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T TOF MRA在颅内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与DSA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3T TOF-MRA在颅内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7例临床上具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前瞻性行3T TOF-MRA及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其中男性1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3.5±13.5(21~74)岁。MRA图像分别由2位神经影像医师阅读,DSA图像由神经介入医师阅读,其结论与前两者有分歧的地方,经讨论确立一致观点。以DSA检查作为标准,评价3T TOF-MRA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DSA检查14例15个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3例3侧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4例未见明显异常。TOF-MRA准确显示了其中的22处病变(14个动脉瘤,4个动静脉畸形及4处血管狭窄),但误诊1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2例;其总体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3%、75%和为85%。结论:3.0T TOF-MRA能够很好地显示颅内血管病变,是一种可靠的无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细胞瘤。肿瘤生长缓慢 ,临床上常表现为颈部肿块 ,吞咽困难等 ,而缺乏其特征性 ,本研究搜集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5例 6个颈动脉体瘤 ,对其术前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进行分析与讨论、评价其临床价值。1 材料和方法手术及病理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低浓度(14%~25%)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DCCFs)的可行性.方法 8例DCCFs患者均经动脉入路,使用微导管嵌顿技术注入低浓度NBCA行栓塞治疗.其中5例为经静脉入路栓塞失败者,3例为不可行静脉入路栓塞治疗者.结果 5例患者术后即刻血管造影DCCFs完全消失;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管造影未发现DCCFs复发.3例患者术后即刻血管造影DCCFs残留,但血液分流量减少;随访3个月,血管造影血液分流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改善2例,血液分流和临床症状均消失1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眼部症状恶化、第Ⅵ脑神经麻痹,经治疗后3 d症状消失.结论 经动脉采用微导管嵌顿技术低浓度NBCA栓塞DCCF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经静脉入路栓塞失败或不能经静脉入路治疗的患者,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支架植入结合旁路转流术在四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8例支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左下肢2例,右下肢5例,左上肢1例。采用介入方法将内支架植入髂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狭窄段,同时行远侧肢体动脉病变段旁路转流术。结果:内支架植入及手术均全部成功,无1例发生相关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8个月-2年的均保持通畅。结论:内支架植入加旁路转流术是治疗四肢血管闭塞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于测试颅内支架性能的颈内动脉虹吸段动物模型。方法使用快速原型及脱蜡技术建立6只颈内动脉虹吸段约束装置。手术暴露并游离6只犬双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近端暂时性夹闭,远端结扎并沿结扎点近侧切断。右侧颈总动脉远端暂时性夹闭,近端结扎并沿结扎点远侧切断。左侧颈总动脉近侧段穿过塑型装置,并与右侧颈总动脉远侧游离段端端吻合。术后1、2周、1个月血管造影,视觉评估虹吸段模型形态,血管通畅,吻合口狭窄及附壁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所有实验犬均能耐受手术,无一只死亡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建模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后1、2周、1个月血管造影,显示虹吸段模型空间结构与其人体原形高度相似,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附壁血栓形成。所有模型虹吸段随访中均保持通畅。结论采用体外约束装置,手术建立虹吸段模型切实可行,该模型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可靠性,可用于测试神经血管内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髓涂片有核细胞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减少,提高对涂片评估有核细胞量不足的认识。方法用骨髓穿刺针抽吸髓液涂片272例,随后同步以活检术获取组织块置于载玻片上制成印片,组织块入Bouin液固定,以骨髓印片和切片为对照,评估涂片对检查有核细胞量的价值。结果272例骨髓涂片有核细胞减少和增多级别均显著低于骨髓印片和切片(P<0.05~<0.01)。以印片和切片为对照,124例涂片有核细胞减少中,58.9%和66.1%为假阳性减少,常见误诊疾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减低;而印片和切片细胞量增加中,涂片仍有26%和36%为假阴性减少,常见疾病或结论为脾功能亢进、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印片和切片细胞减低者中,涂片符合率(91.2%和97.9%),以及涂片细胞增加者中,印片和切片符合率(95%和100%)均高。涂片诊断细胞量真性减少疾病或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造血减低)的假阳性分别为29.0%和37.1%,诊断真性增加疾病(脾功能亢进、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假阴性率为22.6%和21.8%,诊断指标性能评价均不佳。结论骨髓涂片评估有核细胞量差,常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建议将印片作为常规项目以弥补涂片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肖琳  赖琼华  方淳  钟元英 《北方药学》2012,9(7):78+66-79
目的:应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新的医院内部交流方式、组织核心的责任义务分配,增加管理广度,减少管理层级,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结果为向导的医疗流程网络系统。方法:根据卫生部临床诊疗规范和医院自身管理的要求,开发嵌入式临床路径软件,功能包括:路径定义、选择、变异情况管理、结果分析评估、症状收集以及历史临床路径管理等功能。结果:临床路径管理模块不是对以往纸质临床路径模板的简单改良,而是通过深化临床路径软件功能实现了临床路径的职能化管理。结论:基于HIS系统的临床路径模块的开发和应用,可提高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患者医疗支出,提高病床周转率,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姜虹  方淳  王亮  林小小 《中外医疗》2009,28(23):96-97
目的减少患者就诊等侯时间,改善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开发设计分诊叫号系统。简要介绍医院分诊叫号系统的工作流程,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实现方法,并阐述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顷。结果优化服务流程和工作环境,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结论通过该系统有序地管理,使得医院的医疗秩序更加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家兔脏器组织促凝及其抑制物活性的分布特点。方法用气栓法致死家兔.取其脏器组织,以每克湿重组织加0.01moL/L pH7.2的PBS 2ml的比例用细胞匀浆器或研钵充分研碎,用血浆复钙时间(PRT)、抗凝血酶(AT)和肝素辅因子Ⅱ(HCⅡ)检测组织浸出液中的活性量。结果PRT高促凝活性(〈30s)有髓上腺、脾、肾皮质、脑、胃、肺、心肌和横纹肌。显著高于相对低促凝活性(〉30s)的大肠、肝、肾髓质(P〈0.01)。AT为肝、肺、胃和脑组织。明显高于大肠、肾髓质、肾皮质、横纹肌、脾和心肌组织(P〈0.05)。HCⅡ活性为肾髓质、脑、大肠和横纹肌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0.01)。结论不同组织以及同一组织的不同解剖部位有着不同的促凝及其抑制物活性,对了解脏器组织的出凝血特点以及易于发生血栓形成或出血倾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覆膜支架在周围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其中动脉瘤8例(包括假性动脉瘤3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损伤破裂1例。病变部位位于锁骨下动脉2例、颈总动脉1例、肾动脉1例、髂动脉5例、股动脉1例、胫前动脉1例。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相应的病变段植入覆膜支架,使病变与主支血管隔绝。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术后造影原病变完全消失。术中有1例发生血管痉挛。未发生血管闭塞、破裂等并发症。通过超声或DSA随访3~6个月,无复发和主支血管闭塞等。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覆膜支架的应用日益增多,治疗周围血管性病变取得极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