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CT导向经皮肝刺活检在极富血供肝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病变的影像检查方法较多 ,包括B超、CT、肝动脉造影、肝脏核素显影以及MRI等。常以B超为首选 ,CT为主要手段 ,而且CT能对肝脏大多数病变作出定位定量诊断 ,部分病变可以作出定性诊断 ,但有时它无法满足临床希望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要求 ,且部分病变的CT表现有重叠 ,不易鉴别 ,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导向下细针引导技术及同轴技术在肺肿块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T定位后,将20G×15 cm同轴分体式活检针插入18G×10 cm外套针内,避开重要脏器,两针一同穿刺,在20G活检针的引导下,推进18G外套针至肿块的边缘,建立20G活检切割针的工作通道,插入20G同轴分体式活检切割针的切割针芯即可切割活检。在同轴套管技术基础上,轻微、适度调整18G外套针角度,进行多点,多次活检,一般3-4次。标本固定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60例患者,共穿刺96次,其中2例前后分别共穿刺4次,活检成功率为100%;57例获得准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准确率95.0%,假阴性5.0%;气胸8.3%(5/60),咯血6.7%(4/60)。结论CT导向下细针引导技术及同轴技术穿刺在肺肿块活检(尤其对深在的小病灶)有重要临床意义,此该项技术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的支气管动脉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并与该患者的DSA表现对照分析,旨在提高支扩患者的综合影像诊断,同时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本院37例因为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之后对照相应的支气管动脉造影(DSA)的影像表现资料予以回顾性对照分析、总结.结果 37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支气管动脉的螺旋三维图像均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支气管扩张患者DSA造影表现支气管动脉的主干部位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较为明显的扩张以及迂曲.结论 支气管动脉 64排螺旋CT的三维成像技术可以较为精确清晰地显示支气管扩张患者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及空间解剖特征,以及变异情况;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1],从而指导支气管扩张患者有关支气管动脉方面的综合全面介入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评价MRI在颈椎病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100例,评价CT和MRI在颈椎病诊断、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中的价值。结果:100例中CT和MRI同时诊断为椎间盘突出者75例;MRI诊断而CT未能发现有23例椎间盘脱出,其中6例伴脊髓水肿、变性及2例寰枢椎半脱位;23例椎间盘脱出及2例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在MRI检查后,更改了CT检查后制定的治疗方案。结论:CT和MRI均能显示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而MRI可显示颈椎间盘脱出,脊髓病变,纤维椎管狭窄,故MRI能精确地指导颈椎病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于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40例患者中,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布:Ⅰ型0例,Ⅱ型2例,Ⅲ型38例。早期强化阈值>90%有36例,≤90%有4例。结论: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影像诊断非常必要,其中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 fracture,OF)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愈后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期寿命、身心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早期对其进行预测极为重要。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 :骨密度、FRAX检测工具、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定量骨超声等。FRAX是一种应用临床危险因素来评估每一位个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绝对风险的工具,应用广泛。骨密度预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是一个总体风险。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应用于骨折预测的研究结论尚存在争议。定量骨超声不能进行统一质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FRAX工具能够预测个体10年内发生主要部位及髋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比其它的方法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实体肿瘤在CT引导下(PEI)治疗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在已成为实体肿瘤介入治疗的重要内容。PEI治疗的关键在于穿刺位置准确,乙醇分布广泛。传统直针需多点穿刺与分点注射,增加了穿刺并发症和风险;病灶位置深,呼吸动度影响,穿刺难度大,传统直针往往需反复多次穿刺  相似文献   
9.
何国德  李静秋  唐孝华  周文香 《四川医学》2004,25(11):1212-121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后下肢出现浮肿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并且对如何预防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将53例原发性肝癌经过TACE67次,均采用Seldinger技术法穿刺,并行肝动脉内灌注化疗以及碘油栓塞后,对53例中出现下肢浮肿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下肢浮肿,其中9例为低蛋白水肿所致,3例为下腔静脉受压迫所致,4例为栓塞剂量过大继发肝功能受损出现肝肾综合征所致,2例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并且伴发门静脉或者下腔静脉癌栓所致;1例介入治疗后因为心、肝、肾等功能不全出现全身衰竭而死亡。结论 原发性肝癌经过TACE治疗后下肢浮肿的发生与患者的全身状况、病变与下腔静脉的关系,化疗药物的毒性、栓塞物的剂量,以及是否伴发门静脉或者下腔静脉癌栓等有关。原发性肝癌经TACE后一旦出现下肢水肿,应立即寻找原因,并且积极对症处理,才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新型活检穿刺针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同轴分体式切割活检穿刺针设计构想。方法介绍并比较现有切割活检穿刺针与新型同轴分体式切割活检穿刺针的结构及它们的优缺点,笔者应用18G×10cm外套针与20G×15cm同轴分体式活检切割针组装成新型同轴分体式切割活检穿刺针雏形,并对肺肿块病例进行穿刺活检。结果现有切割活检穿刺针多为一次穿刺,一次取材,为获得满意病理组织,常需多次穿刺。即使应用同轴技术,仍需用18G-16G套管针首先穿刺,建立20G或18G切割活检针的工作通道,均增加穿刺并发症。新型同轴分体式切割活检穿刺针具有一次进针多次、多点取材的优点,节省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防止肿瘤沿针道转移;应用新型同轴分体式切割活检针的细针引导技术,降低气胸、咯血并发症;消除胸壁对活检切割针的弹射阻力。结论新型同轴分体式切割活检穿刺针对肺部肿块活检(尤其是深在的小病灶)有重要临床意义,提高阳性率及正确诊断率,降低了并发症,该型穿刺针技术简便易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