182± 0 .83 9)ms、( 3 .2 71± 1.0 13 )ms ,动作电位波幅增高 ( 1.867± 0 .5 12 )mV、( 2 .467± 0 .2 19)mV ,潜伏期缩短( 1.3 17± 0 .3 2 4)ms、( 2 .3 87± 0 .175 )ms ;组织SOD活性增加 ( 10 .64± 0 .79) μU/L、( 13 .94± 0 .83 )μU/L ,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降低 ( 1.69± 0 .0 1)mol/L、( 1.0 6± 0 .2 0 )mol/L ( P <  相似文献   
10.
自制仪器术中股骨颈前倾角测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股骨颈前倾角术中新的测量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股骨颈前倾角测量仪 ,术中测量 1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 2 0个股骨颈前倾角和 5例解剖标本的 10个股骨颈前倾角 ,30个髋关节均行CT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以验证术中测量值的准确性。结果 术中测量值x±s为 37.37± 15 .0 5 ,CT测量值x±s为 37.17± 14 .0 4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性 (P >0 .5 )。结论 该仪器术中测量值准确 ,操作简单易行 ,省时 ,是一种无损伤性操作。该仪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