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LC鉴别方法区别部分中药生品与炮制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TLC鉴别方法区别部分中药生品与炮制品的可行性.方法:以TLC鉴别方法,采用适当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以5-羟甲基糠醛(5-HMF)为对照品,硅胶GF254薄层板或硅胶G薄层板层析,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 1)为展开剂,紫外光灯(254 nm)下检视或喷以15%α-萘酚乙醇溶液,在9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日光下检视.结果:本方法可区别地黄、黄精、山茱萸、女贞子、肉苁蓉和大黄的生品与炮制品,不能用于区别黄芩和五味子生品与炮制品.结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望用于部分中药生品与炮制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区带电泳同时测定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和苯甲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分离测定莽草酸和苯甲酸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新方法。方法:以20%甲醇、50mmol·L^-1乙酸钠、0.7mmol·L^-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背景缓冲溶液,在230nm波长下紫外检测。对甲醇体积分数、乙酸钠浓度、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做了系统的研究,最后确立了莽草酸、苯甲酸的最佳分离条件。结果:莽草酸和苯甲酸均在1~12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和0.9993),回收率分别为99.7%~102.8%,98.9%~104.5%。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样品杂质干扰少,已成功地应用于广西不同产地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成人幕上PNET的CT及MRI表现(其中CT检查2例、MRI检查4例)。结果 6例PNET中,位于幕上大脑半球颞叶3例、额顶叶2例及基底节区1例。肿瘤实质CT平扫2例均呈稍高密度;4例经MRI扫描,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体积较大,内含囊变/坏死4例、出血2例及流空血管1例,边界较清,瘤周无或轻度水肿5例,大片水肿1例。结论充分认识成人幕上PNE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分析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侵袭性气管支气管肺曲霉菌病(ITBA)初次CT表现,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中山市中医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14例ITBA成年患者的临床和初次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13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版)。所有CT图像均经两位胸部影像学副主任医师阅片并分析总结其CT征象。结果:14例患者初次CT表现13例(92.9%)段或亚段支气管壁明显增厚,11例(78.6%)出现肺外围支气管扩张,10例(71.4%)出现多发结节,8例(57.1%)出现沿气道分布的楔形小片状实变影或磨玻璃影,6例(42.9%)有空洞,较大空洞内见细线状的分隔影。结论:非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ITBA初次CT的主要表现是支气管外壁明显增厚、支气管扩张、结节、梭形空洞(其内少许细线状的分隔)。支气管外壁明显增厚及梭形空洞(其内少许细线状的分隔)对ITB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及运动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分析49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MRI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DWI及DTT扫描,测量FA值、ADC值,DTT评估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结果梗死不同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FA值呈降低趋势,ADC值呈逐渐升高趋势。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与边缘带的FA值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弥散张量纤维束(DTT)成像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分为不累及、受压无中断、破坏中断减少,破坏组及受压组的FA值、ADC及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FA及ADC值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可评估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DTT可以显示梗死灶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有利于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解毒灵颗粒中的橙皮苷和牛蒡苷.采用C18色谱柱,以1%乙酸-甲醇(52:4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橙皮苷和牛蒡苷在7.5~150和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和99.6%,RSD为0.64%和0.7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宽叶金粟兰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宽叶金粟兰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成分分析,同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结果:从宽叶金粟兰的挥发油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2.30%;挥发油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结论:宽叶金粟兰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乙酸冰片酯(45.43%)、3-亚甲基-2-降冰片酮(12.36%)、莰烯(8.74%)等,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颈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颈血管CTA检查,13例患者一侧或两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一侧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其中16例患者在同期行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45例患者基本满意地显示了两侧颈部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侧颈部动脉分为4个血管节段进行观察,16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128段血管。MS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30段,与DSA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8.4%(124/128),MSCTA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28/28)、98%(98/100)。MSCTA与DSA二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颈部MSCTA与DSA比较,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的、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MSCTA与DSA在颈部动脉疾病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颈部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6 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行颈血管CTA检查,13例患者一侧或两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一侧椎动脉横突孔段狭窄,2例止常,其中16例患者在同期行DSA检杳,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6 例病人基本满意地显示了两侧颈部动脉血管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将每侧颈部动脉分为 5 个血管节段进行观察,16例可评价病例共观察 160 段血管.MSCTA显示不同程度狭窄的血管段共 30 段,与DSA 结果比较,两者诊断总符合率为97.5%(156/160),MSCTA 对颈部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28/28)、98.5%(130/132).MSCTA 与 DSA 二者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上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颈部 MSCTA与DSA比较,能够清晰显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的、有应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