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Ⅲ型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性肝癌(cHCC-C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Ⅲ型cHCC-C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其中12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结果:15例Ⅲ型cHCC-CC均为单发实性肿物,边界清楚13例,形态规则10例,T1WI呈高信号4例,T2WI呈中高信号15例。12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强化方式为流出型3例,动脉早期肿瘤边缘强化6例,延迟期边缘包膜样强化9例,延迟期中心持续强化4例。伴随表现包括伴肝硬化(8例)、肝被膜凹陷(4例)、肝内胆管扩张(2例)、淋巴结转移(6例)等。应用同时出现肝细胞肝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表现作为诊断Ⅲ型cHCC-CC的标准,MRI平扫、增强扫描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46.7%(7/15)和58.3%(7/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非流出型强化方式和延迟期包膜样强化这两种征象进行诊断,敏感度为58.3%(7/12)。结论:应用同时出现HCC和ICC表现作为诊断Ⅲ型cHCC-CC的标准,或应用强化方式为非流出型及延迟期有边缘包膜样强化这两种征象作为诊断标准,均可得到较好的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卵巢Brenner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有完整CT资料的卵巢Brenner瘤9例,其中良性8例,交界性1例.分析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等.结果 9例卵巢Brenner瘤均为单侧发病,呈类球形、浅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平均直径为7.8 cm,边界清楚.9例卵巢Brenner瘤中,单纯良性Brenner瘤5例,良性Brenner瘤伴有其他成分3例,交界性Brenner瘤1例.5例单纯良性Brenner瘤的CT表现均为实性或伴有小囊变,密度低于肌肉,其中2例伴有钙化,2例增强扫描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良性Brenner瘤伴有其他病理类型者的CT表现呈囊实性或囊性,囊实性成分分界清晰,实性成分密度亦低于肌肉,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钙化.1例交界性Brenner瘤的CT表现为不均匀实性肿块,密度高于肌肉,伴有大片低密度区及大块状钙化,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患者均无转移和胸腹水.结论 卵巢Brenner瘤常为单侧发病,合并其他肿瘤成分者多见.当肿瘤成分单一时,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实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当合并其他肿瘤成分时,可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部分可伴钙化.在强化形式上,良性肿瘤呈轻度强化,交界性肿瘤呈中高度强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MRI表现,比较上皮样与非上皮样肝脏AML的MRI表现差异。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AML患者15例,1l例行MRI检查,其中上皮样AML5例,非上皮样AML6例,1例非上皮样AML仅行MRI平扫,其余10例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化学位移成像栓出7例肿瘤的脂肪成分,而频率饱和法仅检出3例肿瘤的脂肪成像。无脂肪型中上皮样与非上皮样AML各2例;少脂肪型中上皮样AML1例,非上皮样AML3例;富脂肪型中上皮样AML2例,非上皮样AML1例;上皮样与非上皮样AML脂肪含量相仿。10例行增强扫描的病例中动脉期强化9例,门脉期强化6例,延迟期强化5例,延迟期环形包膜样强化9例,动态增强曲线8例呈动脉期速升,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迅速减低。结论:上皮样与非上皮样AML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小,MRI检出脂肪含量多寡难以作为肿瘤是否为上皮样AML的诊断标准。在MRI动态增强扫描中,上皮样AML与富血管平滑肌的经典型AML强化形式相似。  相似文献   
5.
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大小肝癌病灶以及小肝癌病灶与肝硬化实质间的灌注差异,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30例)的59个病灶及周围肝实质行肝脏MSCT灌注扫描。测量肝癌病灶和硬化肝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的灌注伪彩图。结果:不同大小肝癌病灶间各灌注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9个病灶中≤3cm病灶14个,其血流量、血容量及肝动脉分数值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实质(P<0.05),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57、0.848和0.969;其它的灌注值在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有助于在肝硬化实质中检出早期肝癌,尤其是肝动脉分数的测定,当临界值设定为0.30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分别达到100%和90%。  相似文献   
6.
胆管囊腺类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管囊腺类肿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胆管囊腺瘤和3例胆管囊腺癌的CT资料,并与病理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6例CT扫描均表现为单发囊性病变.3例胆管囊腺癌中单房1例.多房2例,囊壁均可见乳头状结节,增强扫描结节可见强化;3例胆管囊腺瘤均为多房,囊腔4~6个,囊壁及分隔厚薄一致,平均1.0~1.1 mm,其中1例分隔可见钙化,无1例出现囊壁结节.结论: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肝脏近肝门区多囊病变提示胆管囊腺瘤或囊腺癌,囊壁或分隔出现结节则高度提示囊腺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20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恶性肿瘤8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其中骨肉瘤3例,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肿物内均有瘤骨形成;软骨肉瘤3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肿物内有钙化灶者2例,有瘤骨及瘤软骨形成者1例;尤文氏肉瘤1例,内见钙化;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7例,为边缘规则肿物,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成釉细胞瘤5例,为边缘规则的分房状肿物、骨质膨胀性破坏4例,广泛侵犯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均为多骨膨胀性改变,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颌面部骨源性的肿瘤与类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种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可发生于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及各种继发性肝转移瘤.常见的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包括囊肿、血管瘤、肝脓肿及肝硬化结节等.其它病变在肝脏相对少见,部分仅有个例报告.本文总结分析部分肝脏少见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恶性肿瘤 包括胆管囊腺癌、神经内分泌癌、肉瘤样肝细胞癌及未分化肉瘤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影像表现。结果 29例患儿,男10例,女19例,年龄7~14岁.平均11.8岁。CT表现为单发不规则低密度灶3例(10.3%),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边缘模糊低密度灶19例(65.5%),表现为腺体对称或不对称性弥漫性增大、密度不均匀减低7例(24.1%)。病灶内出现细颗粒样钙化22例(75.9%),囊变7例(24.1%)。肿瘤侵犯气管2例(6.9%),食管3例(10.3%),局部血管7例(24.1%)28例(96.6%)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分布于Ⅱ区25例(86.2%),Ⅲ区26例(89.7%),Ⅳ区26例(89.7%).Ⅴ区11例(37.9%),Ⅵ区27例(93.1%),Ⅶ区12例(41.4%)。转移淋巴结内出现钙化15例(51.74%),囊变11例(37.9%)。9例(31.0%)出现肺转移。结论儿童甲状腺癌多累及整个腺体,侵袭性强,颈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比例高。熟悉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特点及生物学行为,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3.0T MR在体氢质子波谱分析技术,分析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的代谢特征.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33例(胰腺癌组)和正常胰腺30例(对照组),采用3.0T MR单体素1H-MRS扫描方法,分别对胰腺癌组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及对照组的胰头和胰体尾设定感兴趣区,分别测得胰腺癌组及对照组的各感兴趣区的脂肪酸(FA,5.4 ppm)、总胆碱复合物(t-Cho,3.2 ppm)、脂肪(Lip,1.3 ppm)及内生水(InW,4.7 ppm)的曲线下面积,并计算各感兴趣区的FA/InW、t-Cho/InW及Lip/InW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对照组胰头区和胰体尾区FA/InW及Lip/InW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ho/InW的比值胰头区小于胰尾区,且有显著差异.②胰腺癌组病变区与非病变区的FA/InW及Lip/InW的比值有显著差异; t-Cho/InW的比值胰头病变区小于胰体尾非病变区,且有显著差异;胰尾病变区小于胰头非病变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正常胰腺的代谢特征:t-Cho胰头区小于胰体尾区,FA及Lip无明显差异;②胰腺癌的代谢特征:FA、t-Cho及Lip均在病变区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