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了探讨当前经济下行,牛羊肉市场低速,牛羊肉价格持续走低问题.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结合新疆昌吉州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肉牛肉羊产业如何转型,如何去库存,如何提高经济效益途径,探讨主要包括:政府扶持至关重要,延长产业链条可有效降低中间成本;树立品牌意识,可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结合市场供求,保种保质,是后续发展的基础;去产能,淘汰不适宜,是提效率、降成本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9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90例应用埋藏式人工心脏起博器患者系我院1976年10月至1986年9月10年期间住院病人,均经静脉放置右心室内膜起搏导管。首次植入起搏器后在门诊观察、随访,发现起搏功能障碍者住院更换起搏器。  相似文献   
3.
姚莉  傅文栋 《医学综述》1997,3(12):583-584
<正>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的程度,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d明显增加,本文通过观察57例溶栓与未溶栓的QTd,以探讨溶栓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傅文栋  姚莉 《医学综述》1996,2(11):638-639
<正>1 资料与结果1993年1月~1996年7月我院心内科(以下称本组)收治的AMI患者108例,与国内报道的一组1991~1993年资料(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临床情况见附表.统计学采用(四格表专用校正公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制剂是具有活性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目前在我国饲料行业内正处于开发和实验的过程中,因此,在畜牧生产中进行饲料调制时,不能与其他饲料添加剂随意混合使用,而必须对新研发的微生态制剂的菌种进行比较完整的毒理学试验和相应的安全测试,确定对养殖畜禽没有毒副作用后才可以在畜牧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微生态制剂在肉羊养殖中应用时,既可以改善羊只瘤胃的发酵环境,恢复消化道优势菌群及机体内微生物的平衡,提高饲料的消化和利用效率,提升肉羊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又能减少蛋白质向氨和胺的转化,降低粪便恶臭,改善环境卫生;还能刺激羊只肠道内的免疫功能,及时杀死入侵病菌,增强羊只对疾病的免疫能力。因此微生态制剂的适量适时利用,在肉羊养殖中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率特别是窦性心动过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心率的某些因素.方法全部患者均连续观察入院后72h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以窦性心率高于100次/min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min为心动过缓,分别对两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休克及心律失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9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29.5%).前壁168例中70例(41.7%)和下壁140例中21例(15.0%)发生窦性心动过速,P<0.01.窦性心动过速患者死亡15例,病死率16.5%,明显高于非窦性心动过速患者(4.6%),P<0.01.窦性心动过速组合并心力衰竭、休克61例(67.0%)明显高于非窦性心动过速组(10.6%),P<0.01.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无关,房室传导阻滞易见于下壁梗死,束支阻滞易见于前壁梗死.房颤发生率与梗死部位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窦性心动过速者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心动过速患者.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7.
在心导管诊疗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熟练掌握心导管术的基本技巧,防止并发症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结合我们的经验与教训,复习文献并讨论。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2年2月~1994年12月共开展心导管术54例。其中左心导管8例,心内电生理检查9例,射频消融20例,冠脉造影7例,永久起搏器植入7例,临时起搏3例,共穿刺血管153次,包括右颈内静脉(V)21次,右锁骨下V12次,股动脉(A)14次,股V穿刺106次。并发症多为早期病例发生,术后穿刺点皮下淤血2例,动静脉瘘2例,无气胸、出血、栓塞等合并症。2 讨论2.1 穿刺部位的选择2.1.1 股V和股A穿刺 相毗邻的股V和…  相似文献   
8.
<正>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现象是一种心肌自我保护的机制, 其最早定义是指一次短暂心肌缺血的快速适应反应可减慢随后长时间心肌缺血所致的细胞坏死速度. 近年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 梗塞前有心绞痛患者其住院病死率、严重心衰、休克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 IP不仅能缩小心肌梗塞心肌坏死范围, 还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改善左室功能. 本文通过对135例AMI患者的观察分析, 探讨IP对其近期愈后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1993年1月~1998年1月的AMI患者病例135例(24小时后入院者除外),其中男性87例, 女性48例, 年龄36岁~85岁, 所有病历均符合1979年WHOAMI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有IP和无IP两组:①IP组指AMI前 48小时内有心绞痛发作者;②无IP组指AMI前无上述表现;③两组患者入院时情况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9.
逐步回归方法对分析急性心肌梗塞预后有较重要价值,本文用上述方法对1980~1986年在我科住院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6周内)一些预后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临床资料和方法搜集急性期住院可供分析的心肌梗塞313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男212例,女101例。平均年龄59.9±9.9岁。其中大多数(230例)在发  相似文献   
10.
傅文栋 《临床荟萃》1992,7(2):81-83
颈内静脉(VJI)穿刺术及其临床应用,在国内书刊中仅有一般介绍,而在国外已有广泛应用,如经皮穿刺VJI放置导管,有十余年的历史。 VJI直径约1~1.5cm左右,与颈总动脉共同包于颈鞘内,行程很短,即进入上腔静脉。因此,这条静脉可作为重要的输液途径,也是通向胸部静脉主干的一条方便途径。在手术中以及危重患者特别是心跳骤停抢救中,VJI和锁骨下静脉可能是唯一实用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