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近年来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及耐药现状.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7至2000年间泌尿系感染检测的1 026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中,G+球菌上升,G-杆菌下降,真菌上升,其中粪肠球菌上升和变形菌属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敏实验结果对以往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红霉素、诺氟沙星及一代头孢显示较高的耐药性,2000年耐药率>81.6%,对三代头孢、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呈中度耐药,耐药率在42.9%~78.3%,对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呈轻度耐药,耐药率<36.7%. 结论随着抗生素的更新换代、人口老龄化及医院感染等因素的变化,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均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2.
脑蛋白水解物致急性荨麻疹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秀霞  王香玲 《医药导报》2004,23(11):0817-0817
患者,女,74岁,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于2003年8月31日入院治疗。体检:体温37℃,精神差,入院1h后清醒,饮食及休息差,有大小便失禁史,全身表浅淋巴结未及肿大,腹无压痛。给予活化脑细胞药物: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肌氨肽苷针6mL;②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商品名:脑活素,南宁枫叶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304221,每支10mL)20mL加5%葡萄糖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会阴部撕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9例会阴部撕裂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5例,采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创面;对照组4例患者采用原伤口处引流联合VSD技术。对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道引流联合VSD技术修复会阴部撕裂伤,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颌面部血管瘤患者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区部分体检人群血清蛋白质参考值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及球蛋白/白蛋白(A/G)比值的参考值水平。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1000例在我院例行健康查体人群,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TP、ALB的测定,并计算A/G比值,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并与温州、贵阳、沈阳、河南焦作、杭州地区人群进行比较,观察血清蛋白质参考值的变化。结果西安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TP67.7-84.1g/L,ALB38.8-56.4g/L,A/G1.00-2.36,且随年龄、性别及居住地区不同存在着差异,健康体检人群血清TP、ALB水平比原参考值明显偏高,A/G比值比原参考值明显偏低(P<0.01)。成年男性血清TP65.4-85.0g/L,ALB35.7-56.5g/L,A/G1.16-2.0,成年女性血清TP62.5-84.9g/L,ALB34.4-55.6g/L,A/G1.07-2.03,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间TP、ALB有极显著性差异(Ρ<0.01)。TP现调查值超限检出率(3.3%)明显低于原参考值(10.3%),ALB现调查值(2.1%)低于原参考值(12.7%),A/G现调查值(1.6%)低于原参考值(8.1%),超限检出率降低67%以上。西安地区健康体检人群TP与温州、贵阳、沈阳、杭州相比有极显著差异,ALB与贵阳、沈阳、河南焦作、杭州相比有极显著差异,A/G与温州、贵阳、沈阳、河南焦作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西安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蛋白质水平与原参考值发生了改变,原参考值已不能很好的适用临床和健康体检的需要,应科学、合理的建立地区性的蛋白质参考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154株临床分离无重复阴沟肠杆菌,通过改良三维实验检测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运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154株菌中,18.83%的菌株单产ESBLs,22.73%的菌株单产AmpC酶,5.19%的菌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53.25%的菌株AmpC酶和ESBLs均不产生。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其耐药性有所不同。结论: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流行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高产AmpC酶菌株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高度耐药,对头孢吡肟敏感,而产ESBLs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均不同程度耐药,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因此,产Ampc酶及ES-BLs酶的细菌的耐药性不完全相同,产酶类型不同需选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尿中游离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与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关系。方法:用干化学法检测肾小球性疾病组和非肾小球性疾病组血尿中离心尿液的隐血程度和未离心并冰冻处理的尿液的隐血程度,通过不同隐血程度所对应的血红蛋白浓度算出游离血红蛋白的比例。对两组值进行比较。结果:肾小球性疾病组血尿中游离血红蛋白比例为0.54±0.31,非肾小球性疾病血尿中游离血红蛋白比例为0.03±0.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发现游离血红蛋白比例≥0.31诊断肾小球性疾病的符合率为97.5%;游离血红蛋白比例≤0.13诊断非肾小球性疾病的符合率为100%。结论:用血尿中游离血红蛋白比例可作为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指标之一。能否用游离血红蛋白比例≥0.31作为判定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界限和游离血红蛋白比例≤0.13作为判定非肾小球血尿的界限有待进一步大批量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系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及其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2003-03/2004-06间临床分离的尿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共258株,ESBLs的检测采用NCCLs规定的ESBLs型筛选和确定实验,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所分离的产ESBLs菌株进行SHV,CTX-M基因型检测.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4.0%(62株),67.7%(42株)携带CTX-M基因,14.5%(9株)的菌株携带SHV型基因,并有1.6%(1株)同时携带CTX-M基因和SHV型基因.结论:本地区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耐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为主;CTX-M型的ESBLs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取自重庆、贵州两地乡镇的667名农村留守及非留守儿童(包括小学五年级、初二和高一共三个年级)进行抑郁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五年级和高一年级中,留守儿童的抑郁得分[(42.90±8.27)分,(43.66±8.16)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38.45±7.80)分,(42.17±6.90)分],而在初二组中差异不显著.父母外出打工时儿童的年龄阶段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188)=7.50,P<0.01).各年级均显示父母在儿童2岁或2岁以下时离开,儿童的抑郁水平最高[分别为(44.39±8.44)分,(43.75±7.09)分,(49.04±9.63)分].父母在打工期间与儿童的联系频次在五年级学生中主效应边缘显著(F(4,169)=2.09,P=0.08),在高一学生中主效应显著(F(4,228)=2.83,P<0.05).在初二和高一年级中,联系频次低于每月一次的儿童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儿童(P<0.05).结论 为了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父母在儿童的早期最好避免与其长期分离,外出打工后要尽量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将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张海红  王香玲  陈曙光 《人民军医》2008,51(12):807-807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属皮肤科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该病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影响青少年患者的身心健康。2007年12月~2008年6月,我们对我院门诊皮肤科接诊的寻常性痤疮92例,应用乙氧苯柳胺软膏(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92例中,男50例,女42例;平均年龄18~35岁;病程3个月~8年。临床表现:面部、胸部和背部炎性丘疹、粉刺、脓疱、囊肿及瘢痕,均符合痤疮诊断标准。按照Pillsbury分类法进行分类,其中Ⅰ度45例、Ⅱ度34例、Ⅲ度9例、Ⅳ度4例。本组病例均符合:(1)治疗前2周内未口服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调节内分泌的药物;(2)无光动力疗法禁忌证,如光敏感湿疹、卟啉症、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1·2治疗方法外用乙氧苯柳胺软膏,每晚1次;同时应用欧美娜光动力治疗仪照射患部,每周2次,1次用蓝光,1次用红光;2次治疗间隔3天,4周为一疗程。1·3疗效判定及结果(1)疗效判定:在治疗1、2、3周后分别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判定疗效。痊愈:皮疹消失或仅留色素斑;有效:疗程结束皮疹消退≥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