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T定位及多靶点组合治疗强迫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多靶点组合对强迫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方法,运用CT定位和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强迫症例.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焦虑量表对照评估.结果 42例强迫症中显效 25 例,进步 12 例.结论 双侧扣带回 双侧内囊前肢多靶点组合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强迫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8个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进行评估,通过离断肿瘤供应血管、缩小肿瘤体积、分离肿瘤与毗邻血管及神经间隙等方法,最终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20例患者,术后12例明显好转,6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2例不全偏瘫,6例动眼神经麻痹,全部患者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4年,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Ⅱ级者(共27例)术后未见复发,SimpsonⅢ级者(2例)切除后均行放疗或γ刀治疗,其中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术中精细评估肿瘤与毗邻重要结构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分离、切除肿瘤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彻底切除的关键,且积极切除肿瘤对恢复视力及控制肿瘤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辅助下采用个体化入路切除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4-2009年收治的HardyⅣ级以上大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17例,男7例,女10例,年龄22~78(39.8±9.2)岁,术前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个体化的入路设计,采用翼点入路、额下硬膜外入路、经蝶窦入路以及两两联合入路,在神经导航的指引下,充分利用自然解剖间隙,切除向多方向侵袭生长的垂体瘤。术后3d复查头颅CT,术后1~3个月复查头颅MRI,随访6~72个月,综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结果评价手术切除范围及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复查显示全切15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短暂性尿崩8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脊液漏2例,嗅觉减退2例,视力损害加重1例,术侧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功能障碍l例,枕顶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肿瘤生长方向采用神经导航辅助下的个体化手术入路,可帮助术者了解入路路径中的血管分支及神经,从而选择最佳入路,有助于提高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全切率和安全性,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囊肿为一常见颅内良性病变,可发生于大脑的各个部位,分为先天性和外伤性。幕上多见,约占80%,其中以外侧裂区最常见,幕下约占20%,在幕下蛛网膜囊肿中小脑蚓部蛛网膜囊肿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对穿通支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颅内动脉瘤术中暴露动脉瘤及夹闭动脉瘤后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穿通支血管在夹闭前后的分布及显影情况,据此调整动脉瘤夹及评价手术满意与否.结果 术中共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48次,3例各造影3次,夹闭后造影发现有穿通支被阻断,术中及时变换动脉瘤夹位置.术后全部复查头颅CT,没有出现穿通支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或功能障碍.结论 对穿通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供应范围的深入理解及术中有效保护的同时,辅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够直观、即时、快速的判断穿通支血管是否通畅,有效保护穿通支血管,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电磁导航与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神经外科微侵袭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开展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对颅脑不同部位及不同性质病变进行手术切除,其中应用电磁导航辅助下完成显微手术69例,开展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显微手术46例,另外14例手术在电磁导航的基础上综合术中实时超声影像进行位置及切除程度的验证。结果129例病变,116例达到全切除(89.9%),13例为次全切除(10.0%),8例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恶化(6.2%),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2%,术后由于并发症死亡3例(2.3%)。结论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可以精确定位,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和术后并发症。针对不同的病变和手术要求,灵活使用电磁导航或者术中实时超声能够经济有效的实现神经影像导航辅助下的显微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波长转化技术的新型蓝宝石接触式激光刀显微切除脑干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脑干肿瘤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6~69岁,平均38岁(中位年龄41岁),病程14~36个月,平均22个月。主要症状为颅神经受损,小脑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均应用蓝宝石接触式手术激光刀行脑干肿瘤显微切除,采用常规枕下正中切口、脑干背侧入路,通过局部精细切割及气化消融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中胶质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15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2例。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切除80%以上肿瘤)6例,两者合计共21例(91.3%)。手术过程中出血少,术中无输血。术后随访6个月,痊愈15例,好转4例,两项合计19例(82.6%),病情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1例,复发死亡1例。术后无颅内感染发生,2例行气管切开,平均住院时间15d。结论接触式激光刀操作便捷,可精确切割和高温汽化脑干肿瘤,提高脑干肿瘤切除率,减少出血及副损伤,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 992年以来采用手部瘢痕切除后全厚皮片修复创面 3 7例 ,共 53个部位。男 2 5例 ,女 1 2例。年龄 6~ 64岁。病程 0 5~ 3年。烫伤 1 4例 ,烧伤 6例 ,爆炸伤 9例 ,机械伤 8例。其中 ,手腕 8例 ,手掌 1 2例 ,手背 1 0例 ,虎口 9例 ,手指 1 4例。共计 53处。瘢痕面积最大 1 0 0mm× 85mm ,最小 4 0mm× 2 5mm。手术在止血带控制下进行 ,根据瘢痕情况 ,最好将影响手部功能的瘢痕锐性一次切除 ,并保留皮下较大静脉、神经的皮支及肌腱。松止血带时创面用热生理盐水纱布外敷 ,压迫止血 ,并对出血点结扎。再视受皮区创面大小 ,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和探讨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9月-2010年6月收治的1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44个动脉瘤行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2个,颅内支架(LEO支架或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12个。术后3~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全部病例栓塞成功。12枚支架到位满意。38个动脉瘤完全闭塞,5个闭塞95%以上,1个闭塞95%以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临床随访3~12个月无动脉瘤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9例无动脉瘤复发及支架狭窄。结论一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术式治疗Chiari I型畸形的疗效. 方法 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至2008年采用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术式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患者29例.标准手术程序包括有限小骨窗枕颈减压,硬膜扩大成形、硬膜下探查术、硬膜扩大修补等.按照Tator标准评价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效果评价优23例(79.3%),良6例(20.7%).远期随访患者15例,患者脊髓空洞进一步缩窄9例,复发1例.结论有限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显微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创伤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