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hGMCSF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S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CG1。用电穿孔法将质粒pCG1导入COS7细胞和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内,ELISA检测显示质粒pCG1转染COS7细胞后48、72、96h和肌注质粒pCG1后d10、d15、d20、d25小鼠体内均有hGMCSF的表达。生物学活性检测显示含肌注pCG1的小鼠血液有维持TF1细胞生长的作用,表明重组质粒pCG1表达分泌的hGMCSF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以下简称TdT)能催化脱氧核苷三磷酸在寡聚或多聚脱氧核苷酸以及DNA的3′—OH端的聚合反应,不需要模板。TdT是遗传工程试验中的重要工具酶之一,利用这种酶在一条DNA分子的3′—OH端加上一个同聚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61株福氏2a(Shigella flexneri 2a)分离株进行了耐药谱、质粒图谱、菌落原位杂交和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从广州1992年暴发的一起菌痢流行中分离的30株暴发株和当年在广州分离的28株散发株的耐药谱和质粒图谱相同,而且菌落原位杂交证明它们均有4.7kb的ipaBC基因,Southern blot进一步指出了上述分离株的ipa BC基因位于7.6kb,2.5kb和1.6kb的EcoR Ⅰ片段。从分子水平证明了1992年广州市一起志贺氏菌痢(幅氏2a)暴发为单一克隆株引起,该克隆为当地1992年福氏菌的优势克隆。而福州1991年分离的3株同型菌分属不同的克隆。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其感染率相当高,尤其在亚洲及非洲地区某些国家更高。患者中有相当数量成了慢性患者,致使劳动力丧失,部分导致肝硬变、肝坏死和肝癌。乙型肝炎的病原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浆或肝细胞中,在感染者的血浆中为42nm球状的Dane颗粒结构,HBV感染的免疫学标志有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及其相应的抗体和抗核心抗原(HBcAg)的抗体。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将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MCP-1)5′端翻译起始区进行优化改构。结果表明,改构后的MCP-1基因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BV220中,DNA测序证实正确。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CP-1的高效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凝胶中回收DNA片断已有不少报导:机械破碎凝胶和从凝胶基质扩散DNA,电洗脱;玻璃粉法和DEAE—纤维素纸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我们基本上参照Strongin等的电洗脱法,从凝胶中回收DNA,其回收率达到80%左右,不含有凝胶基质的污染,所得DNA是均一的,可用作同位素标记探针,酶切分析和重组克隆。  相似文献   
7.
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动物体内并获得表达,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基因疗法。该方法操作简便,临床易于接受。天然GM-CSF在体内产生的量极少,本研究将hGM-CSF基因直接注入小鼠体内,以使小鼠体内产生自身所需要的天然hGM-CSF。首先将PCR扩增的hGM-CSFcDNA片段平端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S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CGI;然后采用电击法转染COS-7细胞,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24,48,71和96小时细胞上清有hGM-CSF的表达分泌。说明重组质粒pCGI能表达分泌hGM-CS…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伤寒沙门菌Vi抗原对大肠杆菌菌毛抗原装配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内、外同源重组系统,构建了VipR基因缺失突变的人伤寒沙门菌菌株,导致其Vi抗原的表达较相应野生菌株偏低。用包含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抗原基因的表达质料分别转化Vi表达弱化菌株和相应野生菌株,对两者表达的菌毛抗原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S3、CFA-I在VipR突变体菌株表面的含量,均比在相应野生菌株表面的含量高。结论 Vi抗原的表达弱化可能有利于菌毛抗原在人伤寒沙门菌表面的装配。本研究结果对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痢疾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传染病,由志贺氏菌属引起。志贺氏菌有4个种群:福氏志贺氏菌、宋内氏志贺氏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鲍氏志贺氏菌。除宋内氏菌以外,每个种群还有不同的血清型。 迄今已知志贺氏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有:位于志贺氏菌大质粒上与侵袭力相关的基因,其功能是使志贺氏菌能进入人的肠上皮细胞;位于志贺氏菌染色体上的脂多糖基因,其功能与已进入宿主细胞的志贺氏菌的增殖相关;志贺氏毒素,它是由Ⅰ型痢疾志贺氏菌产生,其基因也位于染色体上,它具有肠毒、细胞毒和神经毒作用;此外,志贺氏菌对铁的吸收能力和温度也是志贺氏菌毒力的调节因子。 痢疾菌苗的研制始于本世纪40年代,起初从胃肠道外途径用死菌苗对志愿者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死菌苗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后来采用口服途径、但口服死菌苗对人体也没有保护作用,而口服减毒活菌苗有保护作用。但这些菌苗减毒的遗传背景不清楚,存在回复突变的可能性。现已构建了毒力基因缺失的减毒株,这种减毒株不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成有毒株,很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痢疾菌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NeoSV(X)介导人GM-CSF基因转染肿瘤细胞获得表达。经Lipofectin将含有人GM-CS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GM转染兼性病毒包装细胞系PA317,继之用病毒收获液感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胃癌BGC-823,经GM-CSF依赖细胞株TF1测活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表明:人GM-CSF基因在人肿瘤细胞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为进─步建立GM-CSF的转基因治疗模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