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险因素与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ATED)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的一类疾病,尽管疾病涉及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等多科室,但其根本因素是动脉内血栓形成。因此,了解和掌握动脉血栓形成过程对更好认识此类疾病有一定帮助。为了有助于读者系统地学习,我们从本期起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动脉血栓的形成过程。(1)ATED有哪些高危因素?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2)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是如何被逐渐损伤的?(3)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到动脉内血栓形成,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4)血小板在动脉血栓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哪几类?(5)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哪些?有何利弊?(6)ATED常用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相似文献   
2.
血液病学     
李家增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12):720-720
我国首先将基因治疗用于乙型血友病患者,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因子IX cDNA转入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与胶原混合后给患者皮下注射,患者为兄弟二人年龄为13岁和9岁,治疗前因子IX:C分别为2.4%和2.1%,经治疗后因子IX:C增加分别由2.19%增至5.92%,2.4%增至4 .13%,因子Ix;Ag分别由84.2ng/ml增至251ng/ml,98.5ng/ml增至199.1ng/ml,观察到500天尚持续表达,出血症状减轻,虽然因子区的表达水平还不够高,但这是将基因治疗用于血友病临床的重要一步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数病例呈慢性进行性。很少自行停止发展 ,晚期患者因关节骨质破坏 ,关节畸形 ,运动障碍而成残废。本病的早期治疗可控制或延缓该病的发展 ,对该病的愈合非常重要 ,因此对该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现将我们遇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中临床症状较轻、X线改变较轻微的患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患者中 ,女性 3 8例 ,男性 12例 ,年龄 18~ 48岁 ,平均 3 3岁。临床症状表现轻微 ,仅有关节肿胀 ,轻微肿痛 ,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及畸形。病程在 3月~ 1年者 3 1例 ,1年~2年者 11例 ,2~ 5年者 8例。…  相似文献   
4.
我国临床医学中血栓与止血的一些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300020)李家增血栓与止血(原称为出凝血)是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新的边缘学科,有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及学会杂志_《血栓与止血》,在一些国家也有血栓与止血学会,我国是在中华医学会血...  相似文献   
5.
抗凝血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hmidt(1892)、Morawitz(1905)、Wmeymouth(1913)等相继发现,血液中存有多种中和凝血酶的物质——抗凝血酶,其中以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在病理情况下,如DIC、血栓形成、肝肾疾患、肿瘤等,血中的AT-Ⅲ水平明显下降。自1965年以来,已发现20个遗传性AT-Ⅲ缺陷的家系,在这种物质缺乏时,常伴有50%的血栓发生率。因此,对于AT-Ⅲ进行研究和临床上检测血中AT-Ⅲ的水平,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是有意  相似文献   
6.
空洞型肺癌与结核球空洞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院诊治的 12例空洞型肺癌和 8例结核球空洞的 X线表现及 CT影像 ,并对其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痰菌检查及治疗随访观察证实。 12例空洞型肺癌中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43~ 75岁 ,平均 5 6岁。病理检查 :鳞癌 5例 ( 42 % ) ,腺癌 4例 ( 3 3 % ) ,未分化癌 2例( 16% ) ,肺泡癌 1例 ( 8% )。 8例结核空洞中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5~ 68岁 ,平均 44岁。 12例空洞型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 ,痰血 11例 ,胸疼 5例 ,发烧 6例 ;…  相似文献   
7.
高效溶栓剂的研究——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改造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栓失败原因之一是溶栓剂体内半寿期短导致生物利用率低,加之对血栓特异结合差,因此当体内注入溶栓剂达到有效溶栓剂量时,不可避免会导致全身性纤溶亢进而引发出血.近年来,研究者从分析纤溶酶原激活剂(PA)的结构入手.通过构效关系原则“构造”了形形色色的变异体分子,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A的体内药动学特性,从而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应重视溶栓药物的血液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也是我国人的重要死因,因此,对这类疾病的防治研究十分重要。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的原因,这是近20多年来才被人们接受的事实。随着对血栓与止血的深入研究,对血栓形成的机制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动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破坏了血管内皮细胞抗血栓形成的能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溃诱发血小板激活,使血小板在局部粘附聚集,加重管腔的狭窄,影响血流速度和性状,为凝血因子的激活及纤维蛋白形成制造了条件,导致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作用转变为纤维蛋白,同时,凝血酶激活凝血因子Ⅷ,活化…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活化(粘附、释放和聚集)的正常与否,在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对血小板激活机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因为它在临床上与不少疾病,尤其是与常见的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和病理过程有关,而且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60年代初发现ADP可以引起血小板聚集,开辟了研究血小板活化的新纪元。以后陆续发现了引起血小板聚集的ADP释放、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3种途径。70年代随着生物化学发展和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10.
交联纤维蛋白及其降解产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