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27例(54眼),术前近视等效球镜为-6.00~-14.00 D,平均(-8.75±1.27)D。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视力、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角膜地形图及屈光度数,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所有术眼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3.71±0.26)d。术后3 d,裸眼视力≥0.5者48眼(88.9%),≥0.8者19眼(35.2%),术后7 d,裸眼视力≥0.5者54眼(100.0%),≥0.8者47眼(87.0%),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均在-0.50~ 0.50 D之间,术后1、3、6个月角膜Haze发生率分别为13眼(24.1%)、7眼(13.0%)、2眼(3.7%),但均小于2级,不影响视力恢复。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好且稳定,无明显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及屈光回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91人(182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LASEK手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手术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及其散光轴位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占61.5%;所有患眼术后散光在±1.00D以内,残留散光平均为-0.24D,散光矫正74.8%,散光轴较术前偏斜23°。术前与术后结果行配对t检验,P〈0.01,二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隹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散光预测性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接受RK手术4~15年,近视散光稳定2年以上的患者19例(38眼)分别行PRK和LASIK手术,其中PRK组8例(16眼),术前屈光度为:球镜-1.00~-5.25D,平均-3.12±0.87D,柱镜0~-2.25D,平均-1.27±0.36D,LASIK组11例(22眼),术前屈光度:球镜-1.50~-9.50D,平均-3.54±2.79D,柱镜0~-3.0D,平均-1.58±0.69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视力和屈光状态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屈光度均在±0.75D以内,术后1年裸眼视力33眼(86.84)≥1.0,38眼(100%)≥0.8,未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结论:LASIK和PRK矫治RK术后近视散光均安全、有效,PRK安全简便,LASIK稳定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用LASI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后屈光回退的效果、安全性及预测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52眼)RK术后4年以上、屈光回退的患者行LASIK术矫治的临床资料.A组13例26眼.LASIK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5.69±2.71D;B组14例26眼,LASIK术前平均等效球镜为-3.65±3.73D.结果 所有眼LASIK术后裸眼视力均大于术前,术后1年时A组裸眼视力≥1.0者23眼(88.5%).残余近视度≤±1.0D者24眼(92.3%),平均等效球镜为-0.50±0.47D;B组裸眼视力≥1.0者23眼(88.5%),残余近视度≤±1.0D者23眼(88.5%).平均等效球镜为-0.22±0.61D.无最好矫正视力下降≥两行.随访过程中未发现角膜瓣移位、脱失、角膜混浊和层问上皮植人等并发症.结论 LASIK治疗RK术后屈光回退安全、效果好、预测性强.  相似文献   

