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学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DFI)术探测了 15例 30只正常眼与 5 5例 86只 DR眼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中央静脉 (CR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以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变化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正常对照组 :15例 30只眼 ,男 5例 ,女 10例。年龄 4 0~ 6 0岁 ,平均年龄 5 0岁 ,排除眼部疾病 ,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病。眼科检查眼底 ,眼压均无异常。DR组 :5 5例 86只眼 ,男 2 1例 32只眼 ,女 34例 5 4只眼 ,年龄 34~ 77岁 ,平均年…  相似文献   
2.
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硅油支持眼的人工虹膜膈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1例硅油支持眼人工虹膜膈植入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原发眼病中,7例(7/11,64%)为严重外伤眼,2例(2/11,18%)为增埴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严重PVR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9%)为Coats病眼;7例(/11,64%)人工虹膜膈有效地防止了硅油接触角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均未引起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其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和人工虹膜膈表面的纤维膜形成。结论 硅油支持眼的开放性人工虹膜膈植入可通过自然隔断,建立房水循环来维持眼压,有效地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假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收集59例(59眼)假性黄斑裂孔患者,经黄斑中心的垂直和水平线性扫描采集OCT图像,选择符合假性黄斑裂孔的图像,进行裂孔形态、视网膜前膜观察,用随机软件测量裂孔大小、裂孔中央和孔周视网膜厚度,并分析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OCT图像表现为孔周视网膜增厚,视网膜组织内有低反射区,孔底无视网膜组织缺损及孔前盖膜,孔壁形态多样,依孔壁的形态不同分为5型:两侧均为陡峭壁型47眼;一侧陡峭;另一侧倾斜型7眼;两侧向内凹型2眼;一侧陡峭另一侧内凹型2眼;两侧均为倾斜型1眼。明确显示有视网膜前膜34眼。水平及垂直扫描裂孔中央厚度(平均113.3μm和110.0μm)与视力无明显的相关性(r2=0.013,P=0.39;r2=0.002,P=0.727)。裂孔的横径(平均476.5μm)略大于垂直径(平均446.5μm),裂孔呈横椭圆形。结论假性黄斑裂孔与全层或临界黄斑裂孔有不同的OCT图像,孔壁多为陡峭型,部分裂孔显示有视网膜前膜,裂孔中央厚度接近正常,视力下降程度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硅油眼的前房水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硅油眼复发性视网膜前膜的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39例(40只眼)行玻璃体切除患者并采用前房穿刺方法获取前房水,其中14例(15只眼)硅油眼,15例(15只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10例(10只眼)黄斑前膜/裂孔.硅油眼中合并复发性视网膜前/视网膜下增殖膜者共6只眼(亚组1),未合并者共9只眼(亚组2).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前房水IL-6及VEGF浓度.结果 硅油眼前房水IL-6水平(307.33±152.68)pg/ml高于PVR组(235.35±98.41)pg/ml和黄斑前膜/裂孔组(30.18±14.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硅油眼亚组1的前房IL-6浓度(408.57±151.21)pg/ml显著高于亚组2及PVR组.硅油眼和PVR组的前房水VEGF浓度(294.94±121.81)pg/ml,(297.43±134.06)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高于黄斑前膜/裂孔组水平(32.78±12.9)pg/ml.结论 硅油眼前房水VEGF和IL-6均高于PVR组.增生相关性因子在硅油跟的积聚可能刺激增殖膜生长从而导致视网膜复位失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蛋白PDCD5(programmed cell death5)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增殖膜中的表达、定位及增殖膜组织的超微结构。 方法:以PDCD5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工具。利用过氧化酶标定的链霉卵白素染色试剂盒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增殖膜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DCD5蛋白在增殖膜中的表达及定位。组织化学标本用LeicaQ550CW图像分析仪在染色组织片中显微镜放大倍数X20下取阳性细胞较多的3个视野观察。并用LeicaQwin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标本平均光密度值和平均面积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电镜观察发现了可疑凋亡细胞。免疫组化可分辨出不同凋亡时期的凋亡细胞。表达主要位于胞浆。而胞核无表达。病程大于12个月与病程6~12个月的增殖膜组织强度和面积上没有显著差别。而病程在2个月的膜组织中PDCD5表达平均面积明显小于其他病程的膜组织,表达的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别。 结论:我们用凋亡相关蛋白PDCD5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了增殖膜组织,该结果提示细胞凋亡参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病有着一定的关系。打破细胞凋亡与增殖之间平衡有可能为提供以基因手段干预细胞通路,从而抑制增殖反应。为非手术方法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
眼内植入硅油填充的人工虹膜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硅油长期填充眼中人工虹膜膈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11例硅油长期填充眼中人工虹膜膈植入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原发眼病中,7例(7/11)为严重外伤眼,2例(2/11)为增埴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为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眼,1例(1/11)为Coats病眼.7例(7/11)硅油长期填充眼中的人工虹膜膈有效地防止了硅油接触角膜.11例人工虹膜膈植入眼均未引起视力的进一步下降,其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和人工虹膜膈表面的纤维膜形成.结论:硅油长期填充眼的开放性人工虹膜膈植入可通过自然隔断,建立房水循环,有效地防止硅油接触角膜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MT)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手术后视功能恢复不佳,这可能与黄斑区的病变形态有关".但目前国内VMT的黄斑病变形态与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研究较为少见.为此,我们结合VMT临床资料及黄斑区OCT像,观察一组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VMT患者的视力、黄斑形态变化,以探讨黄斑病变形态与手术后视力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R及PDR增生膜组织超微结构与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生物学特点。方法PVR、PDR增生膜组织标本29例,通过电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研究PVR与PDR增生膜组织超微结构、细胞膜上TGFβR1和EGF受体表达的生物学特点。结果(1)PVR、PDR增生膜中细胞类型主要是RPE细胞、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巨噬细胞;PVR与PDR膜组织超微结构不同。(2)TGFβR1受体在PDR增生膜组织中的表达,其平均光强度(P<0.01)与平均阳性面积(P<0.05)均强于PVR增生膜组织,EGF受体在PDR增生膜组织中(13/14,92.8%)表达较PVR增生膜组织中(3/15,20%)明显(P<0.05)。(3)无论PDR、PVR增生膜组织TGFBRI受体在病程>6个月的增生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小于6个月的标本(P=0.002),而EGF受体在病程2-6个月的膜组织中表达平均面积(P=0.024)明显小于其他病程的膜组织。结论PDR、PVR增生膜组织,其超微结构与生长因子表达的生物学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成功愈合后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及其与视功能恢复的关系。 方法 IMH患者24例25只眼,通过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自体血清注入等手术,黄斑裂孔均已成功闭合。回顾分析IMH患者OCT图像特征,IMH II级9只眼,III级13只眼,IV级3只眼。手术后3~24个月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视网膜镜、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OCT检查 。 结果 IMH手术使黄斑裂孔成功闭合后,其OCT图像大致可分成3组。U型5只眼:相对正常的中心凹形状;V型7只眼:黄斑中心凹较陡;W型13只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缺损,但裂孔缘未翘起,无囊腔形成。手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以U型视力预后最好。 结 论 IMH的OCT图像特征与手术后视力相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90-93)  相似文献   
10.
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DFI)术探测了15例30只正常眼与55例86只DR眼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中央静脉(CRV)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