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扎来普隆胶囊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国产扎来普隆胶囊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摸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受试者分别口服扎来普隆胶囊10mg或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疗程14天。结果 意向性(ITT)分析226例,其中扎来普隆胶囊组113例,酒石酸唑吡坦片组113例。治疗后7,14天与治疗前比较,两种药物都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P<0. 001),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两组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困倦、乏力、腹泻、记忆减退。但扎来普隆组的头晕、头痛、困倦、乏力相对较酒石酸唑吡坦片组要少。结论 扎来普隆为治疗失眠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TCD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CD以其早期、无创和可重复检测等特点成为监测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关于TCD诊断脑血管痉挛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介绍了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产生假阴性、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和矫正方法,以及预后判断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报告多系统萎缩病人10例,临床表现以帕金森氏综合征为主3例,Shy-Drager氏综合征为主4例,小脑性共济失调为3例。资料提示,多系统萎缩90%为中年起病,病程平均2.45年,首发症状后平均1.96年出现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受损。作者对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附69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婕  冷振璞 《山东医药》1993,33(9):9-10
对69例以眩晕为主的椎基底动脉缺血患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异常率为79.8%;40例行脑干诱发电位、纯听力曲线测定及前庭功能试验,初步证实眩晕以脑干中枢性异常为主占55%,脑干与内听动脉耳蜗史、前庭支同时或分别受累占20%,耳蜗支与前庭支同时或分别受累占5%。作综合辅助检查能早期诊断眩晕为主的椎基底功脉缺血性疾病,可弥补CT对后颅凹脑干病变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了80名脑血栓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202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结论中国人群凝血酶厚20210A等位基因频率极低,20210G→A突变不是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表达PECAM-1、P选择素的改变及抗血小板制剂奥扎格雷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和奥扎格霄钠治疗组,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病48h(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血小板PECAM-1、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48h血小板表达PECAM-1、P选择素明显增高,奥扎格雷钠组血小板PECAM-1下降较常规治疗组缓慢,P选择素下降较常规组快。结论奥扎格雷钠能促进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的下降,减缓PECAM-1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利钠素家族包括:心房钠尿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C型利钠素(C typenatriureticpeptide,CNP)。利钠素家族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天然拮抗剂,也抑制后叶加压素及交感神经的保钠、保水作用。ANP和BNP两者的作用相似,之前  相似文献   
8.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1月-2004年11月,我们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灌注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超早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的研究认为 ,利用灌注和弥散成像不一致区代表缺血半暗带过于简化 ,而超早期MR灌注参数的改变结合弥散成像可更准确地判断缺血半暗带 ,对超早期指导溶栓治疗和预评价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