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虹彬  张勇  徐辉  赵奎  王钊  徐小辉 《西南军医》2010,12(5):919-919
目的运用内镜介入微创治疗解除贲门失驰缓症良性狭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自发性食管破裂及食管癌等并发症发生。方法内镜直视下3.0cm大气囊扩张贵门部扩约肌。结果治疗后本组97例除1例效果欠佳,2例破裂穿孔转外科手术,其余均解除梗阻,5年以上远期疗效达88.65%。结论大气囊扩张治疗只需1~2次即可获得显著疗效,疗效持续时间长,可以避免患者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急诊治疗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64例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患者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分析即时止血率、曲张清除率、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即时止血率为100%(65/65),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曲张静脉完全消失率为30.8%(20/65),基本消失率为41.5%(27/65),部分消失率为26.2%(17/65),无效率为1.5%(1/65)。GEV1与IGV1型患者疗效显著优于GEV2型(P〈0.05)。结论经内镜下注射组织胶急诊治疗门静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效果好,再出血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AprueA基因表达状况,探讨Hpure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原位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例、胃癌(CG)35例胃粘膜Hp及ureA基因感染状况。观察非癌患者胃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慢性浅表性胃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Hp检出率分别为48.57%、62.5%、0、54.28%;ureA基因检率分别为51.42%、75%、37.14%、82.86%,萎缩性胃炎、癌旁组ure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0.01)。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ureA组、Hp^ 级较HP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纤维性胃炎、胃癌患者Hpure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引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说明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系,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中HpcagA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胃癌组织 Hpcag A基因感染状况 ,探讨Hpcag 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 采用 Warthin- Starry银染和原位 PCR方法 ,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 4 0例和胃癌 (CG) 35例的胃粘膜 Hp及cag A基因感染状况 .观察非癌患者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 .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 Hp检出率分别为 5 7% ,6 2 % ,0 %和 5 4 % ;cag 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 2 0 % ,5 0 % ,2 9%和 4 6 % ,萎缩性胃炎、癌旁组 cag 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 cag A+组较 cag A-组、Hp+组较 Hp-组显著增多 (P<0 .0 1) ,且 cag A+组还较 Hp+组明显增多 (P<0 .0 5 ) .结论 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 cag A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 cag A菌株引起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说明 Hpcag A菌株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糸密切  相似文献   
5.
陈虹彬  徐辉  蒋明德  曹忠铭  李琳 《四川医学》2002,23(11):1137-1138
消化道多发癌临床上较少见 ,近年来逐渐被重视。我院在近 10年的内镜检查中 ,发现食管胃多发癌 2 3例 ,其中多原发癌 10例 ,均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中 ,男 2 1例 ,女 2例 ,年龄 4 7~ 84岁 ,平均 6 5 5岁。同期检出食管癌 80 7例 ,贲门癌 15 6例 ,胃癌 5 12例 ,多发癌占同期上消化癌的 1 5 6 % (2 3/14 75 ) ,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和黑便为主。1 2 方法 :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并活检。多原癌诊断采用Warran[1] 提出诊断标准 :①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的 ;②每个肿瘤有各自病理形态 ;③排出彼…  相似文献   
6.
军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1995~2007年我院就诊的部队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72例,均接受胃镜及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美蓝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状况,观察胃粘膜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结果:2472例H.pylor/感染率为61.7%。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84.2%、92.2%、83.3%。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4.6%、67.7%、71.8%、70.0%,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的49.7%(P〈0.01—0.05)。在前3年随着军龄的增加,Hpylori感染率逐渐增加(P〈0.01—0.05),3年以上军龄H.pylori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炎症活动从轻度→中度→重度,其H.pylori感染率逐级增加,分别为42.7%、54.4%、73.1%,差异显著(P〈0.01—0.05)。结论:军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军人的生活特点可能有利于H.pylori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隧道技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成都军区总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实行隧道技术的病例19例,其中15例行经口内镜下食管下段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4例行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15例POEM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5~155 min,平均115.5 min,术中出血较少,症状缓解率93.3%(14/15),术后6个月症状缓解率100%(13/13);4例STER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5~115min,平均78.75 min,术中出血少,无穿孔,切除的肿瘤直径8~13 mm,平均10.75mm.全瘤切除送检.[结论]隧道技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病变安全性及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患,男性,20岁,藏族。因上腹疼痛20天来院就诊。查体:发育良好,营养适中,心肺无异常,腹软。心电图正常,B超:肝胆胰未见异常。胃镜:见距门齿14cm为食管入口,距门齿25cm为贲门口,入胃。食管粘膜光滑,色泽正常,蠕动自如,齿状线模糊不清。胃底体腔膨大呈瀑布胃,胃粘膜光滑,红自相间,无麋烂及溃疡,粘膜活检,病理:慢性浅表性炎症,胃镜诊断:1.食管先天性过短症;2.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9.
316例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检查应用的效果。方法 :术前准备同常规胃镜检查 ,不同的是受检者先静推阿托品 0 5mg ,咪唑安定 1 0~ 2 0mg ,再用异丙酚 1 0~ 1 5mg/kg,静脉注射 ,待病人睫毛反射迟钝或消失 ,自主呼吸正常后 ,再行胃镜检查。结果 :观察组 316例 ,检查完成时间为 3~ 11min ,平均 7 8min ;对照组 2 15例 ,检查完成时间为 3~ 17min ,平均9 2min。结论 :镇静状态下胃镜检查术可减少病人的紧张、焦虑和恐惧以及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尤其适合儿童和精神分裂症等不能配合的受检者 ,无痛胃镜检查法是一种安全、舒适、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血管畸形及循环障碍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我院自 1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期间的胃镜检查中检出上消化道血管畸形及循环障碍 2 87例 ,对其临床及内镜下特征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7例 ,男 2 0 1例 ,女 86例 ,年龄17~ 72岁。同期进行胃镜检查 2 4 710例 ,检出率为1.16% (2 87/2 4 710 )。临床症状 :上腹痛 ,恶心 ,呕血 ,便血或黑便 ,贫血貌等。出血时间为 2天至 3月不等 ,表现为急性出血或反复性间断出血为主。1.2 方法 :对有上述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 ,对大出血者必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