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甲基转移酶2C(lysine specific methyltransferase 2C,KMT2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 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 TCGA 数据库分析 KMT2C在胃癌与癌旁的表达差异。采用 Western blot检测 KMT2C在胃 癌与癌旁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差异。通过 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 KMT2C 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细胞 实验(克隆形成、EdU 及 CCK-8检测)及皮下瘤负荷模型检测 KMT2C 在体内外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KMT2C在胃癌中高表达。胃癌患者中 KMT2C高表达组相对于 KMT2C低表达组预后较差。敲减 KMT2C在体内外 均有抑制胃癌 细 胞 增 殖 的 作 用。基 因 集 富 集 分 析 (GSEA)发 现 KMT2C 影 响 c-Myc信 号 通 路。敲 减 KMT2C 后, H3K4m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同时,CDK4的 mRNA 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KMT2C与c-Myc核内结合促进了c-Myc 与 CDK4的启动子区域的结合。结论 KMT2C通过影响c-Myc/CDK4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4年以来,用示指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1例,10例皮瓣存活,外形良好,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正常,1例坏死,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11~52岁;7例为手外伤急诊行该皮瓣手术治疗,3例电击伤择期行该术治疗,1例烧伤择期行该术治疗;拇指掌侧皮肤缺损5例,其中指间关节以远皮肤缺损3例,近节指骨皮肤缺损2例;拇指背侧皮肤缺损6例,其中指间关节以远皮肤缺损4例,近节指骨皮肤缺损2例;拇指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2.0cm×1.2cm;11例病人均有骨或肌腱外露。有10例皮瓣存活,1例坏死。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或全麻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手术中应用聚四氟乙烯(PTFE)制备单叶肺动脉瓣对防治术后早期肺动脉瓣反流的作用.方法 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随机选择21例具备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先用经修剪的PTFE片缝制人工单叶肺动脉瓣,再用经处理的自体心包片行右心室及主肺动脉补片扩大.体外循环转流50~150(83.4±24.1)min,主动脉阻断30~101(58.8±19.1)min.结果 本组21例中死亡1例,病死率4.76%,余20例术后恢复良好.全组病例机械辅助呼吸4~130 h,排除死亡的病例,平均(8.2±3.4)h;ICU滞留时间1~5(1.6±1.0)d;术后住院时间5~14(6.9±2.5)d.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除第1例患儿存在中度肺动脉反流外,其余患儿均无反流或仅表现为痕迹量反流;全部患儿均无肺动脉或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结论 在行跨肺动脉瓣右心室流出道补片扩大术中应用PTFE人工单叶肺动脉瓣,可以有效地改善右心室功能,而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治疗费用并没有因此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杂交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重症TOF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2(1.5~12.0)岁,体重13.8(10.0~42.0)kg。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检查确诊。外科术前介入治疗:所有患者行TOF根治术前均行侧枝血管栓塞术,其中2例采用AGA Plug血管塞封堵体肺侧枝血管,其余均采用COOK非可控弹簧圈栓塞体肺侧枝血管。侧枝血管栓塞术后立即行一期外科根治手术。结果 15例患者中共发现体肺侧枝血管24支,封堵19支,未出现造影或封堵并发症,外科根治术后未出现灌注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手术均效果满意,痊愈出院。住院时间8.5(7~12)d。随访2年,无并发症,小儿患者发育正常。结论杂交手术治疗重症TOF安全、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病人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法,以降低海洛因依赖病人的复吸率。方法:使用全麻下快速药物拮抗脱毒加纳曲酮栓植入方法,治疗海洛因依赖69例,并通过随访的方式跟踪治疗效果。结果:植入长效纳曲酮缓释栓6个月后,患者对海洛因渴求程度分值从植入前2.21±s0.58降至0.21±s0.14,再尝试海洛因率从81.25%降至5.00%。肝功能与植入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快速脱毒加长效纳曲酮缓释栓植入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婴儿室间隔缺损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1月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对52例婴儿室间隔缺损进行了修补手术(小切口组),术中保留胸骨柄的完整性,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与同年46例标准胸骨正中切口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标准组)作比较。结果全组无死亡。小切口组较标准组心肌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或肺不张及术后鸡胸畸形发生率等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创伤小,有美容效果,可明显降低婴儿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向开放卵圆孔在先天性心脏病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6月~2008年8月,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共112例,男68例,女44例,年龄50d~36岁,体重4-55kg。经皮血氧饱和度及股动脉血氧饱和度均90%以上,其中95%以下8例。彩色多普勒瓣膜返流法估测,均为重度肺动脉高压。术中矫治先天性畸形并恢复卵圆孔的单向右向左分流的活瓣功能。结果全组无死亡,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42例术后早期有一过性血氧下降,但心率血压保持稳定。随访1~26个月无死亡病例,6例偶觉胸闷、心悸,持续服降肺动脉压药物治疗;余无特殊并发症。结论单向开放卵圆孔技术的应用能大大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术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脊柱结核伴截瘫2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浪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404-405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及美国脊髓损伤学会修订的Frankel截瘫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两例术后2个月复发,余者结核无复发,后凸角度无明显丢失,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个月以内18例,有效率85.7%,术后A级患者3例中1例无效,2例好转;B级4例、C级12例、D级16例患者均好转,其中C级2例治愈,D级12例治愈,总有效率79.2%.结论: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神经压迫多缓慢产生,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瘫痪越重,预后越差.应在完善术前抗结核治疗减轻中毒症状后尽早手术,如果瘫痪进展或脓肿即将破裂可提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缓解新生儿疼痛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喂食25%葡萄糖水2 mL,用注射器于30 s内滴入口中,5 min后进行足跟采血,对照组在足跟采血操作过程中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选用新生儿疼痛量表(Neonatal infant ...  相似文献   
10.
胃石症是指摄入某种植物成分、吞入毛发或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称为胃石症[1]。在我国以食柿子、山楂、黑枣等食物、水果形成的植物性胃石症多见[2],常伴有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