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 增强 MRI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肝细胞癌(HCC)及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 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9±11.3)岁;HCC组]及ICC 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8.2±11.6)岁;ICC组]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2种肿瘤平扫及Gd-EOB-DTPA动态增强MRI上影像特征,包括肿瘤最大径、病灶边缘、病灶包膜、伴远端胆管扩张情况、病灶信号是否均匀、瘤体ADC值、动脉期强化特征、瘤周血流灌注是否异常、动态强化方式及肝胆期信号特征。采用t检验及χ 2检验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和常规平扫序列、增强MRI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两者的预测因素。2名影像医师对2种肿瘤的平扫及增强影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 HCC组病人相比ICC组多有肝炎及肝硬化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于ICC组,而ICC组的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更高;常规平扫序列MRI上HCC组病灶常有包膜,而ICC组常伴远端胆管扩张且ADC值更高;增强后ICC组更多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强化、中央逐渐强化,更易出现肝胆期靶征改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强动脉期边缘强化及肝胆期靶征为鉴别诊断HCC和ICC的重要预测征象。2名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良好(κ=0.837,P<0.001)。 结论 Gd-EOB-DTPA 增强MRI肝胆期靶征和动脉期边缘强化对最大径≤3 cm的不典型HCC及ICC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 28例,分别作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在MRI图像上,IHPCC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混杂密度或信号、无包膜的软组织肿块;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慢进慢出"表现,动脉期肿瘤以边缘轻~中度强化为主,延迟扫描出现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延迟强化;其他征象包括瘤内见扩张的胆管8例,病灶周围或远端胆管扩张20例,包膜回缩征象12例,局部肝萎缩8例,肝门后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均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结论 IHP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IHP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MRI新技术的应用更能反映肿瘤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38-1240
目的探讨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做了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4例为囊性,7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14例囊性病变中有1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行强化,门静脉期13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7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 m in后病灶轻度强化,3~8 m 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CT增强扫描囊性病灶边缘连续或不连续的薄环形强化且门静脉期无变化,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5.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及DSA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及DSA征象,提高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的常规CT平扫及双期强化扫描,其中6例同时行延迟扫描,15例行DSA检查。结果CT主要表现:平扫均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动脉期:所有病灶边缘呈不规则环状轻、中度强化;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呈网格状;延迟期:病灶不均匀向心性增强,略高于正常肝实质。DSA表现:供血动脉轻、中度增粗、僵直,肿瘤染色呈云片状、羽毛状,导管越是超选,肿瘤染色越明显。结论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及DSA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CC)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CC患者14例,对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PCC块状型8例,结节型4例,弥漫型2例。于T1WI、T2WI主要表现为混杂的异常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13例动脉期瘤灶边缘淡薄环形或不规则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瘤灶内实性部分的信号呈渐进性、填充式增强,强化程度更加明显,1例动脉期扫描瘤灶边缘明显强化,延迟扫描瘤体边缘仍保持厚环状明显强化。其他表现包括瘤内含有扩张胆管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5例,均无门静脉癌栓。结论:PCC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PCC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文亮  韩丹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10):1512-1515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的CT表现。方法分别对3例cHCC-CC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区分cHCC-CC与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一小部分cHCC-CC在CT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术前CT可以提示诊断。结论 CT检查平扫表现为较大的等低密度边缘不清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同时显示以胆管细胞癌为主且边缘出现肝细胞癌的强化特征、不合并肝内胆管扩张时应考虑cHCC-C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形态特点和动态增强CT表现。结果: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肿块型14例,管周浸润型4例,管内生长型2例。肿块型平扫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动态扫描早期肿瘤周边呈环状强化,中心部分早期呈轻度强化或不强化,延迟期呈现持续性强化为特征性表现;管周浸润型表现为沿胆管树走行的分枝状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远侧胆管扩张,动态扫描肿瘤呈渐进性延迟强化;管内生长型表现为扩张胆管内的乳头状或结节状病变,动态扫描早期呈轻度均匀性强化,延迟期无强化。结论:不同形态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不同,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ICC的形态学类型,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MSCT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作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19例作延迟扫描;22例作多平面重建。结果:肿块型24例,浸润狭窄型3例,腔内生长型1例。平扫多呈低密度,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呈轻至中度周边强化或网格样强化,门静期及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并向病灶内部延伸,12例病灶中央出现延迟强化。相邻肝脏局限性萎缩或肝包膜凹陷11例。合并肝内胆管扩张21例,结石6例,肝门及/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本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8.6%。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对周围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庆  李云  熊浩  彭婕 《放射学实践》2023,(12):1581-1586
