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ortopulmonary septal defect,APSD)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心动图对APSD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心外科手术或CT检查诊断为APS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APSD的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主肺动脉间隔存在缺损、双向分流及肺动脉高压。本组单纯性APSD 17例,合并其它心脏畸形者43例(71. 7%);常见的合并畸形有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升主动脉16例、主动脉弓中断或主动脉缩窄13例、室间隔缺损9例、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9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1例。Mori分型Ⅰ型15例,Ⅱ型42例,Ⅲ型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55例(91. 7%);漏、误诊5例(8. 3%),其中漏诊3例(5. 0%),误诊2例(3. 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2.
心脾综合征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脾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心脏伴随畸形漏诊及误诊原因,提高对心脾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本文总结了221例心脾综合征患儿的超声检测结果,并与其心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脾综合征与心导管或磁共振结论符合者199例(占90.0%),诊断不符合者22例(占10.0%)。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心脾综合征,但对其心脏伴随畸形检出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肺血管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测量肺血管阻力(PVR)的方法。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2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和5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的先心病患儿(病例组)的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右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VOT)、肺动脉瓣最大反流速度(PIV)、肺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PA),计算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将病例组TRV/VTIRVOT值、TRV/VTIPA值及PIV/VTIPA值与导管所测的PVR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的TRV/VTIRVOT、PIV/VTIPA及TRV/VTIPA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病例组的PIV/VTIPA值和TRV/VTIPA值与心导管所测PVR值间呈高度正相关(r=0.896,0.847,P<0.05);当PIV/VTIPA>1.069或TRV/VTIPA>1.407时,提示PVR>2 Wood单位。结论: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估测肺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原发隔异位(malposition of septum primum,MSP)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名MSP儿童的超声心动图征象,并于CTA和胸外科直视手术结果比较。结果6例(85.7%)超声诊断正确,1例误诊为单心房。1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肺静脉均开口于解剖左房后壁,因原发隔异位导致肺静脉异常引流入右房。剑突下冠状、剑突下矢状、心尖四腔、胸骨旁短轴切面可清晰显示继发隔上边缘带缺如以及原发隔不同程度左移。结论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能正确诊断原发隔异位,为该病的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访观察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二尖瓣反流(MR)患儿术后MR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MR术后病例229例(166例行二尖瓣成形术、63例二尖瓣未处理),比较不同类型先心病合并MR患儿行心脏畸形矫正后,二尖瓣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术后早期、远期MR的转归情况。结果:144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同时二尖瓣成形组与29例仅行VSD修补二尖瓣未处理组患儿相比,术后早期和远期MR改善率前者均高于后者;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MR组与16例主动脉缩窄(CoA)合并MR组,术后早期二尖瓣成形组MR改善率均高于未处理组(P均0.05),而术后远期二尖瓣成形组与未处理组MR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型先心病合并MR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VSD合并MR者,建议在修补缺损同时对较重度MR行二尖瓣成形术;而PDA或CoA合并MR患儿可先矫正心脏畸形,再根据患儿远期预后,决定是否行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本院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22例,分为婴儿组(年龄≤1岁,n=10)和少儿组(年龄>1岁且≤15岁,n=12),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其中心电图主要分析如下特征:(1)Ⅰ导联Q波和T波倒置,(2)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3)V5-6导联Q波,(4)v4-6导联T波倒置或ST段变化,(5)左心室肥大.经胸超声心动图主要分析如下特点:(1)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的连接,(2)肺动脉内逆向的多普勒血流,(3)左心室乳头肌的回声强度,(4)右冠状动脉扩张,(5)室壁和室隔间侧支循环信号.结果 胸片示心影增大(18/22)、心电图示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17/22)、超声心动图示汇入肺动脉的逆向多普勒血流(20/22)、前外侧乳头肌强回声(17/22)和侧支循环信号(16/22)在两组患儿中的出现率均很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示V5-6导联Q波、Ⅰ Q波和T波倒置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少儿组(P<0.05);婴儿组右冠状动脉扩张的出现率要显著低于少儿组(p<0.05).结论 婴儿和少儿患者的诊断特点不完全相同,胸部X线片示心影增大、心电图示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对本病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而超声心动图示逆向汇入肺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前外侧乳头肌强回声和侧支循环信号等间接征象强烈提示本病的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儿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比较1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l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LCAPA)患儿与39例正常儿童左心室不同心肌节段的应变率值以及应变值.结果:对照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12±0.75)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病例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1.42±0.49)s-1,收缩期应变(-17.56±5.71)%,舒张早期应变率(1.48±0.49)s-1,舒张晚期应变率(0.85±0.42)s-1.病例组收缩期及舒张期应变率及应变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例组室间隔基底段的应变率值及应变值与其它节段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病例组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22±.41)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手术时机判断中的作用。方法13例D-TGA患者行肺动脉环扎锻炼左心室心肌,然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O)。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手术前、后左心室的变化。结果肺动脉环缩平均(10.0±3.5)d后行ASO,10例(76.9%)手术成功,3例(23.1%)死亡。手术前左心室压力低,胸骨旁短轴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左心室面,呈“香蕉”形。肺动脉环缩后左、右心室压力比从0.42±0.18上升至0.83±0.08(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从(29.0±10.6)g/m2上升至(69.6±18.6)g/m2(P<0.01);除了3例死亡患者,其他病例室间隔均突向右室面,左心室呈圆形,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从(1.82±0.39)cm上升至(2.24±0.28)cm(P<0.05)。而3例死亡患者LVDD无明显变化,室间隔仍较平直。结论对室间隔完整或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的大年龄D-TGA患者,肺动脉环扎10d左右、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50g/m2可行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肺动脉环扎后LVDD明显增加,胸骨旁短轴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右心室面、左心室呈圆形者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前实时三维超声是诊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段.然而,利用实时三维超声系统,在心脏三维超声图像中,靠医生人工寻找病变的最佳观察面比较费时、可重复性较差,且容易造成漏诊;为便于复杂先心病的三维超声诊断,在孙锟等提出的复杂型先心病最优观察切面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模板匹配的自动搜寻心脏三维超声最优观察切面的方法,其中基于互信息方法的模板匹配能实现较高正确率的寻找最优切面.该方法易于实现,实时性好,避免了人工寻找切面的弊端,对测量及配准等后续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ASO)中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肺动脉环缩对左心室的影响。方法:15例室间隔完整或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的D-TGA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快速二期ASO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期直径(LVDD)、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的变化,计算左心室质量及射血分数。结果:15例均行肺动脉环缩及体肺分流术,13例在肺动脉环缩后10±3.5天行ASO。肺动脉环缩后左、右心室压力比从0.42±0.18上升至0.83±0.08,左心室质量指数从29.0±10.6g/m2上升至69.6±18.6g/m2(P<0.01),平均每天上升4.06g/m2。肺动脉环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从75.3%±15.4%下降至51.9%±19.2%(P<0.05),大约3~4天后恢复正常(65.7%±5.1%)。结论:肺动脉环扎后,左室质量明显增加;左心功能明显下降,但可迅速恢复正常;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对大年龄室间隔完整或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的D-TGA患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