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在磁共振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胼胝体压部出现高信号通常被认为是病理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这种病理改变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并综述该MR表现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132例疑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男56例,女76例,年龄9~90岁,平均59岁)的FLAIR序列图像。分别观察胼胝体压部、深部脑白质改变、梗死及脑萎缩的情况。结果在132例患者中,33例(平均年龄59岁)患者的FLAIR像上胼胝体压部可见异常高信号改变,这种异常改变与年龄、脑白质的异常、脑萎缩及认知障碍的表现显著相关。结论FLAIR像上胼胝体压部高信号在老年患者中是常见的表现,多见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其病理变化通常被称之为“脑白质疏松症”。了解该异常表现发生的机制及该表现的鉴别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有创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能力和意义。材料和方法:分析109例经临床及CT、MRI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影像。使用1.0T超导磁共振机,在常规T_1、T_2加权成像后,用三维TOF法以willis环为中心进行轴位成像。结果:MRA能较为清晰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的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109例患者中共显示动脉狭窄75支,动脉闭塞108支,均与梗塞区域及临床症状相符合。结论:MRA对脑动脉的显示具有清晰、准确、对比度好、绝大多数(82%)无伪影等优点。与MRI结合使用,能更为准确地判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类型、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膝关节损伤MRI影像的分析,确定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自1992年以来我院所检查的4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52个膝关节成像。其中男性34人;女性8人,各年龄组以30~40岁组最多。损伤以前交叉韧带和外侧半月板损伤者多见,分别占总损伤数的20%及30%。损伤又以左膝多见,占总数的61%。结果:MRI能较明确地显示膝关节的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滑膜及骨质的改变,明显地比CT所能看到的层次多,对软组织的损伤显示清晰。结论:只要正确地应用不同序列及切层方向、厚度等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其信号特征,从而能确定其损伤部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及可能导致其误诊、漏诊的原因,以便提高我们的诊断水平。材料及方法:本组共收集了126例多发硬化症患者,其中4/5为典型病例,1/5为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均不典型,但经临床及影像学追迹得以确诊的病例。126例中男60例;女66例;年龄在11—55之间,平均36岁。除头颅MR扫描外,对脊髓病变进行了追迹检查,多数做了增强扫描。结果:病变侵犯单一部位者76人,多部位者50人。多发硬化症的MRI表现:对典型的病例,诊断多无困难;但对不典型病例,则需加以注意,其中包括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大小,周围水肿之有无,强化表现等。结论:不典型的多发硬化症MRI表现是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应用及其影像特征。方法 16例经临床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平均年龄35岁,经产妇)和20例正常对照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经产妇)均经常规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_1与T_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和T_2加权脂肪抑制MR成像。测量了全部病人与对照者子宫体前后、左右壁及基底顶部结合带最大厚度,并比较了两组间差异。结果 全部病人的T_2WI像上子宫肌层内见弥漫或局限囊泡状高信号,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组子宫体前后、左右壁及基底顶部结合带最大厚度(±SD)分别为8.8mm±4.2mm,8.6mm±4.2mm,及4.3mm±3.1m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值5.3mm±2.5mm,5.2mm±2.6mm及2.8mm±1.3mm(P<0.001)。结论 子宫腺肌病不仅在矢状位与冠状位T_2加权像上有特征性表现,而且伴子宫各壁结合带的明显增厚。因此,MRI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部冠状血管成像的临床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随机选择检查27例。正常表现8例,动、静脉血管病变17例,非血管病变2例。依病变需要确定MR轴位像扫描范围,用二维TOF法间断闭气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显示。结果:可宏观显示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及病变显示良好,人造血管的通畅情况显示良好,血管原始图象显示腹部脏器对比好,下腔静脉显示差。结论:腹部血管成像能显示腹部血管的全貌,动、静脉同时显示,扫描范围明显大于传统的轴位血管成像。在临床应用中需将血管原始像和投影像结合运用,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信号特征,并评价MR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隐匿性肺癌患均经PHILPS 1.0NT磁共振仪进行轴位T1、T2加权成像及冠状位T2加权成像,并包括Gd—DTPA增强扫描。MRI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结果15例肺癌患中,实性癌14例(93.3%),其MRI表现为略长E、长T2信号;坏死囊性变1例(6.7%),其MRI表现为长E、长B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增强明显10例,其中5例呈花环状增强。全部患中被发现有纵隔转移6例,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为增强表现。结论由于纵隔血管的流空效应,MRI对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具有高度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法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评价其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动态增强法采用快速梯度回波(FLASH序列),以病灶为中心取矢状位或斜位成像;每次5-8层,采集时间约10-20秒,用同一序列共重复扫描9次。结果:在动态增强MRI成像中,15例肝细胞癌表现为注射造影剂后15-45秒后呈迅速、中度不均匀强化,75秒后强化迅速消退;另2例未见明显早期强化,后期仍呈低信号。肝转移瘤表现为轻度、逐渐周边强化,延时期仍呈轻度环形强化。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逐渐增强的、由周边向中心扩展的显著强化,延时期仍不消退,呈显著高信号。结论:动态增强MRI能有效地显示肝脏肿瘤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能为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对肝脏肿瘤的准确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MRA对脑动脉炎的诊断价值(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证实为脑动脉炎患的MRA表现,并与MRI表现对照。结果 9例患的所有病灶均局限于一侧大脑半球或小脑半球,形态多呈圆形,斑片状。病灶在T1WI像呈低、等信号,在W2WI像呈稍高、高信号。MRI表现主要为梗塞灶、出血灶、脑炎和脑膜炎的炎症性病灶。MRA更加清晰显示近端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或截断,远端脑动脉缺如,两侧血管分布不对称。结论 MRA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血管成像技术,它不仅可提高脑动脉炎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有助于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术式的术后临床及MR影像效果,探讨Arnold-Chiari畸形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复习1992年至2002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14例Arnold-Chiari畸形病例的临床及MR影像资料、手术记录,通过与术后1a至10a的随访结果相比较,分析各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与影像学效果。结果MRI所见与临床效果高度一致。临床效果:轻、中度畸形组病例分别采用术式1(后颅窝减压成形术)、术式2(后颅窝减压成形术 小脑扁桃体切除术)的短期、中期、长期有效率均为100%。重度畸形组病例采用术式3(术式2 脊髓空洞一蛛网膜下腔分流术)的短期有效率为92.2%,中期有效率为97.1%,长期有效率为96.4%。影像效果:术式1的中、长期有效率为100%;术式2的中期有效率为100%,长期有效率为94.4%;术式3的中期有效率为95.7%,长期有效率为91.6%。结论对Arnold—Chiari畸形的手术治疗应根据影像显示的畸形程度采取相应的术式。彻底的后颅窝减压是影响疗效的最关键因素。对巨大的广泛性脊髓空洞病例,在后颅窝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的同时行脊髓空洞一蛛网膜下腔分流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畸形复杂、严重,年龄大、病程长是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