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曲马多(Tramal)镇痛效果的II—III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替硝唑结肠释放片在人体内释药部位。方法以氧化钐为标记物,利用γ-闪烁扫描技术对替硝唑结肠释放片在人体内的释药部位进行跟踪监测。结果替硝唑结肠释放片在2名志愿者胃肠道内的崩解部位均为升结肠,药片崩解时间为7~8 h。结论替硝唑结肠释放片在人体胃肠道内具有结肠定位释药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3.
替硝唑结肠给药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时控型结肠给药系统原理,以替硝唑为模型药物.利用于压包衣和薄膜包衣双层包衣的方法制备了结肠给药系统,并对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如EC粒度,HPMC粘度,时控层厚度,片刑硬度等)、肠衣层性能和药物释放稳定性等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HPMC粘度增加使药物释放滞后时间延长,但高粘度HPMC会导致药物释放无明显突跃点;包芯片硬度40~60N、片重0.26~0.28g的片剂药物释放较稳定。加速试验(3个月)结果表明,药物释放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临床常用药物中探寻逆转肿瘤耐药性的活性物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Hal处理的瘤细胞对 0~ 2 0 μmol·L- 1多柔比星 (Dox)的敏感性的影响。RT PCR法分析 12 .5 μmol·L- 1氟哌啶醇 (Hal)处理后多药耐药基因 (MDR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i(GSTπ)mRNA表达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 0 ,6 .2 5 ,12 .5 ,2 5 μmol·L- 1Hal对细胞内药物蓄积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结果 Hal对K5 6 2 /Dox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在 12 .5 ,6 .2 5及 3.12 5 μmol·L- 1时的逆转倍数分别为 8.35 ,4 .2 1及 2 .16。用 12 .5μmol·L- 1Hal处理后 ,MDR1及MRP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时间依赖性明显降低 ,分别较原水平下降76 .3%及 6 4.6 %。药后d 2GSTπmRNA表达下降6 6 .1% ,于d 3回升。Hal处理细胞lh后 ,Dox在细胞内蓄积量明显增加 ,并呈浓度依赖性 ;此外 ,Hal可明显增强Dox对K5 6 2 /Dox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 ,12 .5 μmol·L- 1浓度可以使 5 μmol·L- 1Dox的G2 /M阻断由单独应用时的 9.9%± 4 .3%增加到2 3.4 %± 3.0 %。结论 Hal具有较强的逆转K5 6 2 /Dox细胞MDR的作用 ,其逆转机制为多种途径 ,包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下调 ,增加细胞内药物蓄积 ,增强Dox对K5 6 2 /Dox在G2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帕米磷酸二钠治疗3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帕米磷酸二钠30mg用药1次观察7天为1疗程,观察期内不用放化疗。结果按VRS分级法,治疗后疼痛降低≥1个等级的有效病例占81.8%(27/33);用VAS法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治疗后VAS评分分差下降范围在1-8分(中位4分);疗后7天24小时内疼痛"最重"程度由疗前的5.73±1.40降至2.42±2.63,"最轻"程度由2.32±1.35降至1.00±1.44,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疗前血钙水平大于正常值2.70mmol/1.有14例,治疗后降至正常的有8例,占57.1%。帕米磷酸二二钠不良反应有恶心(21.2%)、呕吐(6.1%)、头晕(24.2%)、腹泻(3.0%)、便秘(12.1%)和腹痛(3.0%)。研究表明,帕米磷酸二钠对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疼痛有较好的效果,对骨转移血钙增高患者,也有降低作用,且一次30mg注射用药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中国健康人群和甲亢患者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66例甲亢患者和7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甲亢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中基因型为野生型纯合子wt/wt的分别为34.85%(23/66)和41.89(31/74);基因型为杂合子wt/m1和wt/m2的分别为50.0%(33/66)和45.94%(34/74);基因型为突变型纯合子ml/ml和ml/m2的为15.15%(10/66)和12.16%(9/74).在本实验中未发现m2/m2基因型.甲亢患者和健康志愿受试者的wt/wt和ml/m1的频率没有显著差别.结论:中国甲亢患者和健康人群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遗传多态性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19名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C19强代谢者和6名弱代谢者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药动学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其中25名在po 20mg奥美拉唑胶囊后24 h内的奥美拉唑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在25名奥美拉唑药物代谢的志愿受试者中,19名是CYP2C19强代谢者(Extensive Metabolizers,EMs);6名是CYP2C19弱代谢者(Poor Metabolizers,PMs)。奥美拉唑在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组平均清除率分别为(16.46±6.13)和(4.9±0.8)mL·h-1·kg-1,奥关拉唑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330.63±596.0)和(4869±1191)ng·h·mL-1;弱代谢者组的奥美拉唑的代谢动力学与强代谢者组存在显著差别,表明奥美拉唑的代谢速率与CYP2C19的表型有关系。结论 奥美拉唑羟化代谢存在着多态性。CYP2C19弱代谢者的奥关拉唑羟化代谢明显低于CYP2C19强代谢者。  相似文献   
8.
