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不对称应力作用下腰椎小关节退变在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被随 机分为椎间盘退变组(A组),小关节退变组(B组),椎间盘及小关节退变组(C组),12只/组。A组通过穿刺抽吸髓核组织产生椎 间盘退变,B组通过切除左侧小关节囊造成小关节退变,C组同时接受A组和B组的处理。分别对三组的L3/4、L4/5、L5/6左侧 小关节加载拉簧,分别于术后3月、6月拍正侧位片测量腰椎侧凸Cobb角,术后6月取腰椎小关节,采用番红O-快绿染色,进行 Mankin评分判断软骨退变程度。结果不同组间腰椎侧凸Cobb角有显著性差异(F=24.865,P=0.000)。组内比较,各组6月时 Cobb角较3月时更大(均P<0.05);同一时间点,C组较A、B组Cobb角更大(均P<0.05),但A、B组间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不同组间小关节软骨退变程度Mankin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22.009,P=0.000),C组较A、B组小关节软骨退变严重 (P<0.05),B组较A组小关节软骨退变严重(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退变是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椎间盘、 腰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变可导致腰椎发生侧凸,腰椎侧凸又会加重椎间盘、小关节退变和受力的不对称,形成恶性循环,从而 导致腰椎侧凸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38例单侧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5岁[(37.4±12.6)岁]。20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同时评估并发症情况,包括螺钉松动、断裂或骨折移位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2.3±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8.9±0.6)周,B组为(8.7±0.6)周(P>0.05)。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VAS为(4.8±0.5)分,低于B组的(6.0±0.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与B组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关节屈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10.4±3.8)°、(137.1±4.04)°,显著大于B组的(90.6±4.7)°、(125.1±3.5)°(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肘前臂旋转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前臂旋转范围分别为(107.1±2.8)°、(138.1±2.9)°,显著大于B组的(95.5±3.9)°、(121.5±3.0)°(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前臂旋转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E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MEPS为(50.4±3.8)分,高于B组的(40.6±4.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ME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DASH评分为(57.1±2.8)分,高于B组的(42.5±3.9)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或断裂,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P>0.05)。结论对于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关节镜下Herbert钉内固定较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具有疼痛轻、患肢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经肘前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用于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 方法选取上海中冶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单侧尺骨冠状突闭合性骨折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7~65岁,平均32岁。根据Regan-Morrey分类:II型5例、III型10例。通过肘前肱动脉、正中神经间隙入路,采用微型钢板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固定。对伴有肘关节明显不稳患者,取另一个切口修复外侧副韧带。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肘关节屈伸弧为137°±14°,前臂旋前/旋后恢复至127°±13°,与正常侧比较,功能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egand-Morrey分级,损伤臂功能恢复优14例,良1例,优良率100%。轻度异位骨化1例,肘关节功能未受损。 结论经肘前血管神经间隙入路结合微型钢板固定冠状突骨折简单、安全、创伤小、暴露率高、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4.
女贞子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目的:观察女贞子多糖(LAPS)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低下模型,观察女贞子多糖对正常及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结果:女贞子多糖对小鼠的免疫作用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对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对正常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无显影响,对免疫抑制状态小鼠的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结论:女贞子多糖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17个产地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inn叶中芦丁的含有量。方法收集17份野生木芙蓉种质资源,考察其叶主要生长性状(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叶长宽比)。HPLC法测定叶片芦丁含有量,分析其与种源、经纬度、海拔、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供试木芙蓉种源间芦丁含有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平均含有量为1.389 6 mg/g,其中浙江、云南、湖北、广西种源芦丁含有量相对较高。芦丁含有量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与经度、叶柄长、叶长宽比呈负相关关系,与纬度相关性较低。17个种源可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Ⅰ、Ⅱ种源芦丁含有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木芙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不同种源玉竹多糖含量比较及分析,为玉竹种质资源利用与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国主分布区玉竹野生种质资源21份,考察农艺性状、经纬度与海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用Excel,SPSS,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供试玉竹种源间农艺性状与多糖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湖南与四川种源多糖含量较高,其次为浙江种源;多糖含量与叶宽、根状茎直径、海拔相关性较低,在叶大而狭长,茎较粗,果实较大的低经纬度种源中较高;12个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44%;21个种源可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植株较高大,茎较粗,果实大,叶片较多而狭长或宽厚,根状茎产量高,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结论:共筛选出8个优良种源,良种选育时,可优先在湖南与四川平昌种源中选择,其次为浙江临安、浙江磐安与吉林抚松种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治疗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5年10月,我科对17例距腓前韧带损伤采用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利用带线锚钉加强缝合修复距腓前韧带,同时微创紧缩缝合伸肌支持带,加强踝关节外侧稳定性,通过疼痛及不稳症状改善情况,距骨倾斜角变化,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评分,行走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7例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AOFAS总评分(44.2±3.7)分,术后1、3、6、10个月AOFAS总评分分别为(49.4±4.1)、(70.7±5.4)、(82.1±4.1)、(92.0±5.0)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5,P=0.000,P=0.000,P=0.000)。术前VAS评分为(7.1±1.4)分,术后1、3、6、10个月分别为(7.2±1.5)、(4.8±1.1)、(2.1±0.9)、(1.3±0.7)分,除术后1个月以外,其余与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01,P=0.000,P=0.000)。术前距骨倾斜角为8.8°±0.6°,术后1、3、6、10个月分别为4.1°±0.4°、3.5°±0.8°、3.2°±0.6°、3.2°±0.7°,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变小(P=0.000,P=0.000,P=0.000,P=0.000)。结论关节镜下Brostr?m法结合Gould技术治疗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过去对患缺血性脑血管病多采用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其中一些病人获得治愈,但不少病人却遗留下不同程度的瘫瘫、失语等后遗症,以致不能自理生活或工作。有鉴于此,自五十年代,便有人尝试用手术方法来治疗这类疾病:1950年Henschen采用双侧带蒂颞肌颅内移植术治疗一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而有癫癇发作者,术后症状消失。1954年Eastcott对颅外颈动脉闭塞症行动脉内膜切除术,重建了血流的通畅。1967年Yasargit成功地施行了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治疗颅内颈内动脉分支阻塞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自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治疗的各种方法相应而生,诸如大网膜颅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关节镜下袢钢板内固定术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0—2021-10诊治的2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其中观察组14例行关节镜下袢钢板内固定,对照组12例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协会ASE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3.3个月。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1个月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3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PCR方法自 P.f 基因组中扩增了编码AMA-1完整胞外域及其相应结构域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6b和pET-30a(+),经测序确证后将重组子转入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用SDS PAGE鉴定,对可溶性和包涵体形式的重组蛋白分别采用天然状态和变性状态下的Ni离子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变性蛋白再在GSH/GSSG氧化还原条件下经透析重新折叠复性.所得纯化产物为进行有关AMA-1功能和免疫保护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