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DSA设备显示的实时辐射剂量率,为医务人员合理控制辐射剂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9月采用美国通用公司DSA机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术中DSA机由透视模式转换为电影模式时各自序列显示的辐射剂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透视辐射剂量率为18.5~212.0 mGy/min,均值为(114.7±42.1) mGy/min;电影辐射剂量率为216~1691 mGy/min,均值为(970.1±298.4) mGy/min。透视与电影辐射剂量率总体均值之比为1︰8.5。数字平板探测器面积越大,辐射剂量率均值越大,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较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增高趋势越明显;透视辐射剂量率均值较电影辐射剂量率均值低,差异显著。结论医务人员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合理选择 DSA 设备类型,密切观察动态实时显示的辐射剂量率,及时调整检查模式及可控参数,即刻评估可能致患者放射损伤的剂量水平,合理控制辐射剂量,以降低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磁县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查流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目的]探索一条科学的筛查工作方法及可持续发展食管癌防治新模式,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制定“磁县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查工作流程”,应用电子内窥镜检查:食管和胃采用食管黏膜加碘染色指示性多点活检。以2007年磁县已普查2个村1214例居民为对象。[结果]普查覆盖人数7149人,40~69岁实际人数1971人,实际普查1214例.顺应性61.59%。阳性检出率:轻度不典型增生16.9%、中度不典型增生6.0%、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2.5%、黏膜内癌0.3%、浸润癌0.3%;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行内镜黏膜切除治疗率达86.7%,浸润癌进行手术和其它治疗,治疗率100%。[结论]“磁县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查工作流程”可有效提高普查顺应性、早治率,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河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和胃癌高发区赞争县伞部首诊为胃癌的43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M性别和不同年龄患者贲门、胃体和胃窦部位胃癌的构成比,分析当地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及趋势.结果 两地伞部旨诊胃癌患者巾,贲门癌占68.0%,明显高于胃体痛(24.2%)和胃窦癌(7.9%;X2=124.396,P<0.0001).1993-2006年间,贲门痛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磁县患者中,贲门癌所占的比例为71.2%,明显高于赞皇县(51.2%;X2=109.648,P<0.0001).磁县贲门癌比例逐渐增多的同时,胃体癌比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赞争县胃癌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胃窦癌逐渐减少.性别对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存在着差异(X2=58.380,P<0.0001),其中<50岁组胃体癌所占的比例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为34.2%,而贲门癌在61~70岁组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71.6%.结论 贲门是河北省胃癌高发区磁县和食管癌高发区赞皇县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部位.在流行病学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磁县胃癌患者中,贲门痛的构成比将继续上升,胃体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而赞皇县患者中,胃窦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4.
5.
高发区食管鳞状上皮和贲门腺上皮患病队列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食管癌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中占第四位.河北磁县是食管癌高发现场,20世纪90年代中期男性食管癌发病率133.9/10万,女性105.0/10万;死亡率分别为103.8/10万和71.7/10万[1].随着研究的深入认识到:食管鳞状上皮癌与贲门腺上皮癌是两类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恶性肿瘤,2000年WHO对食管鳞癌和食管-胃交界腺上皮肿瘤(贲门癌)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共识,特别是对癌前病变的概念和分级,提出了权威性的定义、分类和临床处理原则[2].为了解我国食管癌高发现场这两类肿瘤的发病情况,本文结合目前WHO对消化道上皮肿瘤的诊断标准,分析磁县胃镜普查人群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贲门腺上皮内瘤变以及浸润性鳞癌和腺癌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磁县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前状态及病变的分布情况,为该病的病因及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磁县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完成的40~69岁人群的食管癌早诊早治内镜筛查资料,筛查采用内镜碘染色指示性活检,并对符合对象按性别、年龄组统计食管癌癌前状态及病变的检出率。   结果  纳入分析队列筛查对象11 423例,食管活检率66.90%。食管鳞状上皮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11.84%、2.66%、1.04%,原位癌检出率为0.40%,鳞癌可能有浸润的患者检出率为0.04%、黏膜内鳞状细胞癌为0.37%,浸润性鳞癌为0.17%。平均重度异型增生以上及癌的检出率为2.01%。   结论  磁县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人群存在大量无症状癌前病变及癌症患者,年龄和性别与检出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 GCA)中Wnt抑制因子-1(Wnt inhibitory factor-1, 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VEGF-C、VEGF-D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相互关系及其在贲门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贲门腺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Wif-1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VEGF-D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Wif-1基因在贲门腺癌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61.7%和34.0%,癌组织中Wif-1基因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00);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和76.6%,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00);发生甲基化的贲门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发生甲基化的贲门腺癌组织(PVEGF-C=0.008;PVEGF-D=0.022);癌组织中Wif-1基因的甲基化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Wif-1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及VEGF-C、VEGF-D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贲门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4,SFRP4)及SFRP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贲门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94例GCA组织及47例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FRP4和SFRP5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94例GCA组织中SFRP4基因甲基化率为68.1%(6419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率8.5%(4/47)(P〈0.01);SFRP5基因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率为79.8%(75/9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率12.8%(16/47)(P〈0.01)。SFRP4基因在高、中分化腺癌组甲基化发生率为35%(14/40),显著低于低分化腺癌组的发生率92.6%(50/54)(P〈0.01);SFRP4基因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的甲基化发生率为60.5%(23/38),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73.2%(41/56),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P5基因在低分化腺癌组甲基化发生率为85.1%(46/54),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甲基化发生率72.5%(29/4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R巧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65.8%(25/38),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89.3%(50/56)(P〈0.05)。57例贲门腺癌组织中SFRP4和SFRP5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化者,高、中分化18例,低分化39例,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RP4和SFRP5基因可能参与了贲门腺癌的发生,SFRP4,SFRP5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与贲门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内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PACS未来的设计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某院介入诊疗科PACS运行情况,结合全院实际情况系统分析国内PACS的应用现状及问题。结果:介入诊疗科PACS运行存在问题较多,影像采集设备使用时间跨度长达13 a,6.8%的工作站、14.2%的影像采集设备未接入PACS,4.1%的患者、2.9%的影像未传至PACS。结论:国内PACS设计要适合未来发展预期,运行要稳定、高效、安全、可靠,应用要满足未来医疗、科研、教学需求,为PACS在互联网医疗时代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的患病关系。方法 选择食管癌高发区 2 0 13例胃镜普查人群为分析资料 ,分别计算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阳性人群和阴性人群的患病危险度 (RR1)和特异危险度 (AR1) ;以及食管贲门癌前病变与食管癌家族遗传 1级亲属和 2级亲属的RR2 和AR2 。结果 RR1=1.38,95 %CI (1.11~ 1.72 ) ,AR1=2 7.5 % ;RR2 =1.76 ,95 %CI (1.0 0~3.12 ) ,AR2 =4 3.2 %。结论 食管贲门癌家族遗传阳性人群 ,食管癌前病变患病危险度高 ,特别是遗传1级亲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