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Caroli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Caroli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10例Caroli病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另行MRI检查,分别采用Flash 2D T1WI(TR/TE148/4ms),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True Fisp)T2WI(TR/TE5.8/2.9ms),MRCP胰胆管水成像(皿佃1120/86ms)序列扫描。结果 本组10例Caroli病的肝内胆管均呈节秘性扩张,表现为多发囊状/柱状影;囊状影与轻度扩张的柱状小胆管影及囊状影之间相连通,CT能部分显示此征像,MPI True Fisp及MRCP序列可全面直接显示该征象,无需增强扫描;本组4例属Ⅰ型,均伴有肝内胆管结石,无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6例属Ⅱ型,均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其中4例无肝内胆管结石,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3例合并双侧海绵肾,2例属Ⅱ型,1例属Ⅰ型。结论 CT/MRI能对Caroli病做出明确诊断,且MRI较CT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2.
口服法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临床价值的探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沈比先,黄世章小肠X线检查方法多种多样,但究竟那种方法好,可作为小肠常规检查方法,是放射界长期在探讨尚未定论的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3种检查方法的对照性研究,包括:传统小肠钡餐追踪检查(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CT数字化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对1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分别评价CT图像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有无狭窄、钙化和吻合口远端引流血管的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价双源CT诊断桥血管通畅性和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结果:DSCT显示16例患者共发现桥血管42根,其中6根闭塞,所有桥血管均可评价。42支桥血管中,25支未见狭窄,9支桥血管狭窄程度≤50%,8支桥血管狭窄程度〉50%。搭桥血管通畅率为85.7%(36/42),乳内动脉桥通畅率较高,为88.9%(8/9),肱动脉次之,为85.7%(6/7),大隐静脉桥通畅率最低,为76.9%(20/26)。结论:DSCT数字化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在冠状动脉桥血管随访的诊断和评价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MR 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颅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常规扫描(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MR3D-ASL,以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诊断结果一致性。根据DSC-PWI诊断结果将100例疑似患者分为确诊组、对照组,比较确诊组与对照组的不同分区r CBF、r CBF比值。结果 MR 3D-ASL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30%、96.15%、97.00%,均高于CT、MRI、DWI(P0.05)。经Kappa分析,MR 3D-ASL与DSC-PWI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确诊组的感兴趣区r CBF、r CBF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镜像区r CB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予以灵敏反映,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孤立性肺结核球薄层动态CT扫描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对薄层动态螺旋CT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核球 (SPTM )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对 2 8例SPTM进行了平扫及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层厚及间距为 2~ 3mm。分析总结了SPTM的强化特点及形态学特点 ,并与病理学改变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 8个SPTM主体均无明显强化 ,CT差值均 <2 0Hu ,且无明确强化峰值。病灶环行强化 14例 ,病理显示为干酪病灶周围有肉芽组织包绕 ;索状强化 3例 ,病理为残存的血管强化影 ;轻度强化 1例 ,为结核球坏死不均匀或不彻底则实质内有血供 ;完全无强化 10例 ,病理学显示病灶为干酪坏死。以CT差值小于 2 0Hu为域值 ,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 0 %。薄层扫描能发现常规扫描未能显示的细小钙化、小空洞及病灶包膜 ,后者具有特异性。结论 薄层动态螺旋CT扫描是诊断SPTM的最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诊断剖宫产后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间经MRI诊断为CSP的23例患者的MR图像特征及术后结果。结果 23例CSP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MRI正确诊断20例,准确率86.96%(20/23)。误诊3例(宫颈妊娠1例、滋养细胞疾病1例、不全流产1例)。典型MRI图像表现为孕囊型、混合包块型。结论 MRI是诊断CSP的有效手段,能较好地反映CSP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双源CT探讨生理性心室肌脂肪化的影响因素。方法排除一些原发性心脏疾病共纳入887例受试者,将心室肌分为9个部位,对心肌进行脂肪化评分,同时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87例患者当中,有204(204/887,23.0%)例出现心室肌脂肪化,右心室心肌脂肪化发生率明显大于左心室(168/204,82.4%)。平均脂肪积分为2.7±3.2,生理性心肌脂肪化好发于女性(P0.0001),年龄大于65岁(P=0.0109)、BMI≥25kg/m2(P=0.0119)及高血压的患者(P=0.0135)。结论双源CT可以很好的探测到生理性脂肪化的心肌,女性、年龄≥65、BMI≥25、高血压是导致心室肌生理性脂肪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测量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对比分析两组间增强后的CT值.判断肺灌注图像质量并分级,比较两组的肺灌注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图像清晰显示.低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6/30),常规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4/30).常规剂量组上腔静脉、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灌注伪影明显多于低剂量组(48:10).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降低对比剂剂量可以减少双能量肺灌注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脏高密度病灶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25例肾脏高密度病灶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14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14/25,56%)。结果:肾脏恶性肿瘤9例,包括透明细胞型肾癌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囊性肾癌1例。肾脏良性病灶16例,包括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伴出血3例,囊肿出血9例,复杂囊肿1例,囊性肾瘤2例,嗜酸性细胞瘤1例,实体病灶增强扫描可有强化。结论:CT结合MR对大多数此类病灶可以作出明确诊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动脉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动脉出血疾病患者资料。患者均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给予相应介入治疗。结果60例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患者全部止血成功,经3~5d连续观察,其中3例肺咯血患者复发,经过第2次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能准确及时地发现出血部位,止血效果明显,是诊断和治疗动脉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