吴德政  陈瑞婷  胥彬 《药学学报》1962,9(10):611-618
本文介绍新的氮芥衍生物AT-290 卽对-双(β-氯乙基)氨甲基苯丙氨酸二盐酸盐的毒性试验及实验治疗的结果。1.本药在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LD50为4毫克/公斤,亚急性口服和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11及1.6毫克/公斤,大鼠腹腔注射的亚急性LD50为1毫克/公斤。2.狗毒性试验证明,AT-290 在75微克/公斤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10天,对狗的一般状态、体重、红、白血球数、血小板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尿及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影响;但却对淋巴细胞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150及300微克/公斤时,可抑制动物的骨髓机能,主要表现为白血球总数及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骨髓中幼稚细胞消失,对淋巴球的作用与75微克/公斤组同。这些情况在150微克/公斤组停药后一定时间自行恢复,而大剂量组(300微克/公斤)则动物死亡。3.本药腹腔注射时对三种小白鼠腹水型肿瘤(Ehrlich腹水癌、梭形细胞肉瘤腹水型及腹水型乳腺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至2倍以上,对小白鼠实体型肿瘤(淋巴白血病L-2、Ehrlich癌、Crocker肉瘤及梭形细胞肉瘤) 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大白鼠Jensen肉瘤及纤维肉瘤M-57疗效则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本芴醇衍生物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多柔比星 (Dox)浓度 ;应用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LY980 5 0 3对肿瘤多药耐药的体内逆转作用。结果 LY980 5 0 3在 4 .0 μmol·L- 1(非细胞毒剂量 )能大部逆转人乳腺癌耐Dox细胞株MCF/Dox对Dox的耐药性 ;药物蓄积实验表明 ,LY980 5 0 3能显著增加MCF/Dox细胞内Dox蓄积 ;10 μmol·L- 1LY980 5 0 3作用 96h能明显抑制MCF/Dox细胞mdr 1基因表达水平。将MCF/Dox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 ,接种后d 4 2 ,合用LY980 5 0 3(2 0 0mg·kg- 1·d- 1×3,ig)的移植瘤体积 (0 .34± 0 .19)cm3较单用Dox的移植瘤体积 (0 .90± 0 .32 )cm3显著缩小。结论LY980 5 0 3在体外及体内均能有效逆转MCF/Dox细胞对Dox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测定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 5′ 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血药浓度的方法 ,用于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 -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 5′ 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血药浓度。结果 奥美拉唑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 =- 0 0 0 4 4 99+0 0 0 190 9X(r =0 9990 ) ,其5 0、5 0 0、2 0 0 0mg·L-13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90 36 %、10 9 6 2 %、 10 8 91% ;精密度分别 9 86 %、 7 86 %、15 5 2 % ;5′ 羟基奥美拉唑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 =-0 0 0 36 5 9+0 0 0 132 8X (r =0 9970 ) ,其 2 0、2 0 0、10 0 0mg·L-13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79 4 2 %、 96 4 9%、95 0 4 % ;精密度分别为 8 95 %、 4 5 2 %、9 73% ;奥美拉唑砜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 =0 0 0 92 4 8+0 0 0 176 5X(r =0 9992 ) ,其 2 0、2 0 0、10 0 0mg·L-13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 94 4 4 %、 10 5 5 9%、 10 4 2 6 % ;精密度分别为8 72 %、8 5 8%、9 6 0 %。志愿受试者禁食口服 2 0mg奥美拉唑胶囊后 ,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 5′ 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Cmax分别为 14 6 2 2 7、4 0 8 4 332、4 5 4 36 37mg·L-1。结论 此方法可满足测定要求 ,可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