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进展。方法总结分析15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X线钡餐造影、普通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和治疗结果。将部分接受超声内镜检查者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5例患者中有症状和体征者8例,其中伴发溃疡4例(溃疡并发穿孔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例。所有患者血清学检查无异常;接受X线钡餐造影6例,内镜检查13例。诊断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仅2例;超声内镜检查8例,均诊断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15例患者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7例,内镜摘除治疗8例,术前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一致。结论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治有一定价值,外科于术或内镜下摘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的研制方法及初步临床验证,建立一种快速且高通量检测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序列,将设计好的参照探针和特异性探针点置于醛基化处理的玻片上,经紫外交联后固定,制成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以阳性参考品(各检测位点突变型和正常型基因)和阴性参考品(双蒸水)为模板,经PCR反应后与芯片进行杂交,对基因芯片的有效性进行检测。以靶序列经过测序验证的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反应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基因芯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并对来自吉林、河南和云南3个地区的健康受试者150人和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进行临床验证。分析指标为检测相应位点的杂交信号强度。结果:以阳性参考品和阴性参考品为模板进行杂交,相应位点出现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检测位点有效。用于检测选定突变位点的基因芯片均有特异性的杂交信号,说明基因芯片的特异性良好。标准基因组DNA逐级稀释后检测基因芯片的灵敏度为50~100 mg·L-1。临床验证结果,在健康受试者150人中8人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在有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24例中20例检出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该芯片对不明原因血栓性疾病家族史的血栓患者血栓形成易感基因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受试者(P<0.05)。结论:研制的血栓形成易感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对血栓形成易感基因有较高的检出率,在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易感风险评估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胃癌、癌旁组织、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探讨PTEN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14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慢性胃炎肠化组织30例、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组织55例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以浅表性胃炎20例作为对照,比较胃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型、癌旁组织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有无差异。结果胃癌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但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肿瘤TNM分期无关(P>0.05)。黏液腺癌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管状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PTEN表达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浅表性胃炎组织及肠化组织(P<0.05),与慢性胃炎中不典型增生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率与浅表性胃炎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下调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浙江省内科门诊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整体随机抽样、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e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调查方式,并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内科门诊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初筛患病率为7.28%,95%可信区间为6.87%~7.69%。不同性别、年龄、体力劳动强度、婚姻状况间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食过饱、常饮酸性饮料、常食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常饮浓茶、常进甜食、吸烟、饮酒、便秘者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体力劳动强度、是否上夜班、婚姻状况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是否上夜班、体力劳动强度、婚姻状况、进食过饱、常食油腻食物、常饮浓茶、常进甜食、便秘等可能是危险因素。结论问卷调查表是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胃食管反流病有众多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LT)对阿霉素(Adriamycin)诱导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用阿霉素制备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C组)、阿霉素组(在培养液中加入阿霉素lmg/L)及在加入阿霉素前30分钟给予褪黑素(MLT)50、100、200 mol.L-1组(M1,M2,M3组)。观察褪黑素对体外培养的各组乳鼠心肌细胞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及MTT代谢率的影响。结果与阿霉素心肌细胞损伤组比较,褪黑素保护组的MDA释放量显著减少(P<0.01),而MTT代谢率显著增高(P<0.01),作用具剂量依赖性。结论 MLT对阿霉素诱导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方海鹰  章宏  徐承富 《浙江医学》2010,32(5):705-706
食管异物是常见的食管疾病,通常先行食管X线或吞钡检查,而后用硬管食管镜取出异物.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以及套取器械的不断改进,电子胃镜在食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逐步增多.但胃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具有一定的技巧,如操作不当,可造成出血甚至是食管穿孔等并发症.为提高对胃镜下食管异物诊治的认识,现将我院114例胃镜下食管异物诊治资料作一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肝脏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CYP3A4的基因多态性,并观察不同基因多态性患者予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以明确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6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别检测CYP2C19、CYP3A4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p),予奥美拉唑治疗及根治Hp治疗,观察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并复查胃镜,观察溃疡缩小情况。结果在65例患者中,CYP2C19t3基因野生型为43例(66.15%),突变型为12例(18.46%),杂合型为10例(15.38%),CYP3A4*18未见基因多态性。CYP2C19*3突变型腹痛缓解时间短于野生型及杂合型(P〈0.01)。治疗后2周CYP2C19*3突变型患者溃疡缩小率大于野生型及杂合型(P〈0.01),但治疗后4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观察病例中可见CYP2C19基因多态性,未见CYP3A4基因多态性,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综述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判断DNA结合蛋白质和预测结合位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蛋白质与DNA间的相互作用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因此DNA结合蛋白的判断以及DNA与蛋白质间作用位点的预测一直以来都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前沿领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这类判断和预测,具有省时、省力的特点,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3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观察比较患者病变强化区代谢产物比值,进而比较肿瘤复发及残瘤的祛除。结果肿瘤残瘤复发22例,损伤8例。磁共振波谱显示,胆碱(Cho)峰升高,肌酸(Cr)峰和门冬氨酸(NAA)峰降低。Cho/Cr比值,NAA/Cr比值及Cho/NAA比值,治疗后未复发区下降,治疗后复发区升高。氢质子MR波谱(1H-MRS)与增强MRI结合可以在放疗后残留复发和术后反应性损伤方面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征象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4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 浸润性导管癌136例(78.1%),导管原位癌(DCIS)14例(8.05%),小叶癌8例(4.6%),髓样癌4例(2.3%),转移 癌4例(2.3%),巨细胞瘤、神经内分泌癌、乳头状瘤癌变、Paget病各2例(1.15%).肿块106例(占61%),微 钙化70例(40.2%),不对称性乳腺局限致密36例(20.7%),单纯结构紊乱8例(4.6%),大导管征16例(9.2%),漏斗征14例(8.05%),厚皮征等改变36例(20.7%),异常血管56例(32.2%),牛角征4例(2.3%),塔尖征4例(2.3%),淋巴结肿大28例(占淋巴结转移中41.1%).结论 微钙化是导管原位癌常见的基本X线征象,对不能定性的微钙化行定位穿刺下切除病检可提高导管原位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