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克服传统剥脱性和非剥脱性激光治疗的不足,2003年Huzaira M等[1]首次提出局灶性光热作用(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FP)理论,据此设计的点阵激光随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血管瘤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即Kasabach—Merritt(K-M)综合征较为罕见,死亡率高,在新生儿期更为危险,患儿常因DIC或颅内或内脏器官出血死亡。我们应用手术方法治疗1例危重新生儿期的K-M综合征,结合复习既往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将平阳霉素8 mg+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1~2 ml+生理盐水3~8 ml稀释后,行血管瘤内注射至肿胀发白为限,1次平阳霉素用量不超过8 mg。观察2周,视瘤体颜色及硬度决定是否继续用药,直至瘤体开始变硬萎缩为止,平阳霉素注射总量不超过40 mg。近两年来,用该方法治疗1~8个月龄婴幼儿体表增生期血管瘤36例,其中颜面部24例,胸部3例,背部2例,上肢5例,足2例;草莓状血管瘤30例,混合型血管瘤6例。血管瘤最小面积0.6 cm×1.2 cm,最大面积23.0 cm×12.0 cm。结果1次注射治愈2例,2~3次注射治愈25例,4~5次治愈9例,其中局部坏死1例(为足背足底大面积草莓状血管瘤),经换药及手术愈合。随访6~19个月,未见复发,除1例遗留瘢痕外,其余全部无瘢痕愈合。有效率达100%。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是治疗增生期血管瘤首选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头面部不同类型毛细血管畸形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适合手术的23例头面颈部患者,根据病灶的面积和手术前的条件分别采用了植皮,扩张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和游离皮瓣修复等方法,并进行术后评价和随访.结果 除一例特别原因造成皮片下积血,皮片部分成活不良二期再植,一例同位素治疗后扩张器病例远端发生血运障碍后改植皮以外,其余皮片,皮瓣均成活良好,但随访皮片有较明显的色差,而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皮瓣修复效果较好,其中扩张的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最佳.游离皮瓣较适合有皮下组织萎缩的大面积的病例,而其他大面积病灶可采用分期分区植皮.  相似文献   
5.
长脉冲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研究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非侵入性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22例不同部位皮肤浅表静脉畸形患者接受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6mm直径光斑,7~8ms双脉宽,脉冲间隔20ms,140~150J/cm2能量,接触式冷却,治疗间隔3周至1个月,治疗后1、6个月随访,评价病灶清除率分为五级。结果22例患者完成治疗,最多治疗5次。随访6个月,96.3%浅表静脉畸形获得76%~100%的清除,37%获得病灶的完全清除,未见复发。治疗部位无一例发生紫癜,治疗后8例(38.1%)出现红斑,1d至1个月消退。无色素改变和形成。结论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能有效安全地治疗皮肤浅表静脉畸形,选择性地清除浅表血管,并使用接触冷却系统保护表皮,减少紫癜发生及色素改变和瘢痕的形成,达到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6.
葡萄酒色斑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s,PWS)又称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组织学上,PWS位于真皮浅层,由许多异常扩张的成熟毛细血管组成,不伴有明显的内皮细胞增殖。由于PWS没有自发消退迹象,因此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Marchac巨乳缩小术治疗中重度乳房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2006年,应用Marchac法对21例中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施行巨乳缩小手术,平均每侧切除组织700 g.术后1年随访,通过对乳房整体外形、乳头感觉、瘢痕大小等方面的4级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1例患者中伤口一期愈合17例,二期愈合4例(脂肪液化4例,合并血肿1例),无感染及乳头和乳晕坏死病例.14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外形评价"好"12例,"中"2例;部分患者保留乳头感觉;乳房下皱襞瘢痕均短于8.5 cm.结论 Marchac法治疗中度乳房肥大具有效果持久,外形好,瘢痕短等优点;对于重度肥大的乳房,通过控制术中腺体瓣的厚度及配合术后积极处理,也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临床常用硬化剂无水乙醇和聚桂醇在治疗静脉畸形过程中与神经损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以单次治疗中的硬化剂类型为分组依据,将436例静脉畸形患者分为无水乙醇治疗组和聚桂醇治疗组。比较两种硬化剂的治疗完成率和临床有效率,并分析治疗导致的神经损伤的相关情况。结果无水乙醇组成功率为98.1%,治疗有效率为94.7%;治疗期间11例患者出现了12次的神经损伤症状;随访3-12个月,所有损伤患者中7例恢复,2例部分恢复,2例未恢复。聚桂醇组硬化操功率为98.3%,治疗有效率88.4%,1例患者出现注射后相关区域麻木,2周后自行恢复。结论静脉畸形治疗中无水乙醇和1%聚桂醇注射液在治疗静脉畸形时都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无水乙醇注射更易引起神经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高加索人种中其发生率甚至可高达10%~12%.血管瘤有着独特的生长周期:多数患儿在出生时并不可见,在出生后的第1年内瘤体迅速出现并增长,后渐自行进入消退期,并可持续5~7年,正是这一奇特的生长特性,使其有别于其他肿瘤和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一种特殊的婴幼儿血管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回顾了11例被诊断为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包括5例患儿的MRI和4例患儿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结果 本组所有的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患儿肿物均未治疗而在1岁前消退.病灶外观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肿物呈紫色隆起,伴有肿物邻近部位静脉扩张(n=4);肿物颜色浅灰色,伴有肿物表面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肿物周缘发白晕圈(n=3);肿物紫色平坦,质地较硬(n=3).仅1例病灶质地柔软,肿物位置较深,表面皮肤颜色正常.肿物平均直径5.6cm.MRI和CTA表现和普通婴幼儿血管瘤相似,部分病灶在MRI上表现为均质性较差和更大的流空信号.结论 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出生时即已增生完全的特殊的先天性血管肿瘤,出生后消退迅速,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容易诊断,不推荐激进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