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表达相关抗原阳性与胃癌的相关性及胃癌发生机制。方法:选取胃癌38便,萎缩性胃炎30例,正常对照24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 CagA抗体,PCR法,组织学方法检测HP感染率,同时检测了癌旁组织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胰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1984年10月~1998年3月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确诊胰腺结核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18~64岁,平均41岁。7例均无结核病史,胸片正常,1例合并肝粟粒型结核,2例有饮酒史8~10年。(...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肝损害发病率、临床表现、免疫学、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标准。②方法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1986~2000年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70例,对其肝损害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7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本身所致肝损害22例(31.4%),纳差4例,乏力6例,腹痛3例,肝大4例,脾大6例,黄疸3例,腹水1例。5例肝穿病理组织学4例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1例诊断慢性迁延性肝炎,2例诊断肝硬化。④结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功能损害,其中肝损害发生率国外报道28.1%,本院为31.4%,与国外报道接近。肝损害机制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对肝汇管区浸润所致免疫损害,炙性介质释放。病理组织学为结节样淋巴细胞浸润、胆小管及间质炎症反应及kuffer细胞肿胀增生。凡有肝损害患者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及全身性疾病所致肝损害,需考虑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本病需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鉴别,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25例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表现,分型及临床特表进行研究。结果本病50岁以老年多见,大多有基础疾病,冠心病7例,伴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糖尿病3例(11.6%。原发性高血压4例(16%),并脑梗塞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5例(20%),便秘2例(8%)。大肠镜分型:一过型20例,狭窄型4例,坏死型1例。粘膜充血水肿,本病应早期行大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诊断,一过型,狭窄内科保守治疗,坏死型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全胃肠外营养(TPN)以度过危险期。但临床常遇到病人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此时肝内肉毒碱和肝脂肪酶合成降低,使长链甘油三酯(LCT)的代谢清除能力受损,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可避免上述不足。本文观察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使用MCT/LCT取得良好效果。此举两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膈疝,是因膈肌、腹膜和胸膜破裂,腹腔脏器进入胸腔而形成。1514年Sennerms首先报导,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我院1984年10月-1996年10月共诊治2例,就其病因,误漏诊原因及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p53蛋白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根除前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RT-PCR方法检测胃粘膜中hTERT,将hTERT与GAPDH(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拷贝数之比的100倍作为标准化hTERT(NhTERT),用快速尿素酶法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Hp阳性组hTERT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Hp阴性亚组的表达率(均P〈0.05)。Hp根除组hTERTmRNA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未根除组(P〈0.05),未根除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胃癌前病变阶段,Hp感染与端粒酶表达水平及p53蛋白之间有直接关系,提示端粒酶、Hp感染、p53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及Hp根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探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有效方法。方法:我院2010年2月~12月间经胃镜病理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阳性589例,其中第一次根除Hp治疗失败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的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埃索美拉唑+可乐必妥+克拉霉素+替硝唑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停药4周复查,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3%)(P<0.05)。治疗组复查Hp,48例阴性,2例阳性,根除率96%。对照组复查Hp,36例阴性,16例阳性,根除率为69.2%。2组间根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最新的序贯疗法是一个高效的根除方案。  相似文献   
9.
已有资料指出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是胃黏膜病变及致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研究证明 ,Hp感染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增生 ,但对其促进细胞增殖机制的阐明尚在研究之中[1] 。近年大量报道 ,被检的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检出率为 85 %~ 90 %。为了探讨Hp感染对端粒酶活性影响及胃黏膜病变与其活性的相关性 ,我们检测了人胃癌、萎缩性胃炎及正常胃黏膜标本端粒酶活性 ,并对酶活性及黏膜病变与Hp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组织标本116例标本分别取自我院胃癌、萎缩性胃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放免测定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00013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秦林林,葛崇华,李素勤①,马海波,张卫,王远新,关,张岚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75.31用国产药盒测定126例病人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估。测定对象为各种消化道疾病患者。男性101例,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