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镁离子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镁离子(Mg^2 )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脑干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50~450g,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为12只。采用改良Marmarou模型制作DAI模型,伤后30min分别给予MgSO4 250μmol/kg、等渗盐水0.2ml,伤后24h处死。用透射电镜分别检测脑干超微结构,并行综合组织损伤评分。结果伤后24h,对照组髓鞘分离,线粒体嵴明显肿胀;实验组未见髓鞘分离,线粒体轻度肿胀。实验组脑干综合组织损伤程度评分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Mg^2 可在超微结构水平阻止DAI轴索的继发性损害,对DA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神经胶质瘤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利用不同体积的裂解液提取大鼠脑组织中的蛋白质,并通过不同的蛋白质上样量(1、2、3mg),进行双向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图谱分析。结果在等电点3-10,相对分子质量6.5-200KDa范围内分离得到蛋白质斑点为,1mg蛋白质上样量为574个蛋白质斑点,2mg为798个,3mg为803个斑点。2mg蛋白质上样量的双向电泳图谱更清晰,分离更好。结论成功建立了神经胶质瘤蛋白质的双向电泳技术。  相似文献   
3.
116例颅脑外伤后精神症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析了 116例颅脑损伤后病人的精神症状 ,旨在探讨其临床相关特征。现报告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87年~ 1998年有颅脑损伤史、有精神障碍、符合CCMD - 3[1] 脑外伤精神障碍的住院病人。1 2 方法 以病历住院号为线索 ,调查姓名、性别、年龄、致伤因素、脑伤类型、临床特征及预后。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 男 78例 ,女 38例 ;男∶女 =2 1∶1;年龄为 11个月~ 74岁 ,平均 33 7岁 ;职业属工人 4 8例 ,农民 4 0例 ,干部 4 0例 ,学生 8例 ,其它 6例 ;大学文化 4例 ,中学 4 9例 ,小学 5 3例 ,文盲 10例 ;病程最短 7…  相似文献   
4.
皮质电图监测下顽固性癫痫灶切除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6例癫痫灶切除手术病例,结果近期全部有效,无神经病学并发症,认为术前完善的监测评估,术中在反复皮层电图监测下尽量作癫痫灶切除,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外科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与内科保守治疗的对比观察。结果:外科治疗组病死率为19%,内科治疗组病死率25.9%。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42例顽固性癫痫 术前定位后在皮层电图监测下对致痫灶予以切除。结果:42例随访3个月-报道如下4年,近期显效率为100%。结论:采用皮层电图监测下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立体定向射频温控热凝丘脑腹外侧核治疗震颤麻痹29例次,术中显效率100%,术后随访5~29个月,25例稳定,4例症状不同程度复发。对手术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之预防  相似文献   
8.
颅骨缺损的修补材料多种多样 ,其中以自体颅骨瓣还纳为最好 ,我科自 1995年以来用自体颅骨瓣还纳修补颅骨缺损 ,并对保存方法 ,回纳时间 ,颅骨瓣的微生物学检测 ,病人的心理反应等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系外伤颅内高压需去骨瓣  相似文献   
9.
枕大孔区脑膜瘤较少见,而该区腹侧脑膜瘤常见且处理困难,其临床及MRI表现分析报道甚少。笔报告2例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枕大孔区脑干腹侧脑膜瘤。MRI检查用philip 0.5T超导型磁共振仪。行常规SE,T1W和FSE,T2W扫描以及MR强化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06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完成。选用Wistar大鼠98只。将其中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①心肌梗死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②电刺激小脑顶核组,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予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③毁损小脑顶核组,毁损小脑顶核5d后电刺激小脑顶核1h,再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又分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1。7,21d3个时间点,各10只。另设假手术组(n=8)。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取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组织标本,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标本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结果:去除死亡、心肌未梗死、小脑顶核电刺激或毁损失败的大鼠。最终54只大鼠资料完整。心肌梗死组、电刺激小脑顶核组、毁损小脑顶核组、假手术组分别为13。20,13,8只。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1,7,21d,梗死区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心肌梗死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q=10.047,13.869。7.044,P&;lt;0.01);电刺激小脑顶核组明显高于心肌梗死组(0.42&;#177;0.07,0.46&;#177;0.07,0.51&;#177;0.08;0.26&;#177;0.08。0.19&;#177;0.06.0.36&;#177;0.07,q=5.358,9.888,4.822,P&;lt;0.01);毁损小脑顶核组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②心肌非梗死区1,7,21d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心肌梗死组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小脑顶核组(0.36&;#177;0.07,0.30&;#177;0.07,0.36&;#177;0.07;0,56&;#177;0.07。0.56&;#177;0.07.0.56&;#177;0.07;0.49&;#177;0.09,0.46&;#177;0.08,0.59&;#177;0.09,q:4.099~8.947,P&;lt;0.01);毁损小脑顶核组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量与心肌梗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梗死区与非梗死区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下调,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上调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