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激素间质注射为主,结合栓塞硬化或抗肿瘤药注射术,治疗颈部、眼睑等特殊部位婴幼儿海绵状血管瘤11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可控性丝线的致栓效果及其治疗体表难治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初步疗效。方法将丝线一端留置于不同管腔大小的静脉内,另一端挂于血管壁埋于皮下,实现其可控性,用经过不同处置的丝线,分别留置于兔耳缘静脉、股静脉,观察其引起血管栓塞的效果。选择致栓效果较好的丝线组,用于临床治疗难治性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患者。结果几种经不同处置的丝线,均能不同程度地起到闭塞血管的作用,对于管腔稍大,血流较快的静脉(兔股静脉),浸泡丝裂霉素并打结的丝线组,致栓效果最好;临床初步应用证实,可控性丝线治疗体表难治性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结论可控性丝线静脉内留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操作简便的治疗体表难治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一种埋线法固定眉,结合重睑成形术治疗中青年上睑皮肤松弛的手术方案。方法应用3-0无损伤线皮内缝合,固定眉于眉骨骨膜上,再结合重睑成形术,去除上睑多余的皮肤,共治疗29例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结果本组29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2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均获得满意效果,上睑明显年轻化,无并发症。结论重睑成形术结合眉埋线固定法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上睑年轻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脂肪抽吸技术治疗madelung综合征的可行性及处理要点。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2例madelung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以不同程度颈部脂肪堆积收治,选择使用者脂肪抽吸术治疗。效果均良好,无并发症,随访半年以上,无明显复发。结论:脂肪抽吸治疗madelung综合征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0/2004-05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完成。采用流式细胞检测分析、电镜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α-黑素细胞刺激素作用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电泳迁移改变分析方法检测NF-κB相对活性。结果:α-黑素细胞刺激素作用1,3,24h恶性黑色素瘤细胞NF-κB相对活性分别为91.2%,52%,3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9%,33.7%,46.7%,各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α-黑素细胞刺激素作用24h组细胞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明显“梯状”条带。结论:α-黑素细胞刺激素能下调NF-κB的活性表达并诱导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唐山市红星制药厂研制的“疥灵霜”科研成果鉴定会于1984年4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河北省医药总公司主持。技术鉴定委员会由曹仁烈教授、邵长庚副研究员等八位专家教授组成。与会代表听取了“疥灵霜”研制过程的介绍以及临床疗效观察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颜面部凹陷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7例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颜面凹陷计算所需颗粒脂肪的量,用注射器在自体脂肪丰厚部位手动抽取,将所获颗粒脂肪反复冲洗,在需填充部位分点多层注入皮下。结果 本组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随访,其中5例为一次治疗后,3—6个月复诊原凹陷部位外观明显改善,与术前对比效果满意。12例6-12个月后进行第2次补充注射,随访6个月后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治疗颜面凹陷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医用几丁糖 (以下简称几丁糖 )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方法 以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 ,用组织块法进行不同标本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分别观测不同浓度的几丁糖作用后 ,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吸光度A、形态结构、合成及分泌胶原的量以及细胞因子TGF β1 、b FGF、IL 8等的变化。结果 几丁糖对不同来源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TGF β1 、b FGF、等的分泌均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对IL 8则促进 ;且对各组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几丁糖可以抑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合成及分泌胶原功能 ,有望在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制造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它通过两种方式作用于人体:一种是直接的调节作用,就是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另一种则是间接的“允许作用”:一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作用于器官和细胞,所以它们单独存在不能引起某种生理效应。但是它的存在为其他激素发挥其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这种间接作  相似文献   
10.
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 介绍应用多种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与体会.方法 在修复面部较大范围或特殊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将2个或2个以上的局部皮瓣联合分区修复创面.修复皮瓣的面积为1.5 cm×2.0 cm~4.0 cm×5.0 cm,并将切口线沿面部分区的自然轮廓线(如鼻唇沟、鼻翼沟、颌鼻缝、睑缘、唇红缘、发际等)或皮肤皱纹处设计,使切口隐蔽.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87例患者获随访1~48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较匹配,切口瘢痕平软而且较隐蔽.肿瘤患者无复发.面部的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 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面部较大范围或特殊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是在遵循面部分区原则及保持面部固有形态结构特征的美学基础上,能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容效果的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