目的:探讨基于2018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添加MRI辅助征象对不典型肝细胞癌(HCC)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鉴别诊断价值,明确Gd-EOB-DTPA增强MRI鉴别LR-M患者中HCC和ICC的可靠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6月-2022年8月在本院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的LR-M类肝脏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不典型HCC 42例,ICC 56例。基于2018版LI-RADS中主要MRI征象和添加辅助MRI征象对不典型HCC与ICC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诊断HCC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LI-RADS中诊断HCC的主要MRI征象建立HCC诊断模型(模型A)并分析其诊断效能,在模型A的基础上添加辅助征象建立HCC诊断模型(模型B)并分析其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模型A和模型B的AUC的差异。结果:不典型HCC与ICC血清甲胎蛋白(AFP)和CA-199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8),强化包膜(P=0.001)、病灶内出血(P=0.040)、脂质沉积(P=0...  相似文献   

11.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表现形式。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包膜的HCC在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表现特点,着重观察肿瘤包膜、包膜密度、包膜是否完整并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34例中,动脉期未显示明确肿瘤包膜,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肿瘤包膜呈高密度影18例(52.9%);动脉期肿瘤包膜呈低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显示肿瘤包膜呈高密度9例(26.5%);三期扫描均显示完整或不完整线状环形高密度影4例(11.8%);动、门脉期未见显示包膜,延迟期显示包膜呈高密度影2例(5.9%);三期扫描均未显示明确的肿瘤包膜1例(2.9%)。在多期扫描图像上,I-Ⅱ级高分化HCC包膜以完整环状强化为主;Ⅲ-Ⅳ级低分化HCC包膜以不完整环状强化为主。与病理结果作对照,不完整环状强化判断包膜不完整的符合率为92.9%。结论HCC螺旋CT多期扫描边缘强化的表现形式多样;依据CT边缘强化表现,可预测HCC的分化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IHPCC 12例,所有病例均做了MRI平扫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分析记录IHPCC MRI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共计17枚IHPCC瘤灶,其中12枚瘤灶T2WI信号特点为周围稍高、中央等低、边缘模糊,其余5枚瘤灶呈长T2信号.动脉期2枚瘤灶不强化,其余15枚瘤灶均为周围轻度环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17枚IHPCC瘤灶均呈向心性充填;12例IHPCC均正确诊断.结论 IHPCC 的MRI影像表现较具有特征性,对该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的MSCT表现,对肝脏形态、胆道结石、胆管扩张、病灶的强化方式、门静脉形态及肝十二指肠及腹膜后淋巴结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6例中54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环形强化21例(38.9%),片状强化24例(44.4%),延迟强化39例(72.2%),无明显强化1例(1.9%);门静脉变窄或闭塞37例(68.5%),门静脉癌栓15例(27.8%);周围胆管扩张35例(62.5%);子灶18例(32.1%);胆道结石21例(37.5%),ICC合并同叶肝内胆管结石17例(30.4%);肝叶萎缩20例(35.7%);包膜皱缩38例(67.9%);肝十二指肠韧带和/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1例(55.4%);胆囊炎36例(64.3%)。ICC合并同叶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与ICC不合并同叶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05,P=0.002)。结论环形或片状强化、延迟强化、门静脉狭窄/闭塞、包膜皱缩是肿块型ICC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32例,2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做了MR检查,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上病灶呈肿块型18例、浸润狭窄型7例、腔内生长型4例,有3例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者13例(44.8%)、周边强化者8例(27.6%);延迟后内部无强化7例(24.1%)、不均匀强化8例(27.6%)、均匀性强化5例(17.2%)。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关键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影像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典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CT表现,提高对此类ICC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ICC 14例,回顾性分析ICC的CT表现.结果 3例CT平扫表现为分叶状稍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呈明显花环状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扩大且向病灶中心扩展,肝内胆管无扩张.3例可见肝内胆管显著软藤状扩张,但均未显示明确占位性病变.5例CT平扫为分叶状稍低密度占位,增强动脉期病灶边缘花环状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且边缘毛糙且不规则.2例ICC发生于成人胆总管囊肿患者,癌灶均显示不清.1例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肿块影,增强扫描呈“速升速降”型强化.结论 不典型ICC的CT表现较为特殊,仔细分析其特点可避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7.
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PCC)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1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样PCC患者,11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15例共检出病灶19个,直径(2.8±1.4)cm,于肝左、右叶均见分布.CT共检出15个病灶,增强扫描示14个病灶动脉期呈周边强化,门脉期显示8个病灶内对比剂向中央扩散强化,6个病灶未见上述强化方式;1个病灶CT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改变.4个病灶见邻近肝包膜凹陷,2个病灶伴随胆管轻度扩张.6例MRI共检出6个病灶,T2WI示5个病灶呈不规则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示相应区域均见强化;另1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有异常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信号.结论:结节样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多样,与病灶内各种成分的比例和分布相关,其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经手术、活检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结果:12例中,肿块型7例、管周浸润型3例和管内生长型2例.CT平扫:全部病灶以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病灶边缘轻中度环状增强4例、轻度片状增强2例、中度结节状增强2例和线状及网格样增强2例.延迟扫描:早期边缘增强,延迟内部增强逐渐明显,呈不均匀分隔状或片状6例;早期边缘无增强,而呈延迟增强2例;早期网格样增强,延迟片状明显增强2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表现特征,结合其他CT征象和临床综合分析,可与肝内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大致分为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脓肿的 CT 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肿块型 ICC 21例和肝脓肿20例影像资料,其中10例肿块型 ICC 术前影像误诊为肝脓肿,41例均行 CT 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边缘强化环不规则、延迟不规则斑片状或片絮状强化、动脉血管穿行或环绕病灶、肝被膜凹陷征、合并肝内胆管软组织结节、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门静脉受侵狭窄或闭塞提示肿块型 ICC 可能性大。形态规则、环壁光滑完整、环壁周围环状水肿征、延迟分隔状或多环状强化、肿块缩小征、环内低密度类似液性提示肝脓肿可能性大。异常灌注肝脓肿出现几率高且明显。结论肿块型 ICC 与肝脓肿的影像特征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征性表现,结合多个征象综合分析有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