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采用低千伏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 spiral)扫描冠状动脉CTA成像,原始数据采用迭代重建,评价该扫描模式获得具有诊断价值图像质量的冠状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50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kg/m^2,心率≤60次/min。冠状动脉CTA成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Flash spiral模式采集。原始图像重建采用两种重建方式,分别为反投影滤过重建及迭代重建。图像质量评分采用4分法。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85±0.37) mSv。迭代重建的图像噪声降低,与反投影滤过重建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数值分别为(26.4±5.2)和(20.6±4.1)HU。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评分(1.9±1.1)降低,与反投影滤过重建(2.2±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728段冠状动脉段,反投影滤过重建有61段,迭代重建有38段被评为4分(P=0.07)。BMI指数为24-30 kg/m^2的患者,迭代重建的可评价图像噪声低,血管段SNR和CNR均比FBP重建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选择性人群,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低千伏扫描模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可以提供充足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有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血栓形成病例共27例.5例CT检查显示其他原因的阻塞:布-加氏综合征1例合并两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盆腔肿块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例、右侧输尿管肿瘤复发侵犯右髂外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动脉栓塞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缩短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缩短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为活动主题。选取本科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经急诊入院后溶栓治疗的26例患者,1月1日~6月30日期间的11例未使用品管圈溶栓治疗的作为品管圈活动前组,采用常规诊疗护理措施;7月1日~12月31日期间的15例应用品管圈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品管圈活动后组,对本科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到行治疗的时间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两组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的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入院至行治疗的时间为(118.4±15.0)min,品管圈活动后时间为(71.8±5.9)min,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应用品管圈可以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行动脉溶栓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难溶性药物尼群地平共研粉末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HPLC-UV法,测定大鼠灌胃尼群地平共研粉末(T)和物理混合粉末(R)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大鼠灌胃相当于尼群地平20mg的T和R后,血浆中尼群地平的tmax分别为(1.6±0.5)和(2.0±0.7)h;Cmax分别为(496.2±215.1)和(260.6±56.9)μg.L-1;用梯形法计算,AUC0-t分别(4 077.0±1 487.3)μg.h.L-1和(2 438.1±1 039.8)μg.h.L-1。与物理混合粉末R相比,尼群地平共研粉末T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9.27%。结论:尼群地平共研粉末与尼群地平物理混合粉末相比,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与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DVT患者资料,根据病程将DVT分为急慢性期,观察MSCT增强图像上血栓及软组织表现,测量平扫时轴位图像上血栓CT值。根据MSCT上血栓形态、血栓分布范围、CT值分组,分析MSCT征象与PT、APTT、FIB、TT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病程分组,急性期DVT 18例,MSCT主要表现为管腔中央充盈缺损,管腔扩大,血栓呈连续性分布,软组织肿胀;慢性期DVT 19例,MSCT主要表现为管腔内偏心性充盈缺损,血栓分布呈节段性,侧支循环增多、浅静脉迂曲;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CT值平均数分别为(59.26±11.89)HU和(37.42±9.46)HU,U=20.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CT上,血栓形态为中心性充盈缺损组PT、APTT、FIB值均较偏心性充盈缺损组高,t值分别为4.95、3.27、4.05,P<0.05;血栓呈连续性分布组PT值较节段性分布组高,t=6.10,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双能CT(DECT)中Volume软件对双能量成像尿酸盐结晶的体积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诊断标准的痛风患者的DECT扫描结果,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利用Volume软件分别对尿酸盐结晶的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扫描了72对关节,其中43对足踝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40对,平均体积(0.621±0.742)cm3;19对膝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18对,平均体积(0.842±1.086)cm3;10对手腕关节,出现尿酸盐结晶10对,平均体积(0.796±0.583)cm3.2位医师对尿酸盐结晶体积的统计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4例患者规律服药后复查CT显示尿酸盐结晶体积均有减少.结论 DECT的Volume软件可对尿酸盐结晶进行定量分析,可重复性较强,对临床诊断痛风及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DSA比较.方法 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8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患者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脉冲多普勒及Valsalva试验等检查,并与DSA检查比较.结果 48例患者中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其中15例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合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例两者俱存,另有1例左侧腘窝囊肿合并腘静脉血栓,部分病例提示髂静脉流速减慢.单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例,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6例,6例两者俱存.4例超声检查正常,其中2例DSA提示有髂静脉受压.以DSA为诊断标准,诊断符合率为95.8%,两种方法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继发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正常对照组和经DSA证实的31例IVCS患者的CTA资料,测量2组受压髂静脉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并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以DSA为诊断标准,统计IVCS的CTA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照组受压左髂总静脉前后内径女性组为(7.0±2.5)mm,小于男性组(8.1±2.5)mm;t值=2.42,P<0.05);左髂总静脉受压程度男性组(0~61.36%,中位数为26.82%)与女性组(0~65.41%,中位数为2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P>0.05).对照组受压左髂总静脉前后内径为(7.6±2.0)mm,受压程度为0~65.41%,中位数为27.65%;IVCS组受压髂静脉前后径为(2.7±1.1)mm,髂静脉的受压程度为55.18%~100.00%,中位数为76.12%,受压髂静脉前后内径小于对照组(t=12.78,P<0.05),受压程度大于对照组(Z=-8.18,P<0.05).31例IVCS中,左髂总静脉受压28例,右侧髂总静脉受压2例,另1例左右髂总静脉分别受到左右髂总动脉压迫.15例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CTA诊断结果均与DSA结果相符合.结论 CTA能准确测量受压髂静脉前后内径并判断受压程度,CTA还能清楚显示IVCS的继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诊断IV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静脉成像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4例MSCTV显示正常。2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包括2例由布-加氏综合征引起的下肢血栓,另有3例引起肺栓塞。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下肢浅静脉曲张。25例为下肢浅静脉曲张。4例为单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有16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或)下肢深静脉血栓。47例均行DSA检查,45例结果与MSCTV相符,以DSA为标准,诊断符合率95.74%。结论 16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在判断急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DSA证实为DVT的病例,分析其在CT增强图像上形态学表现,测量平扫时轴位图像上血栓CT值及标准差,分别做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急性期DVT18例,增强图像上多呈管腔中央类圆形低密度充盈缺损,范围广,常累及全下肢,血栓处管腔明显扩张,患肢软组织肿胀明显。慢性期DVT19例,增强图像上多呈管腔内不规则形状的低密度充盈缺损,节段性分布,血栓处管腔无明显扩大,可有局部管腔狭窄闭塞,管壁不规则增厚,侧枝循环增多,浅静脉增粗。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CT值平均数分别为59.26HU和37.42H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9,P〈0.05),平扫时急慢性期血栓标准差平均数分别为12.46和8.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5)。结论:CTA对显示急慢性期血栓有一定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