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4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接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CT对间接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间接视神经损伤的 10 6例 112只眼CT检查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112只眼中发生眶壁骨折 84只眼 ,占 75 % ,其中以内壁骨折最为常见。 49只眼有明确视神经管骨折 ,占 43 .8% ,2 4只眼既无明显视神经管骨折 ,又无眶壁骨折及窦腔积液 ,占 2 1.4%。视神经增粗者 16只眼 ,占 14 .3 %。结论 CT可较好地显示眶壁骨及眶内视神经形态 ,对间接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 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再造泪道术是临床上治疗严重道阻塞的新方法,需要积累临床应用解剖学资料。 目的:研究泪道的显微外科应用解剖,为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造口自体组织移植泪道再造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设计、时间及单位:2006-07/2007-06在武警总医院眼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防腐处理的成人头颅解剖标本20个,男14个,女6个,共40侧泪道的标本。 方法: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0 mm连线水平锯开颅盖,去除脑组织,10% 硝酸脱钙1周左右,使标本既不改变形态结构,又能用手术刀切割。正中矢状面切开面颅,切除鼻中隔,暴露鼻腔外侧壁。 主要观察指标:泪囊窝的长径和前后径,泪囊窝中1/3部在泪前嵴、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和泪后嵴的厚度,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横截面积,泪阜-鼻腔水平距、30°斜距和45°斜距,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距离,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 结果:泪囊窝的长径为(17.85±1.72) mm,泪囊窝的前后径为(6.74±1.28) mm,深度为(3.09±0.78) mm。泪囊窝中1/3部在泪前嵴、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和泪后嵴的厚度分别为(4.03±0.89),(0.61±0.36),(0.63±0.24) mm,泪前嵴最厚,泪囊窝骨壁中垂线处和泪后嵴均较薄,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骨性鼻泪管上口、中部和下口横截面积分别为(29.04±3.40),(26.19±2.96),(43.50±5.60) mm2,显示中段最为狭窄(P < 0.05)。泪阜-鼻腔水平距、30°斜距和45°斜距分别为(17.23±0.70),(14.51±1.72),(17.34±2.38) mm,30°斜距最短,30°斜距和45°斜距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距离为(11.86± 1.84) mm,泪阜到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为(49.9±1.8)°(48.0°~54.0°)。 结论:泪阜到鼻腔及泪囊的距离和泪阜-鼻泪管上口连线与鼻底平面的夹角对鼻腔外侧壁造口部位选择、隧道的倾斜角度和自体移植组织长短的确定有指导意义。造骨孔应该从泪囊窝中央或中央稍偏后部起始,然后向前和下方扩大,隧道下斜45°角为最佳。全泪道再造所取移植组织的长度应大于21.22 mm。  相似文献   
3.
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是一种抗代谢药物,是由头状链霉菌产生的乙撑亚胺类抗生素混合物的一种成份(Cl,H18N4O5),具有烷化作用;与DNA分子的双螺旋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增殖期DNA的复制,对增殖各期中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同时也作用于静止期细胞。MMC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强力抑制剂,其作用强度是5-Fu的100倍。组织瘢痕形成主要是由于成纤维细胞增殖所致,因此,应用MMC可有效抑制瘢痕形成。目前,MMC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主要理论依据正是MMC的抗增殖作用。现将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因外伤导致虹膜瞳孔异常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患者,并行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并采用NEI—VFQ-25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中的各条目分别记为0-100分,评价结果为调查问卷的累积分数。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共38例38只眼纳入统计。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31.08±9.28和52.79±15.19;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38.79±13.13和58.74±15.69,术后3个月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0,P〈0.01;t=-7.87,P〈0.01)。术后3个月NEI—VFQ-25调查问卷总体评分(45.60±18.37)分,高于术前(57.51±16.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P〈0.01)。其中有9项与视觉生活质量相关的项目,如一般健康、总体视力、近视力、远视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社会活动、依赖性及周边视野等方面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8--2.59,P〈0.05)。结论对于外伤引起伴有瞳孔损伤的白内障、晶状体脱位及无晶状体眼患者,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觉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视网膜脱离状态下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殖的关系。方法用SD大鼠制作大鼠视网膜脱离模型及脱离后不同时间复位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大鼠核增殖抗原(PCNA)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IL-1β的表达位置。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浓度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中的改变。应用IL-1β抗体1000ng、IL-1Ra20ng在PCNA表达的最高点之前视网膜下腔注射,与注射等量0.01MPBS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L-1β在视网膜脱离眼表达于视网膜神经上皮的Muller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IL-1β表达的高峰出现在视网膜脱离后第7天,然后维持在较低的表达状态。PCNA在脱离后的第2天开始表达,在脱离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IL-1β抗体、IL-1Ra可以抑制PCNA的表达。结论 炎性因子IL-1β与脱离时神经网膜的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大鼠视神经(optical nerves,ON)挤压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9在轴突损伤中的表达及与ON损伤处瘢痕成分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ON挤压伤模型,利用原位酶谱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ON组织内MMP-2、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hondroitin sulphate peoteoglycan,CSPG)在损伤后时间和空间位置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ON中有MMP-2的弱阳性表达,ON挤压伤后MMP-2和MMP-9均为强阳性表达,早期在损伤区边缘表达稍高,至损伤后28 d时,在损伤区和周围的表达趋于一致.正常大鼠ON有GFAP和CSPG的弱阳性表达.ON挤压伤后CSPG在损伤区中心呈强阳性表达,GFAP在损伤区边缘表达较高,而在损伤区中心缺乏.结论 ON挤压伤后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GFAP、CSPG、MMP-2和MMP-9均参与ON的损伤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9.
胡运韬  马志中 《眼科》2010,19(1):66-66
很多西文杂志发表的文章中视力的表达多采用Snellen视力,而国内由于普遍采用的小数视力表和对数视力表,因此习惯使用小数或对数视力来表达。这两种视力表与Snellen视力表没有行与行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勉强把小数(或对数)视力表测得的视力近似地换算成Snellen视力会产生误差,也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进一步探索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0个成人尸头的 6 0侧视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结果 :视神经管内壁中部是视神经管管壁最薄之处 ,厚度为 (0 .48± 0 .36 )mm ;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是中部 ,横截面积为 (17.47± 3 .97)mm2 ;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 37.46°± 4.6 6° ,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 2 1.0 0°± 3 .46°。结论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 ,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可能最强 ,视神经减压术开放管的中部可能最为重要。视神经管走行的特点是视神经间接损伤常合并于颞额部钝挫伤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