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我院近5年共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7例,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44岁。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3例。肾上腺囊肿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5例(无功能性腺瘤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患者的诊断和手术见附表。术前诊断均经各种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突发上腹剧痛4 h入院。入院前4 h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并阵发性加剧,无放散,伴恶心及呕吐胃液样物。外院腹部平片示消化道穿孔,2010年11月12日急诊来解放军第210医院。平素体健,无溃疡病史。查体:体温37.5℃,脉搏9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 mmHg。  相似文献   
3.
病人,女,9岁。1个月前偶然发现右侧乳房一“杏核”大包块,无明显不适感。近1个月包块迅速长大,无乳头溢液。患者尚未初潮,家族无乳腺肿瘤病史。专科查体:右乳房一直径约5 cm大包块,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良好,轻微压痛。锁骨上窝及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病理穿刺为纤维腺瘤。局部麻醉下行右侧乳腺肿物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球形肿物一个,5 cm×5 cm×3.5 cm,切面灰白色,质地细腻,分叶状。病理诊断:乳腺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4.
病人,男,51岁。入院前6 h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中上腹持续性胀痛,向腰背部放散,伴乏力及周身不适,无恶心及呕吐,无寒战及发热,轻度反酸及嗳气,无呕血及便血。在外院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无效急诊来我院。既往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继发性肌病、继发性肾损害”对症治疗尚平稳。体检:体温35.9℃,脉搏75次/m in,呼吸20次/m in,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较差,意识清楚,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皮肤及黏膜略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无水肿,口唇苍白,无发绀。心肺查体无异常发现。专科情况:腹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压痛,以左季肋区为剧,伴反跳痛及肌紧张。震水音阴性,移动性浊音弱阳性,肠音弱。超声检查:脾异常回声,多考虑为脾破裂;肝轻度弥漫性改变;肝囊肿;胆囊结石;双肾弥漫性改变;双肾结石;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5.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来临床上不太少见。多因胃肠道出血、腹痛,甚至发生肠梗阻而就诊,我院收治一合并多处肠套叠并肠坏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患者,女,35岁。3个月前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诊行胆囊穿刺引流,恢复良好,此次入院拟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经胆囊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胆囊充盈欠佳,颈部及体部充盈缺损,胆囊管较粗(图1)。诊断:胆囊多发结石。其他检查无异常。全麻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壁厚,表面充血,局部粘连明显,分离粘连后可吸收夹夹闭胆囊血管,因胆囊管较粗,可吸收夹夹闭不满意,增加一大号钛夹。手术因粘连等操作较困难。术后  相似文献   
7.
真性两性畸形是最少见的两性畸形,文献报道仅400余例,而疝内容物均为男女生殖器官经查新未见报道。我院最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某地离退休人员腹股沟疝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离退休人员腹股沟疝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腹骰沟疝患病情况调查表,对66个单位2 278名离退休人员每年一次健康体检的资料进行筛查分析.结果 腹股沟疝发病率为5.62%(128/2 278),且有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的趋势. 结论 预防治疗能引起老年人腹内压增高的内科疾病,如果没有手术禁忌症,对反复脱出的病人应早期选用无张力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应撇弃疝气注射硬化剂治疗.  相似文献   
9.
例1,女,74岁。右上腹部疼痛4d,加重1d。入院前8d“脑出血”入急诊病区,对症处理后出血症状缓解。4d后元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及呕吐,进餐后加剧,向肩背放散,发热,体温最高3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栓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对8例肠系膜血管栓塞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均增高,X线腹部平片示肠管扩张,(5/8)出现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剖腹探查6例,术后存活3例,死亡3例;非手术治疗2例,1例症状缓解,1例失访。结论明显腹胀、剧烈腹痛而没有相应腹部体征,病程发展快、早期出现肠坏死和感染中毒性休克是肠系膜血管栓塞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手术探查、抗凝和扩血管药物应用是治疗肠系膜血管栓塞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