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人文关怀护理在MRI增强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HDX 1.5 T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对200例患者行常规扫描和MRI增强扫描,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调查每组患者对MRI增强检查的反应,将患者的反应分为四等级:无不适感、轻度不适、明显不适和不良反应,同时调查患者对扫描服务的满意度,分别对各组参数进行x2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未见明显不适感。对照组轻度不适感17例,不良反应6例,满意度评分为75。观察组轻度不适感5例,不良反应1例,满意度评分为90。对两组不适感进行x2检验,得到两组不适感反应x2值及P值,分别为x2=8.4795, P=0.004。对两组不适感加不良反应、满意度分别进行x2检验,得到两组不适感加不良反应x2值及P值,分别为x2=11.6506,P=0.001,两组间满意度x2=7.792,P=0.005。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和不适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减少高场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检查中患者的不适感和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在MRI增强检查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CT球管参数设定对腰椎骨折3D打印模型的影响,探讨适合腰椎骨折术前3D打印模型的低剂量CT扫描参数。方法:利用东芝640层CT对L1-L2椎体棘突骨折腰椎模型进行扫描,A、B两组的扫描管电压分别为120、100kV,管电流均依次设定为160、140、120、100、80、60、40、20mA。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主治医师对骨折线的可发现、可诊断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另由两位高年资骨科主治医师对3D打印模型清晰度、手术指导情况进行主观评价,均采取3分评价法,评分≥2分为可接受。结果:两位医师对骨折线及3D打印模型的主观评价一致性均较好,各组3D打印模型评价均为3分。管电流为20mA时,A、B两组L2棘突骨折线评分均为1分,图像质量差,其余骨折线评分均为2分或3分。不同参数L1-L5双侧椎弓根左右径宽度均值范围为9.42~10.19mm,不同参数腰椎3D打印模型L2-L5双侧椎弓根上下径长度均值范围为12.15~12.5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管电流为20mA,B组管电流为40mA时,噪声最低,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最高,分别为11.7、15.31、95.72和8.62、30.97、165.10;随着辐射剂量降低,噪声降低,SNR、CNR升高。结论: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CT扫描能够满足3D打印模型的临床需求和腰椎骨折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FUS)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57例疑似肘关节微小骨折患儿,均行HFUS与MRI检查,根据MRI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骨折组(n=26)、无骨折组(n=31),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超声征象和参数,分析超声征象和参数与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关系,探究超声征象和参数诊断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的价值。结果 HFUS与MRI诊断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的一致性为96.49%,Kappa值为0.942,95%CI:0.765~1.118(P<0.05);骨折组、无骨折组肌肉损伤或血肿、脂肪垫征阳性、关节积液、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分布及肘前脂肪垫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损伤或血肿、脂肪垫征阳性、关节积液、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分布及肘前脂肪垫厚度均与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相关(P<0.05);脂肪垫征阳性诊断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肌肉损伤或血肿、关节积液、骨皮质连续性中断、肘前脂肪垫厚度诊断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的AUC分别为0.766、0.699、0.673、0.835。结论 HFUS诊断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与MRI结果具有一致性,可直观显示脂肪垫阳性征、肌肉损伤征,为临床诊治儿童肘关节微小骨折提供有效影像学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等中心320排CT扫描联合AIDR3D重建在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将108例怀疑冠心病行CCTA检查病人随机平均分为A、B、C组,扫描管电压均为120 kV。A组常规扫描体位,管电流为智能毫安;B、C组等中心位置(心脏位于CT机架孔的中心),管电流分别为智能毫安的90%、60%。A组行滤波反投影法重建和AIDR3D重建分别得到Af、Aa组,B、C组行AIDR3D重建,比较Af、Aa、B、C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主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ED)。结果辐射剂量按A、B、C组顺序依次降低(P < 0.01);4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显示,Af组评分低于其他3组(P < 0.01),其他3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客观图像质量的比较显示,噪声方面,Af组最高(P < 0.01),其次为C组(P < 0.01),Aa和B最低(P < 0.01);SNR和CNR两指标方面规律一致,均为Aa和B组最高(P < 0.01),其次为C组(P < 0.01),Af组最低(P < 0.01)。结论在不降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情况下,等中心扫描联合AIDR3D能降低CCTA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迭代算法(AIDR 3D)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30例,A~D组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分别为 100 mAs、50 mAs、30 mAs、20 mAs,E组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100 mAs。