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95篇
  1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茯苓抑制小肠收缩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小肠灌流技术,以平均肌张力为指标评价小肠收缩活性。小鼠离体小肠恢复自发收缩后,累积加入茯苓提取液,观察茯苓对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的影响;分别以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氯化钡(BaCl_2)和氯化钙(CaCl_2)致离体小肠痉挛性收缩,累积加入茯苓提取液,观察茯苓对不同工具药导致的小肠痉挛性收缩的影响;以阿托品(atropine)预孵育离体小肠,观察阻断M受体对茯苓抑制小肠收缩作用的影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茯苓中的33个化学成分与M胆碱能受体(ID:3UON)进行分子对接,计算结合自由能,进一步从分子层面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茯苓能够明显抑制离体小肠自发收缩,抑制Ach、BaCl_2、CaCl_2所致离体小肠痉挛性收缩;阻断M受体后,茯苓对Ach所致小肠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茯苓中齿孔酸、松苓酸A、3-氢化松苓酸等多种成分能够与M受体结合。结论:茯苓抑制离体肠收缩的机制可能与阻断M受体有关,其中齿孔酸、松苓酸A、3-氢化松苓酸可能是茯苓抑制小肠收缩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观察水泥粉尘的细胞毒性。方法:体外试验观察水泥粉尘和石英粉尘的溶血作用,细胞存活率以及培养基质中乳酸脱氢酶(LDH)和溶菌酶(LZ)含量的变化。结果:水泥粉尘组的溶血率为28%,石英对照组的溶血率为58%;24小时细胞存活率,水泥粉尘组为84%,石英对照组为13.5%;基质乳酸脱氢酶含量:水泥粉尘组为0.041ug/ml,石英对照组为0.100ug/ml。结论:水泥粉尘的细胞毒性远低于石英粉尘。  相似文献   
3.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技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的22例桥小脑角区病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瓣开颅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损伤乙状窦和横窦,均获得满意的术野显露。骨瓣形成平均用时55min,术后无一例发生切121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术安全、可行,骨瓣复位后保持了原有的解剖结构。术中关键点是根据颅骨表面解剖标志定位,以良好地显露及避免损伤乙状窦和横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大面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治疗足部及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4例足部及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应用超大面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结果本组皮瓣全部生长良好,无坏死,术后随访2个月~1年,皮瓣外观恢复满意。结论经采取一定措施后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能满意地修复足部大部分及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6.
7.
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8月,收治股骨干骨折并同侧股骨颈骨折7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眼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高分辨率磁共振 (HR MRI)影像学特征 ,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16例共计 17个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MRI信号、强化情况、有无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有无视神经和眼外侵犯等。所有病例均行HR MRI及增强扫描 ,部分病例行脂肪抑制。结果  17个病灶中的 16个呈扁丘状位于眼球内壁的后极。 15个病灶厚度 <5mm ,平均厚度为2 .9mm。病灶边缘清晰 ,T1WI上呈轻度高信号者 16个 ,T2 WI上呈等信号者 15个 ,增强扫描显著强化者有 12个。 3例合并视网膜脱离 ,在T2 WI上多呈等信号 ,T1WI上呈轻度高信号者 ,均无强化。无视神经及眼外侵犯病例。结论  94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HR 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表现为位于眼球内壁后极的较小、基底较宽、边缘清晰的扁丘状病灶。其T1WI信号高于玻璃体 ,T2 WI信号等于玻璃体 ,增强扫描瘤体显著强化。明确其HR 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与恶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相鉴别 ,避免不必要的眼球摘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断钉和骨不连的力学机理,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预防方法.方法:将静力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尾翼状,在粉碎、横断、斜型骨折模型上测量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和骨折断端间的压力并与静力固定比较.临床随访、分析86例股骨和胫骨骨折静力交锁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静力固定必然产生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其大小约等于正压力;改良交锁钉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剪力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86例中,骨延迟愈合、骨不愈合和断钉分别为7例(8.14%)、3例(3.49%)、2例(2.34%).结论:骨不连是应力遮挡和血供障碍的必然结果;钉-钉间剪力、骨不连又是造成断钉的重要原因.预防方法是使用动力交锁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眶骨的改变在眶部疾病HR-MRI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眶骨的影像学所见及其在眶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眶部疾病80例的HR-MRI影像表现。80例中良性囊肿18例,外伤6例,炎性疾病6例,蝶骨嵴脑膜瘤9例,其他肿瘤41例。磁共振扫描采用1.5T GE Signa及Siemens Magnetom Sp63磁共振扫描机,用眶部表面线圈,SE系列常规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部分病例行脂肪抑制及增强扫描。结果:正常眶骨的HR-MRI表现为结构完整,边缘光整,皮质骨在T1WI及。T2WI上均为无信号区。15例眶骨受压迫性改变全见于良性囊肿的病例,骨质增生改变主要见于蝶骨脑膜瘤,2例骨折见于外伤病例,21例骨质破坏大多见于不同的恶性肿瘤病变中。结论:不同的眶部病变对眶骨的影响有差异,良性囊肿主要表现为眶骨受压迫性改变,蝶骨脑膜瘤多表现为骨质增生,外伤病例伴有眶骨骨折,恶性肿瘤病例常伴有眶骨的破坏。眶骨的改变对眶部疾病HR-MR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