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头颈部CT增强中造影剂返流征象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的42例均采取平静吸气,从肘静脉高压团注造影剂扫描,左肘34例,右肘8例。结果静脉返流表现为大量对比剂返流至颈部深、浅静脉及颅内静脉窦,右侧返流占多数,包括颈前静脉及颈静脉弓返流12例、颈外静脉19例、甲状腺上静脉7例、耳后静脉2例,颈内静脉24例,项部静脉6例、椎静脉12例、椎旁静脉丛16例,髁前静脉6例,返流造影剂表现为静脉显影早于伴行动脉,密度极高,有线束硬化伪影、分布不均且有典型分层改变。结论在头颈部CT增强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虽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程度造影剂返流,但是我们针对性采取一些措施后仍然能将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获得良好的增强图像,提高检查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高压团注方法进行头颈部CT增强扫描已得到广泛应用。常规采用经肘静脉途径注射含碘对比剂时,易发生头颈静脉对比剂反流,反流的高浓度对比剂聚集在头颈部静脉系统内,一方面影响图像质量,另一方面也造成对比剂的浪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42例头颈部增强扫描中发生头颈静脉对比剂反流的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A联合CTP在不伴有脑血管痉挛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应用时效性。方法 选取85例SAH患者随机分为A组(42例,管电压120 kV)、B组(43例,管电压80 kV),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质量。发病后4~7天复查,选取这2次检查均显示脑血管痉挛(CVS)阴性者分为DCI组和N-DCI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当日及发病后4~7天的CTP各定量参数。结果 A、B两组间的CT值、SNR、CNR、CTA及CTP的图像主观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发病当日DCI组及N-DCI组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CBF、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发病后4~7天DCI组及N-DCI组的CTP各灌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TTP值在发病当天、第4~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V、CBF值前后两次比...  相似文献   
4.
减影CTA阈值调节法测量脑血管径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减影CTA中采用阈值调节法测量脑血管径线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接受脑血管CTA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阈值调节法测量并比较常规CTA和减影CTA中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血管径线差异。结果根据常规CTA血管内CT值标化阈值后,减影CTA所测各段血管径线均小于常规CTA测值(P均0.05);分别根据各自图像中血管内CT值标化阈值后,常规CTA和减影CTA所测各段血管径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减影CTA中采用阈值测量法测量血管径线准确、可靠,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CT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在伤后马上作CT平扫,在1~3d内作MRI平扫,其中12例加做弥散功能成像(DWI)检查。并对所有病例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现单纯基底节出血8例;复合性基底节出血13例,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其他部位脑挫裂伤6例,颅骨骨折4例。21例26个基底节出血灶,其中有11例14个出血灶在苍白球部位,首次CT检查与苍白球钙化无法区别,经MRI检查证实为出血。MRI检查多发现脑挫裂伤灶5个,脑白质剪切伤灶4个。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出血及其合并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SCT血管成像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4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7)和预后不良组(n=18),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夹层最大径、是否合并腔内血肿,比较影响其预后的多种因素。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年龄、有无高血压、夹层最大径、是否合并腔内血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有无高血压、夹层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腔内血肿的回归系数是1.768,P值为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OR值为5.859,说明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合并腔内血肿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是不合并血肿者的5.859倍。结论 合并腔内血肿是影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