对每组图像分别进行AIDR 3D和FBP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各组图像的噪声、SNR及CNR。并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评分 ≥ 2为诊断可接受图像质量,比较各组图像椎间盘突出的显示能力。结果 在不同扫描条件下,采用AIDR 3D重建的图像噪声、SNR、CNR及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情况方面均优于FBP。同一重建技术条件下,随辐射剂量减低,噪声升高、SNR和椎间盘突出显示能力降低;除采用AIDR 3D的50 mAs组CNR略低于30 mAs组外,其余各组随剂量减低,CNR降低;同一剂量下两种重建技术采用降低管电流得到的图像质量优于降低管电压的方式。结论 采用AIDR 3D重建方法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诊断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单源双能量CT在跟腱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怀疑跟腱撕裂患者行双能量CT和MRI检查,经查跟腱撕裂36例、正常6例。36例跟腱撕裂患者中,25例跟腱完全撕裂均经手术确诊;11例不完全性撕裂中,7例经MRI随访确诊,4例经手术及MRI确诊。6例跟腱正常患者,经查为跟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线累及跟腱附着处,手术明确及MRI未见跟腱撕裂。行多平面重组(MPR)、肌腱3D容积再现(VR)等二维及三维图像后处理,用以显示跟腱;双能CT虚拟去钙质成像诊断踝关节骨质水肿;计算撕裂及正常跟腱80KeV图像与135KeV图像上的CT差,CT差=CT均值135-CT均值80。结果 99KeV软组织图像窗上横断面结合MPR均能诊断跟腱完全撕裂患者,诊断跟腱完全撕裂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跟腱部分撕裂的灵敏性81.8%、特异性100%;VR图像上,诊断跟腱完全撕裂的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跟腱部分撕裂的灵敏性63.6%、特异性100%;虚拟去钙图上,诊断骨质水肿患者灵敏性77.5%、特异性80%。MRI诊断完全及部分跟腱断裂和骨质肿患者的灵敏性100%、特异性100%,诊断骨折的灵敏性40%、特异性100%。结论双能CT成像能有效诊断跟腱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发现骨折优于MRI、发现骨质水肿差于MR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外侧髁压迹异常程度与前交叉韧带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研究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16例患者的X线片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4例,女2例;左膝关节5例,右膝关节11例;年龄19~52岁,平均28.3岁.膝关节侧位X线或MRI矢状位提示股骨外侧髁压迹有异常,使用影像PACS系统中测量工具测量压迹的深度,并分析患者病历资料、体格检查及关节镜术中影像学资料.结果:4例侧位X线片和MRI矢状位可见股骨外侧髁压迹异常并深度2.0 mm,MRI示前交叉韧带撕裂,前抽屉试验和拉姆征均阳性,关节镜探查手术证实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2例侧位X线片股骨外侧髁压迹未见异常,但MRI矢状位示股骨外侧髁压迹异常并深度1.0 mm,MRI示前交叉韧带撕裂,前抽屉试验和拉姆征均阳性,MRI示前交叉韧带撕裂,其中1例关节镜探查手术证实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另1例因未行手术探查而无法证实是否完全断裂.结论: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股骨外侧髁压迹异常加深与前交叉韧带撕裂有密切相关,异常加深的股骨外侧髁压迹是前交叉韧带撕裂的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反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在椎体压缩骨折病因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GE HDX 1.5T)对169例267个椎体进行常规扫描和CSI扫描,测量并计算相对信号强度(反相位信号强度/正相位信号强化,SIR)。根据临床表现、年龄、病理结果和影像学资料将267个椎体分为正常组33例33个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体(40个胸椎、63个腰椎),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1个椎体(6个颈椎,50个胸椎,67个腰椎,8个骶椎)。对各组SIR值进行F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正常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5117±0.1468)。良性压缩骨折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7195±0.1475)。恶性压缩骨折组平均信号强度(0.8458±0.1231)。2.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F检验,三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P0.05)。结论正常椎体组SIR最小,良性压缩骨折组SIR次之,恶性压缩骨折组SIR最大。正常组与良性组,良性组与恶性组相对信号强度有重叠。CSI成像对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压缩骨折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对比剂双螺旋CT胆管成像技术的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胆系疾病患者口服碘番酸6g,12小时后进行上腹部容积扫描,获取轴面原始图像后再进行胆管系统的二维和三维重建,对患者的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平均胆管强化CT值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对无肝内外胆管严重梗阻的患者,三维胆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一级肝管以下的胆道系统,显示率为100%,二级肝管显示率71.70%(38/53),三级肝管一般不能显示。结论:螺旋CT胆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胆管系统无创检查技术,可满意显示胆管解剖结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节软骨在维持关节承重及正常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软骨病变是影响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MRI具有良好的信噪比及软组织分辨力,为诊断关节软骨病变提供了独特的检测方法,随着多种磁共振技术的开发应用,逐渐在关节病变中显示出其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