5.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2):192-19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采用LASIK手术对50例(90只眼)复性近视散光进行治疗。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二组:A组-2.25~-3.00 D,B组-3.25~-6.00 D。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A组术后平均散光度从术前(-2.51±0.68)D下降为(-0.51±0.22)D,B组术后的平均散光度从术前(-3.85±0.46)D下降为(-0.53±0.29)D,术后12个月时两组残留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均好于术前矫正视力。结论LASIK手术治疗治疗复性近视散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29例52眼远视患者(+2.00~+7.25D)采用LASEK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平均残余屈光度+0.82±0.46D,其中43眼(82.7%)在士1.0D以内;平均裸眼远视力0.79±0.31,47眼(90.4%)≥0.5,30眼(57.7%)≥1.0;平均裸眼近视力0.89±0.27,52眼(100%)≥0.5,32眼(61.5%)≥1.0.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见视力下降超过1行以上,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EK治疗远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但长期疗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 (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LASIK对6 0例 (110只眼 )复性近视散光进行治疗。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二组 :A组 (- 2 2 5~ - 3 0 0 )D ;B组 (- 3 2 5~ -6 0 0D)。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术后平均散光度从术前 (- 2 5 1± 0 6 8)D下降为 (- 0 5 1± 0 2 5 )D。B组术后的平均散光度从术前 (- 3 85± 0 4 6 )D下降为 (- 0 5 2± 0 2 2 )D。术后 12个月时两组残留散光度无明显差别。两组术后的平均裸眼视力均好于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治疗高度近视伴中高度散光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晓华  张新  陈海 《西部医学》2008,20(5):1005-100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近视回退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LASIK小光斑飞点扫描技术治疗RK术后10年以上近视回退的患者12例23眼,平均随访15月。结果23眼术前远视力≤0.15,术后1年≥1.0,2眼术后半年为1.0,平均近视度数由术前的-6.15DS下降为术后的0.35DS,平均散光度数由术前的-0.71DC下降为术后的0.33DC,无并发症。结论对RK术后近视回退的患者施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王于蓝  盛耀华 《上海医学》2007,30(11):808-810
目的观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治疗术前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27眼,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行AK术。术后1d、1周和1个月随访裸眼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项目。结果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2.17±0.72)D显著下降至术后的(1.09±1.08)D(P=0.002),裸眼视力均≥0.6。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08±0.18)D降至术后的(0.80±0.25)D(P=0.688)。循规散光趋于过矫,并向逆规性转变。AK切开径线曲率下降伴垂直径线曲率升高,存在耦联效应,平均光学区为7.5 mm,平均耦联率为2.58: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AK对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1.5D的逆规性散光眼具有确实有效的矫正作用,手术安全、简便,但对循规散光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观察对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67例患者128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两组,Ⅰ组28只眼,近视-2.5~-6.0 DS,散光0~2.0 DC;Ⅱ组100只眼,近视-6.25~-14.0 DS,散光0~-2.0 DC。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75.86%和39%;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达0.6以上者分别为89.29%和67%;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0.8以上者分别为92.86%和56%;术后屈光度在±1.0 DS以内者分别为92.86%和56%;术后散光在±1.0 DC以内者分别为96.43%和为76%。结论:LASEK治疗近视合并散光角膜单薄的患者中,中低度以下比高度以上者更安全,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血小板三种测定方法——直接计数法、血涂片计数法和自动化仪器(东亚F—800型血球计数仪)分析法作了方法比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化分析法准确度好、精密度高,直接计数法次之,与自动化法比较,其相关系数为0.9214,回归方程Y=0.8867X+6.1528;血涂片法误差较大,与自动化法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故本文认为血涂片法的推广应用尚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电力电缆故障的测试仪器和方法五花八门,本文所阐述的电力电缆故障闪络二次检测法,主要解决了单次采样法测试波形不易读和国内外二次脉冲以及多次脉冲法不易放电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快速、准确的检测电力电缆故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在不同水平段的测定偏差,并建立新旧方法测定结果的转换方法,以满足临床医生的需求。方法:用两种血清肌酐测定方法同时测定667例来我院门诊就医的不同疾病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并根据酶法测定值,将其分为5个水平组,统计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结果:酶法与苦味酸法测定值在各水平组的平均值分别为:A:64.0μmol/L,92.7μmol/L;B:182.5μmol/L,201.9μmol/L;C:378.4μmol/L,384.6μmol/L;D:561.2μmol/L,549.4μmol/L;E:1077.7μmol/L,1025.7μmol/L。两种方法相关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87,0.950,0.983,0.994。结论:血清肌酐水平较低时,酶法测定值较与苦味酸法测定值低;在血清肌酐水平为471μmo]/L以上时,酶法因方法学优于苦味酸法,而使测定值能够达到真实水平;若已知酶法测定值,临床医生可通过以下公式y(苦味酸法):0.9186x(酶法)+34.385,得出苦味酸法测定值。反之,则可通过公式y(酶法)=1.0872x(苦味酸法)-37.065,得出酶法测定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为艾滋病疫情估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法估计暗娼人群规模,采用乘数法估计吸毒/注射吸毒人群规模,采用捕获-再捕获法调查估计男男性行为人群规模。结果石家庄市暗娼规模估计数量为6369人;吸毒人群规模估计5598人,其中,注射吸毒人群规模估计933人;男男性行为人群规模估计11878人。结论三类人群所占人口比例均较低,但规模估计结果均超过了日常掌握的情况,今后应进一步落实完善宣传、干预、监测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多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方法,从而使得检验过程更加快捷方便。方法采用TLC法,应用适宜展开系统同时检测三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并应用HPLC法对此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所建立的展开系统可同时检测头孢曲松钠、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噻肟钠三种药物。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该类头孢菌素类药物真伪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消渴为气血津液病证,由于患者体质、病程、并发症以及医家的学术流派不同,其治法较多。该文主要归纳分析清热法、温阳法、养阴法三大治法的产生背景、治法、方药。清热法主要包含清热泻火生津、清热解毒法,其代表方药分别为白虎加人参汤、三黄丸;温阳法主要包含温补脾阳、温肾助阳法,其代表方药分别为附子理中丸、肾气丸;养阴法主要包含养肺阴、养脾阴、滋肾阴,其代表方药分别为麦门冬饮子、增液汤、六味地黄汤。  相似文献   

17.
不同灭菌方法灭菌效果及对目标成分影响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4种灭菌方法用于六味地黄方6种原生药粉灭菌的效果以及灭菌过程中对目标成分丹皮酚和熊果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干热、流通蒸汽、臭氧、60Co辐射4种灭菌方法对六味地黄方6种原生药粉进行灭菌处理,检测灭菌前后原生药粉的微生物限度指标;用水蒸气蒸馏-UV法测定灭菌前后牡丹皮粉中丹皮酚含量,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灭菌前后山茱萸粉中熊果酸含量。结果:60Co辐射灭菌、流通蒸汽灭菌和臭氧灭菌效果均较好,干热灭菌效果不太稳定。目标成分检测结果表明:60Co辐射灭菌和臭氧灭菌对丹皮酚影响较小,流通蒸汽灭菌对丹皮酚影响最大:4种灭菌方法对熊果酸的影响均较小。结论:综合灭菌效果和对目标成分的影响,六味地黄方原生药粉灭菌方法可选用60Co辐射灭菌或臭氧灭菌。  相似文献   

18.
杜锦  潘长玉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4):2031-2032
目的评价尿微量白蛋白测试条(Micral-testⅡ)半定量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新鲜尿标本119份,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及尿微量白蛋白试纸法(简称试纸法,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Micral-testⅡ试纸)测定尿标本微量白蛋白。以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为标准,以尿白蛋白半定量测定≥20mg/L为阳性诊断标准1,≥50mg/L为阳性诊断标准2,计算试纸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Yuden指数及阳性实验似然比。结果以免疫印迹法测定结果为标准,按标准1试纸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63%,漏诊率为8%,误诊率为37%。按标准2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9%,漏诊率为11%,误诊率为22%。结论利用德国罗氏诊断公司生产的Micral-testⅡ试纸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经济、迅捷,可准确地定性测定尿微量白蛋白,适于临床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吸附澄清高速离心-微滤法制备菖蒲益智口服液,并与醇沉法和吸附澄清法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吸附澄清-高速离心-微滤法工艺能够提高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实现连续化生产,具有简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制剂剂稳定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霍天凤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102+1081
目的:建立微生物浊度法测定红霉素效价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微生物浊度法和管碟法对红霉素的效价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红霉素浓度在0.2~1.0u/ml的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A=0.3424-0.4542lgC(r =0.9984),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1.3%.结论:微生物浊度法测定红霉素的效价简便,精确,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