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成人膝关节正常半月板T2值的范围并评价定量T2-mapping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膝关节外伤患者30例(病例组)及正常志愿者30名(对照组),均行1.5T常规MR、多回波自旋回波序列T2-mapping扫描.分析正常半月板各区域T2值的范围及其差异性;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半月板T2值的差异性.结果 正常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T2值为(15.44±1.00) ms,外侧半月板的T2值为(16.23±1.29)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7%(20/30)的半月板损伤发生于左侧膝关节;76.0%(38/50)的半月板损伤发生于内侧或外侧半月板的后角;病例组的半月板T2值[(20.54±0.66) ms]高于对照组[(15.84土1.0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成人半月板的T2值为(15.84±1.01) ms;损伤患者半月板的T2值高于正常成人,T2-mapping成像可以对没有形态学变化的半月板损伤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颈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头颈部 SFT 患者的 CT 和 MR 表现。10例均行 CT 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2例行 MR 检查。结果10例病灶均表现为孤立的肿块,最大径20~115 mm,中位最大径约35.5 mm。肿瘤发生于眼眶2例、鼻腔鼻窦4例,腮腺、面颊、锁骨上区及枕部各1例。病变边界清楚8例、模糊2例,呈椭圆形7例,分叶状3例。CT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其中4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不均匀(2例见多发囊变区,1例见结节状钙化灶)。增强后9例呈明显均匀(n=3)或不均匀(n=6)强化,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CT 双期增强强化模式包括快速强化缓慢廓清8例、快速强化快速廓清1例和延迟强化1例。与脑实质相比,T1 WI 呈均匀等信号1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T2 WI 呈均匀等信号1例,等、高混杂信号(多发囊变)1例;增强后分别呈均匀和不均匀显著强化。结论头颈部不均匀的富血供肿瘤要考虑到 SFT 的可能。瘤体 T2 WI 与脑实质相比呈等或稍低信号,CT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双期增强呈快速强化缓慢廓清的强化模式可能是有诊断价值的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动态观察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不同穴位刺激效应的变化特点及其差异性,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T2-mapping技术在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材料对人体经穴刺激效应的可行性。方法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足三里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mapping 8回波序列MRI图像,将所得8回波系列图像利用Func Tool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像,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埋线局部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比较埋植线体在三阴交和足三里穴中吸收状况。结果与埋线前相比,2穴埋线后第8小时、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T2值皆明显升高(P0.01);埋线后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的T2值与埋线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埋线后2穴T2值峰值均出现在埋线后第3天,其中足三里穴T2值峰值较三阴交穴高,T2值下降幅度较三阴交穴大,但2穴T2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的时间周期基本一致,均为21 d左右。结论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线体在2穴内吸收周期无显著差异,均为21 d左右,相同埋线条件下,在人体四肢部实施微创埋线时埋线间隔周期的选择可以此为参考。MRI T2-mapping技术用于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线体对人体刺激效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刺激效应存在的客观性及时效性,为临床使用PGLA线体行微创埋线及其合理间隔周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医学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穴局部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加权成像(T2WI)压脂及T2图(T2-Mapping)8回波系列图像,所得T2-Mapping 8回波序列图像利用相关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后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PGLA线体微创埋线前、后三阴交穴局部T2WI压脂像信号强度及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1)埋线前T2WI压脂像上未见异常信号,埋线后各时间点T2WI压脂像上均见到局部高信号,其中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局部信号强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埋线后第10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减弱,埋线后第14天局部信号强度较前明显减弱。2)与埋线前比较,埋线后各时间点T2值均显著升高(P0.01);埋线后1周内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8h、埋线后第3天、埋线后第7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1周后各时间点T2值之间比较:埋线后第10天与埋线后第7天相比T2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后第14天(2周)与埋线后第7天(1周)相比T2值明显下降(P0.01)。结论:PGLA线体对正常人体经穴局部的刺激效应客观存在且具有一定时效性,其有效刺激时间在14d左右,临床使用同规格型号的PGLA线体施行微创埋线时合理的埋植间隔周期应在14d左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髂骨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36名健康儿童志愿者(对照组)及27例本院临床确诊初发急性白血病儿童(病例组)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年龄划分为三组:A组(≤5岁),B组(5~10岁),C组(10~ 14岁),其中A组10例,B组15例,C组1...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院肝脏胆管错构瘤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例患者均表现肝脏实质内多发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变,部分病灶位于肝脏边缘,病灶直径4.3±2.2mm。其中病灶仅位于肝右叶2例,肝左、右叶均有病变7例。8例患者CT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晰或模糊病灶,其中4例增强后病变无强化,但病变范围及形态显示更清晰;4例患者MRI检查提示T2WI呈肝内多发高或明显高信号;MRCP检查示肝区多发高信号囊状病灶,呈串珠样网状分布,与胆管不相通。肝内胆管错构瘤多发较单发常见,以弥漫性分布多个肝段多见,在CT、MRI影像学表现上呈囊样病变,形态各异,有一定的特征性。肝脏胆管错构瘤行核磁共振检查,特别是MRCP,更能显示出该病的特点,对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陈静  李晶  聂红昉 《贵州医药》2013,37(6):562-564
与疯牛病有关的人类疾病称为新变异型人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ease,CJ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该病是由具有传染性的朊蛋白(prion protein,PrP)感染所引  相似文献   
9.
背景:课题组前期观察发现,临床常用羊肠线、聚乙丙交酯线埋入正常人体“足三里”穴后穴区局部表现出时效性炎性刺激效应且具有线体差异性,其背后的参与机制尚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羊肠线、聚乙丙交酯线分别埋入大鼠“足三里”后穴区连续时间点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白三烯B4及缓激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羊肠线组(50只)、聚乙丙交酯线组(50只)。空白组不进行埋线处理,另两组在大鼠左侧“足三里”穴埋入相应线体1次,埋线后8 h及3,7,14,21 d,采集左侧“足三里”穴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穴区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的表达,ELISA法检测穴区组织白三烯B4、缓激肽含量。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比较,羊肠线组埋线后8 h、3 d、7 d、14 d、21 d穴区组织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表达及缓激肽、白三烯B4含量升高(P <0.05);聚乙丙交酯线组埋线后8 h、3 d、7 d、14 d穴区组织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升高(P <0.05),埋线后8 h、3 d、7 d穴区组织的缓激肽含量升高(P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羊肠线、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线埋入健康大鼠“足三里”穴区对局部皮肤肥大细胞(MC)激活及P物质(SP)、组胺(H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穴位埋线时效性刺激效应的机制,为深入研究穴位埋线源头启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1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空刺组(50只)、羊肠线组(50只)和PGLA线组(50只),各干预组再随机分为干预后8 h、3 d、7 d、14 d、21 d5个时间点亚组,每亚组10只。各干预组于左侧“足三里”分别实施埋线针空刺、羊肠线埋入、PGLA线埋入1次。空白组于干预前1 d、其余组分别于干预后对应时间点取左侧“足三里”穴区皮肤及皮下结缔组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MC计数及脱颗粒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HA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各干预组亚组MC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肠线组、PGLA线组各亚组间M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LA线埋入后8 h组MC计数多于羊肠线埋入后8 h组(P<0.05),PGLA线埋入后21 d组MC计数少于羊肠线埋入后21 d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