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恶性肿瘤肾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制,以指导介入治疗。方法对141例肾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腹主动脉造影及选择性可疑供血动脉造影,分析其肾外供血动脉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141例患者中51例有肾外供血动脉(共87支),这些患者肿瘤均突破肾包膜;90例无肾外供血动脉,其中50例肿瘤突破肾包膜,40例肿瘤未突破肾包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1)。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结论明确肾恶性肿瘤肾外供血动脉的来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狭窄同时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在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后,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7例患者在单独实施下腔静脉成形术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B超引导下实施肝静脉成形术,2例单纯球囊扩张,5例植入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静脉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定位准确,实施快捷,对合并肝静脉狭窄或梗阻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腔内治疗肾动静脉瘘(RAVF)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腔内治疗的RAVF患者资料。结果对13例RAVF患者行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13/13),栓塞病变动脉共23条,治疗应用弹簧圈共78个。腔内治疗对RAVF患者血尿的有效率为100%(11/11),腰部疼痛有效率为85.71%(6/7),高血压有效率为100%(3/3)。RAVF患者术前血肌酐平均值[(94.50±29.82)μmol/L]与术后血肌酐平均值[(94.25±28.8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仅3例出现低热,2例患侧腰部不适。术后平均随访(37.23±16.78)个月。2例失访,余11例患者均无复发症状。结论腔内治疗对RAVF患者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肢动脉疾病(LEAD)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相应肢体出现缺血症状的一类疾病。腔内介入是治疗LEAD的主要方式,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及支架植入术,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药物涂层球囊(DCB)可在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炎症反应的同时避免腔内异物存留,对于原发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均有较好疗效。本文对DCB作用原理及其治疗LEAD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微弹簧圈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外伤性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的技术与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我科共收治典型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有会阴部外伤病史。彩色超声均诊断阴茎单侧海绵体动脉瘘,且均经血管造影证实。所有动脉海绵体瘘均经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微圈栓塞。栓塞术后即刻对患者阴茎勃起状态进行体检评价,并分别于术后3、6个月对患者进行彩色超声随访,对勃起功能则长期随访评价。结果超选择动脉插管及栓塞均获得成功。其中6例首次治疗即使用微圈栓塞,另1例是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周后复发,再次栓塞时使用的微圈技术。所有患者栓塞后即刻至1h检查,阴茎勃起状态明显消退。7例使用微圈栓塞患者长期随访阴茎勃起功能正常。结论超选择微圈栓塞对治疗高流量性阴茎异常勃起安全、有效。微圈应作为首选栓塞物取代传统的海棉颗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双侧子宫动脉行明胶海绵栓塞术应用于宫颈妊娠中止前,期望减少人工流产手术的危险性和出血量。方法7例宫颈妊娠患者,术前采用明胶海绵进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术后即刻进行清宫手术,观察术申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过程非常顺利,7例清宫手术均安全顺利完成,出血量仅20~40ml,没有出现栓塞术或清宫手术的并发症。术后随访血液HCG在2~4周内消失。结论宫颈妊娠在清宫手术前进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的辅助治疗,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可有效地控制宫颈妊娠中止手术中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对正常兔肝射频治疗后的病理变化判断价值。方法:对29只兔肝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分5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进行MR检查,并处死,行大体病理和显微病理检查。结果:MRI能清晰反映不同时期消融灶的病理变化情况。消融灶呈凝固性坏死,急性期(O~1周),坏死灶周围可见组织充血或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T1WI等或高信号,T2WI等或低信号,坏死灶周边轻度强化。亚急性期(1~2周),坏死灶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周边环形强化更明显。慢性期(4~8周),外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表现为T2WI和T1WI均为低信号,周边强化逐渐减轻。结论:MRI能有效反映肝脏消融灶的组织病理变化,准确显示消融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在实验动物体内的栓塞性能、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动物为中华小型猪8头,首先利用海藻酸钠微球全部行左肾动脉栓塞,分别于栓塞后的1、2、4、8周随机抽取其中2头实验动物行动脉造影与CT复查肾脏栓塞后变化,随后处死实验动物,对栓塞肾脏行组织学检查,同时对实验动物栓塞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栓塞后即刻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阻断,1周后,肾动脉分支有再通,随着时间的延长,动脉再通越来越明显;CT复查可见被栓塞肾脏内有梗死区,肾脏逐渐变小;一直到栓塞后4周,组织学检查均可见小动脉内微球,动脉周围有炎症反应,并可见肾实质梗死灶;实验动物栓塞前后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海藻酸钠微球具有明确的栓塞效果,体内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肾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血管腔内治疗对于肾动脉瘤(RAA)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的RAA患者,治疗方法包括单纯以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腔(6例)、载瘤动脉栓塞术(3例)和覆膜支架隔绝术(2例),并随访3~68个月。结果11例患者共发现13个RAA(右肾9个,左肾4个),均为真性囊状动脉瘤,对其中11例(11个RAA)行血管腔内治疗。术后5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其中4例发生部分肾梗死,肾功能无异常;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未见动脉瘤内残腔及内瘘,未见动脉瘤破裂及复发。结论血管腔内治疗RAA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0.
肾动脉狭窄支架血运重建对血压影响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动脉狭窄患者经肾动脉支架重建血运后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自2000年4月至2005年11月我科收治.肾动脉狭窄患者110例,均经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术后随访1年,观察对患者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结果 110例患者肾动脉支架技术成功率100%,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60%~100%降至0~15%.术后1年随访患者血压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由(153±32)mm Hg降至(131±27)mm Hg,舒张压由(87±19)mm Hg降至(75±19)mm Hg;口服降压药品种减少,由平均(2.6±0.9)种降至(1.9±0.9)种.结论 采用肾动脉支架术重建肾动脉血运1年随访降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