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
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
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
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
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
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
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
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
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极地科考船乘船队员的伤病特点,提出针对性防治建议,为提高极地科考医疗保障水平提供策略。方法收集238名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的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队员在航程中的伤病情况,统计发生伤病就诊人数和构成比、各种伤病例数和构成比、各系统伤病例数及构成比,分析常见伤病可能的诱发因素。结果在198 d航程中,238名乘船队员中发生伤病就诊的有138人,占比58.0%;诊治伤病276人次(不含复诊),前10种伤病依次为:软组织损伤、咽炎、牙龈炎、上呼吸道感染、失眠、眼疲劳、晕船、高血压、皮肤损伤、胃炎;根据发病系统和专科不同,前10类伤病依次为:耳鼻喉疾病、创伤与骨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科疾病、神经心理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与内分泌疾病。结论为减少极地科考船乘船队员伤病发生,应采取安全和健康宣教、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合理安排值班、适时调节空气温湿度、加强后勤补给、调整饮食结构、丰富业余生活、纠正不良行为、改善居住环境、随船医生技能培训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原先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的肺间质)炎症[1-2].SAP亦被称为卒中后肺炎(post-stroke pneumonia),是指卒中发病时无感染,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是在卒中发病48 h后发生的肺炎[3].SAP是卒中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0%[4-5],被认为是卒中患者转归不良和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6-9].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中心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住院号单双数的随机化原则分入阿司匹林治疗组或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0.1g?次-1?d-1,口服或鼻饲。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片,75 mg?次-1?d-1,口服或鼻饲。其他治疗原则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予以处理。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药物费用、药占比。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21d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21(4)比0~15(3)(z=-4.826,P=0.000),氯吡格雷组0~15(7)比0~14(3)(z=-3.08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1d m RS评分较入院时也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5(3)比0~6(2)(z=-3.240,P=0.001),氯吡格雷组0~5(4)比0~6(2)(z=-2.547,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21d NIHSS评分、m 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发率、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摘要】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的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 h诊疗的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的2007版和更新后的2009版指南。
方法 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的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的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的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的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
结果 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的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的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的最初几个小时内的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的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的最优化措施。
结论 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的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3954例切除标本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我院近年来食管癌术后病理改变及临床相关因素 ,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诊治趋势。方法 对我院 395 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进行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  49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5 0岁以上年龄组相对呈下降趋势。中晚期癌占 95 .9%,早期癌占 4.1%。诊治时癌的期别逐渐降低。切缘残留癌由 70年代的 2 0 .3%下降至 90年代的 6 .7%(P <0 .0 0 5 )。结论 食管癌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由于人们对食管癌的认识逐渐提高 ,就诊时期别相对较早。由于诊断技术提高 ,对早期癌检出率逐年提高 ,由于治疗技术不断改进 ,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前列通瘀胶囊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抗精子抗体引起的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服用前列通瘀胶囊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对照组仅服用泼尼松.3个月为1个疗程,以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改善情况、AsAb转阴、精液质量指标(液化时间、活力、活率、密度、畸形率等)的变化、受孕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AsAb总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妊娠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精子活力和精子活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前后的精液量、液化时间、精子畸形率及pH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列通瘀胶囊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免疫性不育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泼尼松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以探讨影响恢复期卒中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以438例社区医院住院的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营养学评定指标及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438例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的检出率达5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次数越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及Rankin残障量表评分分值越高,检出营养不良的风险越大(趋势检验P<0.0001),营养不良的风险还与卒中后抑郁、家庭照料差、未进行早期康复及大量饮酒史相关.结论 社区医院卒中后患者营养不良检出率高、影响因素多,关注卒中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可控因素有利于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