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肿瘤学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玖华  刘邦令 《肿瘤》1992,12(3):111-112
对130例乳房肿块术前作近红外检查和钼靶X线摄影。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乳腺癌53例,良性乳房病变77例。近红外诊断精确率为92.31%,钼靶X线诊断精确率为77.69%,两种方法诊断一致时诊断精确率达95.4%(P<0.05)。近红外检查操作方便,对人体无伤害,是一种鉴别乳房肿块良恶性的新技术,对妇女乳腺普查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的CT分期与手术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CT分期的价值与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46例大肠癌48个病灶的术前CT资料,与手术及病理分期对照,观察大肠癌术前CT分期的敏感性,准确性。结果:46例大肠癌48个病灶中,33个局部肿瘤突破浆膜层(T4),CT正确诊断31个,表现为肠壁外缘不光整伴线样影伸向周围脂肪组织或结节样突出或肠周脂肪密度增高。40例行根治性切除,其中2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17例转移淋巴结大小未超过1cm;CT检出转移淋巴结敏感性70%(14/20),特异度85%(17/20)。本组CT T、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1.25%、77.50%,远处转移显示率高,肝4/4,腹膜6/7。结论:CT对大肠癌T4期的判断准确度高,肠旁侵犯范围显示佳,是发现大肠癌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但对T1-3期及N分期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3.
位于中纵隔,来源于膈神经的肿瘤很少见,其绝大部分为良性。现将我院1例左胸腔膈神经鞘瘤囊性变报告如下:女,56岁。因咳嗽,左胸痛2月入院。以往体健,无明显肌无力症状及呼吸等病史。体检:左肺  相似文献   
4.
5.
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常规乳腺钼靶、B超检查之后,MRI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又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手段。通过复习近年来有关乳腺磁共振成像的文献,就其成像技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优越性、局限性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目的评价CT对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病例37例,行CT检查,平扫10例,增强扫描27例。结果(1)各段食管癌均可引起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左右两侧表现不一致。右侧淋巴结绕着气管右后壁生长呈“L”形,边界不清晰,密度多均匀,致气管右后壁受压狭窄呈不规则状,甚至气管左移,局部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被推向外或前外。而左侧淋巴结呈结节状紧贴气管左壁,气管以右移为主,局部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被推向外或后外。(2)颈段食管癌伴局部淋巴结转移时,应以CT作为治疗定位标准。(3)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与食管癌局部病变的大小不呈平行关系。(4)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转移,需与甲状腺癌、气管癌、环后区癌、神经源性肿瘤鉴别。结论掌握食管癌气管食管沟淋巴结CT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王玖华朱雄增患者男,17岁。自觉左小腿增粗,时有上腹痛。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见左胫腓骨下段骨干及干骺端多发溶骨破坏伴少许硬化,未见骨膜反应。左腓骨中下段皮质见少许平行状溶骨破坏。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冠状位T1加权像...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57岁。发现左上腹无痛性肿块3月余,无腹部外伤史。体检:腹软,左上腹可触及一20cm×12cm大小肿块,质中,边界清楚,可活动,无压痛。B超检查:左上腹部分实质性部分多房囊性占位病变。大剂量IVP:左肾区巨大致密块影,边缘光滑,左肾实质及左肾盂输尿管未见显影。腹部CT增强扫描:左肾区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19cm×11cm×17cm大小,见数个条索影将其分隔成多房,房内CT值略高于水。病灶边缘光整。腹主动脉向右推移过中线,胰腺向前推移(附图)。手术所见:左肾多房囊实性肿块,约30cm…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动态增强在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DMRI)在颅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FSPGR序列对84例颅脑肿瘤患者行DMRI检查.根据增强后肿瘤实质区信号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3大类型(Ⅰ型为速升型90s内到达峰值;Ⅱ型为相对快升型90~180s内到达峰值;Ⅲ型为缓升型180s后到达峰值或无峰值)及七个亚型.观察不同肿瘤的SI-T曲线类型,分析各肿瘤最大信号强度(SImax)、最大对比增强率(MCER)、到达增强峰值的时间(Tmax)和增强后信号上升速率(Va)的大小变化.结果91%(20/22)的脑膜瘤SI-T曲线为速升(Ⅰ型)或快升型(Ⅱ型),其中血管瘤型均为Ⅰ型.垂体瘤75%(9/12)表现为早期快速强化,尤以侵袭性垂体瘤为著.转移瘤均表现为快升型(8例)或速升型(1例).胶质瘤有65%(15/23)为缓升型.听神经瘤5例、颅咽管瘤3例、脊索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的动态增强曲线均呈Ⅲ型.脑膜瘤SImax、MCER和Va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肿瘤(p<0.001).血管瘤型脑膜瘤与间变型脑膜瘤间Tmuax与Va均有显著差异(p<0.01),SImax、MCER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SImax、MCER和Va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1).Ⅲ、Ⅳ级胶质瘤SImax、MCER和Va均明显高于Ⅰ、Ⅱ级胶质瘤(p<0.01).侵袭性垂体瘤Tmax明显小于微腺瘤和大腺瘤,而Va则明显大于微腺瘤和大腺瘤(p<0.05).结论综合分析SI-T曲线类型、SImax、MCER、Tmax和Va的大小以及结合原始图像,可评价肿瘤的血供、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能同时获得形态学和功能定量资料,提高肿瘤术前诊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