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不开胸根治部分先心病已成为现实。2005年7月,我科与超声科、放射科紧密合作,在成都军区率先开展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封堵治疗,现已成功完成62例封堵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5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患者完全靠静脉或胃管、营养管给予营养支持,需要放置胃管或营养管的时间较长。常规固定法,不够稳固,易发生胃管或营养管脱出,给治疗、护理带来诸多不必要的困难。为此,设计使用了一种新型固定法。固定牢固,不易造成胃管或营养管脱出的情况,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5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血尿4个月,加重10天,于1992年7月7日入院。X线膀胱造影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较大充盈缺损。临床诊断:膀胱癌。行膀胱癌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局限于膀胱壁,未与邻近组织粘连。切除肿物及边缘膀胱组织。病理检查:大体:肿物向膀胱壁内突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部分先走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开展的28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患者操作顺利,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反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3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术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封堵治疗不失为一种痛苦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的先天性心脏病微创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开胸手术是外科较大手术,损伤较大,病情较重。须卧床的时间、保持被动体位的时间较长。急性压疮是胸部手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降低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我们对2005年11月~2006年12月的326例胸部手术患者加强手术前后的预防性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无1例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经精心护理痊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先天性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操作顺利,术后造影及超声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三尖瓣无反流,心脏听诊杂音消失。术后一个月及三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良好,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室缺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出现不同程度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治疗后好转。结论介入封堵治疗是一种痛苦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的先心病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对8例PDA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结果 8例患者中7例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PDA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