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内障术后最佳裸眼视力成为衡量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但由于白内障手术的方法不同,术前的屈光状态各不相同,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仍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随着屈光手术的广泛开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以其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术后屈光回退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已得到眼科界的一致认同。LASIK治疗屈光不正的报道已见于许多报道,但应用LASIK矫治白内障术后的残留屈光不正尚未见报道。我们对此作了专门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及评价激光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隐性远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2例 (2 4眼 )隐性远视应用美国VISXSTARS3 准分子激光仪进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 3月。结果 术后 3月时 ,2 3眼(95 83 % )的裸眼近视力达到 0 5 以上 ,2 2眼 (91 67% )的术后裸眼远视力达到 0 5以上。远视力由术前平均裸眼视力 0 5 4±0 2 0升至 0 78± 0 2 7(P >0 0 5 ) ,近视力由术前平均裸眼视力 0 2 6± 0 11升至 0 82± 0 2 0 (P <0 0 1)。 3月时平均残余屈光度为 + 0 5 8± 1 2 5D ,2 1眼 (87 5 0 % )的屈光度在± 1 0D之内。结论 LASIK治疗隐性远视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预测性 ,近期疗效良好。术后近视力的改善优于远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效果.方法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超过2年的屈光不正患者58例(66只眼)行LASI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观察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情况.结果 56只眼(84.8%)LASI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10只眼(15.2%)LASIK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1~2行.结论 LASIK是矫治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的急诊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小吟 《护理研究》2006,20(5):443-44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1-3]。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效果,溶栓前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病人视力的恢复。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8年以来,有8例病人行超选择眼动脉插管,局部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男5例,女3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48岁~63岁。4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阻塞,4例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阻塞。就诊时间:发病3h至4d。8例病人中有糖尿病史者4例,有高…  相似文献   
6.
王小吟 《护理研究》2006,20(2):443-444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效果,溶栓前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病人视力的恢复。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眼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局部灌注尿激酶25万~50万u进行溶栓治疗。结果8例中4例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个月后视力达0.1~0.3者3例,高于0.3者1例。其中1例从光感提高到0.25,1例从术前0.1提高到0.6,1例从术前指数提高到0.3。3例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1例从术前指数下降至光感。2例术后并发脑梗死伴肢体瘫痪。结论早期应用超选择眼动脉溶栓可能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但应注意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LASE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和散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5例26眼RK术后5~7年残留近视及散光的患者进行LASEK治疗,并用改良上皮瓣的制作办法(撕囊法),所有术眼术前裸眼视力≤0.3,术后随访2年。结果平均屈光度由术前(-4.37±1.24)D下降至术后的(-0.43±0.24)D,平均散光度由术前的(-1.57±1.34)D下降至术后的(-0.32±0.30)D。24眼术后裸眼视力≥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22眼术后裸眼视力≥1.0,2眼≥0.8,有2眼回退,回退度数<-1.25D。结论改良LASE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RK术后残留近视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白内障术后残留屈光不正10例(12只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眼科临床的急诊之一,由于其发病迅速,预测性差,可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致盲。药物治疗作用甚微,鲜有抢救成功的报道,近年来我院采用经血管内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