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B型超声(B超)及CT双导向在经皮肝穿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患者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B超和CT双导向下行RFA。首先在B超导向下穿入RFA针,使其接近病灶,再于CT导向下精确定位完成RFA。结果20个肝肿瘤病灶均在双导向下精准穿刺成功,顺利完成RFA,而且操作时间短。经治疗的20个肝肿瘤病灶在术后随访复查期间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未见有明显肿瘤残存。15例患者均未出现RFA治疗的相关并发症。结论 B超和CT双导向下的经皮肝穿RFA,可以更精准地完成在B超下显示欠完整或欠清晰的肝肿瘤RFA,较单CT导向下的RFA,其减少了穿刺步骤及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在下消化道动脉出血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例下消化道动脉出血患者行介入腹腔动脉造影,发现出血责任动脉后,将微导管超选置于出血责任动脉内,在外科术中经微导管注入美蓝注射液显示出血段肠管,为切除出血段肠管提供精准定位。结果 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可清晰显示出血段肠管,10例患者的出血段肠管得到快速精准切除治疗,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且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美蓝造影可精准发现下消化道动脉出血段肠管,为外科手术快速切除出血段肠管提供精准定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12例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使用700-1000um或300-500um的明胶海绵颗粒,行经导管髂内动脉或髂内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 结果12例患者,共行15次介入术(其中10例患者各行1次,1例患者行2次,1例患者行3次),其中2次避开臀上动脉用700-1000um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髂内动脉近端栓塞治疗,13次用300-500um的明胶海绵颗粒行超选择性髂内动脉分支栓塞治疗。12例患者均在每次介入术后三天内肉眼血尿先后停止,术后第四天复查尿常规示尿红细胞定量较前均明显较少。术后所有患者长期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其中1例直肠癌的患者于术后约2月复发出血而共行2次介入术,1例宫颈癌的患者分别于术后第二及第三周复发出血而共行3次介入术,余患者无严重血尿复发。 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与外科手术切除在治疗小肝癌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1-2011年发表的有关采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与外科手术肝切除(surgical hepatic resection,HR)治疗小肝癌的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所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来筛选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用RevMan5.0.25版软件对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个随机对照试验,9个非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英文9篇,中文1篇,韩文1篇.所纳入的研究共包括2965例患者:其中射频消融组患者1459例、外科手术切除组患者1506例.Meta分析表明:外科手术组在3年、5年生存率及1、3、5年无瘤生存率上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1年生存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严重并发症射频消融组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对于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少于外科手术切除,但是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总体疗效仍明显优于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8.
在肝癌的局部治疗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一些小肝癌的治疗,效果良好。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程短等优点。笔者现就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夹层伴A型壁内血肿(M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共收治3例B型夹层伴A型MH患者,入院后稳定血压、心率,对症保守治疗14 d后行TEVAR术。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EVAR术,无逆撕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全主动脉CTA复查显示夹层破口完全封闭,无内漏发生,真腔血流明显改善,壁内血肿明显吸收消退,升主动脉管壁厚度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截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伴发升主动脉MH的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如果升主动脉内膜完整,降压、降心率处理后症状缓解,在发病14 d后行TEVAR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采用TEVAR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06例,术后1个月、1年行CTA复查,分别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穿刺区股动脉直径大小。结果 1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共使用223把缝合器,其中97例患者2把缝合器,7例患者3把缝合器,2例患者4把缝合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CTA测量穿刺区股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在TEVAR中封闭股动脉穿刺道安全、可靠,且对股动脉管径无明显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