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1999年,我们对56例高龄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 ,年龄75~86岁 ,平均78.02岁。临床表现为夜尿次数增多、排尿不畅、尿线变细、尿频、尿急等 ,进行性加重1~20年。部分患者伴血尿、排尿中断、充溢性尿失禁 ,有1次以上急性尿潴留或留置导尿史27例。残余尿量70~500ml者15例 ,>500ml者3例 ,已在外院行膀胱造瘘者9例。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Ⅰ度5例 ,Ⅱ度34例 ,Ⅲ度17例。并发膀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在矢状窦旁腩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经头颅CT及MRI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的22例患者;术前均运用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评估与肿瘤关系密切的脑表面回流静脉情况.术中根据成像结果有目的 地保护重要的回流静脉,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并进行随访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2例患者的术前磁共振脑表面成像中脑表面回流静脉与术中所见高度一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与静脉损伤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磁共振脑表面成像技术能在术前明确矢状窦旁脑膜瘤与脑表面回流静脉之间关系,可在术前对患者肿瘤表面脑回流静脉做出正确的评估,对脑表面重要回流静脉的保护提供了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及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树脂水性包衣工艺制备氯化钾缓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包泳初  陈挺  瞿挺  陈庆华 《中国药师》2004,7(10):790-791
目的:研究氯化钾缓释片的优化工艺.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水性包衣工艺,通过体外溶出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筛选.结果:包衣后热处理、包衣处方因数(聚合物配比、增塑剂、包衣增重等)都对缓释片释放度有影响,而浆法转速和介质渗透压对缓释片释放度几乎无影响.结论:本研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按零级模式释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102例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n=51)和实验组(n=51),参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的患者采取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3.92%(2/51)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发生率15.68%(8/51);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34、基本满意16、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8.03%;参照组的患者非常满意20、基本满意25、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88.23%,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应用于医院感染空中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胆道疾病的常用术式,其中,尤以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常用。笔者从事介入工作,临床中常遇到胆肠吻合术后反复发热,多数为胆肠吻合口狭窄所致。本研究应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构建内外引流,逐渐更换更粗的引流导管,扩张吻合口狭窄处,最终拔除引流管,治疗3例胆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好发于中壮年,发病后常出现疼痛、血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该病治疗的微创方案已逐渐成熟、完善,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成为临床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主要手段,但在治疗时该如何选择何种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2,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FURS与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需加强的护理干预。方法:对近期收治的15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联合支架术患者的临床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胆红素下降情况及黄疸改善情况;随访患者出院后再次梗阻及治疗情况、生存情况和死亡原因,分析讨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5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31%;随访发现,再次梗阻者70例,其中接受再治疗者48例;至随访结束,存活者22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者50例,消化道出血者36例,死于引流相关感染者10例、坏疽者2例,自杀者6例,死因不详者28例。再次梗阻再治疗存活者10例,未再治疗者均死亡;自杀者共6例,其中4例患者术后黄疸为显著改善。分析讨论上述结果并制定出针对性相应护理对策。结论:出院后需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引流管护理教育、再梗阻再治疗教育及心理干预,这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心脏过表达人源PRKAG2 (G100S)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人源基因点突变对小鼠心脏发育、形态和功能维持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克隆人源基因PRKAG2并构建点突变质粒,将人源PRKAG2 (G100S)插入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选用C57BL/6J小鼠为遗传背景,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人源PRKAG2(G100S)转基因小鼠模型,利用特异引物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源PRKAG2 (G100S)的表达.结果 经过回交繁育后建立了2个品系的心脏特异表达人源PRKAG2(G100S)的转基因小鼠品系F2代,并通过q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确认了转基因小鼠心脏组织中人源PRKAG2(G100S)在rmRNA和蛋白水平存在过表达,且该突变能在转基因小鼠中稳定传代.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心脏特异表达人源PRKAG2(G100S)转基因小鼠模型,人源PRKAG2 (Gl00S)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过度表达在小鼠心脏发育和功能维持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顺铂诱导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模型中肾皮质Persephin(PSP)的变化。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模型组应用顺铂单次腹腔注射(15mg/kg)制备AKI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予以同等容积的0.9%的生理盐水单次腹腔注射,造模3天后观察各组小鼠肾功能变化、肾脏病理学改变、实时PCR法及Western印记法检测肾脏皮质PSP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活动减少,造模后第3天尿素氮明显上升(P<0.05),肾脏病理改变中模型组肾小管管型计数(0.63±0.62个/HPF)及坏死计数(3.71±1.14个/HP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SP在模型组肾皮质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KI模型中肾脏皮质PSP表达升高,提示PSP可能参与了AKI的病程,但其相关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 lopalatopharyngop lasty,UPPP)联合颏舌肌前移舌骨悬吊术(gen ioglossus advancem ent hyoid mytomy,GAHM)在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S)患者的应用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18例经多道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重度OSAHS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index,AH I)>40次/h,并经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合Müller试验、头影测量分析及上气道CT检查确定为存在腭咽及舌咽平面阻塞。所有患者于术前先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5~7 d,然后同期行UPPP联合GAHM手术,术后至少6个月复查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结果1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手术前后除体重指数外各相关测量值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x-±s,以下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 I)从(63.8±16.3)次/h下降到(23.6±19.5)次/h,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从0.72±0.07上升至0.81±0.13。按杭州会议标准,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按AH I<20次/h且下降>50%计,成功率67%。获得手术成功的患者的平均年龄(39.1±7.4)岁、后气道间隙(8.3±0.9)mm,血氧饱和度低于0.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CT90)为(18.5±10.9)%;失败患者以上数据分别为(52.5±9.4)岁、(6.8±1.3)mm、(37.7±23.6)%;经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PPP联合GAHM是目前治疗腭咽及舌咽平面阻塞的重度OSAHS患者的一种手术方案,年龄、后气道间隙及CT90是影响其疗效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