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的关键抗原位点,并观察根据这些位点设计合成的新型免疫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扩增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采用Jameson-Wolf方法和ClustalX软件结合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抗原位点,人工合成筛选的抗原位点序列,并连接到pIRESneo表达载体,3次(0、2、4周)对BALB/c小鼠进行核酸免疫,ELISA法测定免疫后机体抗体水平,出血中和实验和攻毒实验初步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到6个关键抗原位点(MPA-1~MPA-6);ELISA法检测抗血清结果表明,抗原位点序列诱导小鼠产生的抗血清相对未免疫的小鼠血清稀释100倍后仍能表现出阳性结果;出血中和实验和攻毒实验表明,将抗原位点序列免疫小鼠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体,能有效中和蛇毒,从而对尖吻蝮蛇蛇毒引起的出血有防护作用。结论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获得尖吻蝮蛇蛇毒金属蛋白酶cDNA序列的6个关键抗原位点,针对这些位点设计合成的新型免疫原展示出初步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共有蛇类3000多种,600余种是有毒蛇。毒性较强的毒蛇主要集中在眼镜蛇科(Elapidae)和蝰蛇科(Viperidae),它们有管状或沟状的前毒牙。除此之外,游蛇科(Colubridae)的后毒牙蛇类因频现伤人引起严重中毒事件,而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游蛇科蛇种数量最多,有1700余种,分布范围广,有陆栖、树栖和水栖。其中大部分是无毒蛇,小部分有毒蛇的毒腺又不同于传统毒蛇,为杜氏腺(Duvemoy's gland),位于蛇头部上颌后方。另外某些蛇种颈背部还有颈背腺(nuchal gland),里面的毒素来自于捕食的蟾蜍、蜥蜴等动物的毒液。游蛇科中也有剧毒蛇,如非洲树蛇(Dispholidus typus)具有很长的后毒牙,被它咬伤后会引起出血并致死;非洲藤蛇(Thelotornis kirtlandi capensis)栖息在灌木丛中或树上,也能咬人致死。李金荣等之前对国内后毒牙蛇的生理解剖、毒性实验及临床案例进行了综述,本文将综述重点放在后毒牙蛇类毒液成分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信号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对金属蛋白酶多抗原表位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影响。方法人工合成含有金属蛋白酶多个抗原表位的DNA序列,将连接信号肽与不连接信号肽的该序列分别连接pIRESneo表达载体,构建的2种质粒免疫小鼠,ELISA法、出血中和法检测免疫后效价。结果 2种质粒诱导小鼠产生的抗体效价10-2为阳性,均能有效减轻金属蛋白酶引起的出血。结论信号肽的有无对金属蛋白酶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对成都军区放射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我区放射防护监督监测中心自2001年起,对全区卫生单位的放射工作场所及设备进行了每年1次的检查,对全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个人剂量监测。随着近年来我区卫生单位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放射卫生监督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蛇毒类凝血酶(thrombin-like enzyme,TLE)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像凝血酶一样降解纤维蛋白原,但作用方式与凝血酶有所不同.蛇毒类凝血酶在Ca2+存在的条件下释放血纤肽A(fibrinopeptide A,FPA)或B(FPB),导致纤维蛋白的单体首尾聚合而凝固,但不激活其他凝血因子,尤其是凝血因子ⅩⅢ,所以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是可溶的,极易被纤维酶降解,从而在体内表现出抗凝作用[1].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中国大虎头蜂蜂毒毒性,制备能有效中和中国大虎头蜂蜂毒的F(ab)2抗体。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测定胡蜂毒LD50,以胡蜂毒免疫日本大耳白兔获得免疫血浆,经盐析、酶解、加热等步骤获得F(ab)2抗体,并以免疫扩散、ELISA和小鼠体外中和法分别测定超免血浆、纯化的IgG及制备的F(ab)2抗体对中国大虎头蜂及多种蛇毒的抗体效价。结果小鼠腹腔注射中国大虎头蜂蜂毒的LD50为0.697mg·kg-1,制备的F(ab)2抗体SDS-PAGE电泳纯度为94.3%;ELISA检测结果表明纯化的IgG质量浓度为1×10-9mg·mL-1时对胡蜂毒素为阳性;免疫扩散结果表明制备的F(ab)2抗体与中国大虎头蜂毒素(1∶1)时出现明显沉淀线,该抗体与胡蜂毒质量比(3.5∶1)时可保护小鼠100%存活。结论首次利用胡蜂毒免疫动物制备高纯度F(ab)2抗体,该抗体可有效中和抗中国大虎头蜂毒蜂毒,并对银环蛇毒具有交叉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