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在判断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中,通过与螺旋CT检查比较各自的正确率,探讨超声双重造影检查(DCUS)的价值.方法 选择150例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并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在手术前5d内进行DCUS及螺旋CT检查,根据肿瘤位置不同将各组淋巴结分为3站,对淋巴结转移个数和各站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术前判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得出正确率,并进行相互间比较.结果 根据淋巴结转移个数,DCUS检查和螺旋CT检查对阳性淋巴结判断总的正确率及N1、N2、N3各期的正确率分别为86.0%比81.4%、82.6%比73.9%、78.1%比75.0%及81.0%比76.2%,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阳性淋巴结分站不同,DCUS检查对第1站阳性淋巴结判断的正确率为88.6%,高于螺旋CT检查的68.6%(x2=4.158,P<0.05),对第2站和第3站阳性淋巴结判断的正确率分别为74.1%比81.5%和71.4%比78.6%,两者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术前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方面DCUS检查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进行分站评价时,其第1站的正确率高于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在两性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5例两性畸形患者的超声资料,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 45例临床病理结果:真两性畸形5例(11.1%),男性假两性畸形14例(31.1%),女性假两性畸形24例(53.3%),性腺发育不全2例(4.4%).超声诊断结果:真两性畸形4例,符合率80.0%;男性假两性畸形11例,符合率78.6%;女性假两性畸形20例,符合率83.3%;性腺发育不全1例,符合率50.0%.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显示内生殖器官的有无,而且可观察、评价其部位、大小、形态、结构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 27例临床疑似胎盘植入患者在常规超声检查后应用造影剂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超声造影过程,分析造影剂灌注特点.结果 3例孕妇中2例超声造影显示胎盘与肌层分界清,引产后无胎盘残留;1例孕妇超声造影提示局部胎盘与肌层分界消失,引产失败后剖宫取胎,术中见局部胎盘与宫壁粘连紧密,经钳夹胎盘基本清除.20例产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超声造影与清宫术结果对比;5例超声造影显示宫腔残留病灶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楚,15例宫腔残留病灶局部与肌层分界消失,肌层未见变薄.4例产后患者行子宫全切及次全切术,其超声造影与手术结果对比:超声造影显示残留胎盘局部与肌层分界消失、肌层变薄,浆膜完整,术中及病理均证实胎盘植入.结论 超声造影显示胎盘与肌层分界消失,肌层变薄均提示有胎盘植入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两种检查方法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对136例胃癌患者,术前行超声双重造影及超声内镜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术前分期均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为80.1%,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65.5%、79.5%、86.5%、87.5%;超声内镜T分期准确率达81.6%,其中T1、T2、T3、T4准确率分别为82.8%、76.9%、82.7%、87.5%;除T1期外,其余各期及T分期总的准确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内镜和超声双重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总的准确率相当,但在T1期中超声内镜明显优于超声双重造影.两种检查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各有优缺点,联合两种检查可相互弥补,增加胃癌术前T分期的正确率,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及其定量参数对预测子痫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对328例11~14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孕妇胎盘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前瞻性观察分析,应用三维多普勒直方图计算胎盘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和血流指数(VFI)。所有患者在16~20周之间再进行一次检查。孕妇随访至分娩结束,按有无发生子痫前期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结果16~20周子痫前期组胎盘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和血流指数(VFI)等胎盘血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14周子痫前期组胎盘血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可定量分析胎盘血流灌注情况,可以预测及诊断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经胃镜证实为胃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于术前5 d内均行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检查。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采用χ2检验比较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总的符合率差异。结果病理证实25例患者为N(-)期,40例患者为N(+)期。25例N(-)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判断正确18例,超声内镜判断正确20例;40例N(+)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判断正确32例,超声内镜判断正确31例。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80.0%、72.0%、0.52,77.5%、80.0%、0.58;总的符合率分别为76.9%(50/65)、78.5%(51/6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33)。结论超声内镜和超声双重造影判断胃癌术前N分期总的准确率相当,两种检查方法在胃癌术前N分期中各有优缺点,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相互弥补不足,增加胃癌术前N分期判断准确率,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超声检查178例宫颈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在宫颈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经病理诊断证实并作阴道超声检查的宫颈癌声像图特征。结果 178例中鳞状细胞癌164例,腺癌10例,混合癌4例。声像图表现早期无特异性,中晚期有宫颈低回声团块或内部回声不均等特征性的改变。结论 阴道超声对中、晚期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结合VOCAL技术对胎盘血管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胎盘血管化指数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56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产前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感兴趣区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用VOCAL技术对获得的三维能量图像进行分析,计算胎盘血管化指数(VI、FI及VFI)。待孕妇分娩后,将产前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与临床表现、手术所见和(或)病理结果对照。依据临床和(或)病理结果,将病例分成植入组和无植入组,其中植入组包括轻度植入组、中度植入组和重度植入组。结果 1植入组的VI、FI及VFI值均高于无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无植入组、轻度植入组、中度植入组及重度植入组进行比较,VI、FI及V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ROC曲线推断VI、FI及VF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8、0.736及0.809,其截断值分别为15.837、34.030及5.948。结论三维能量超声结合VOCAL技术对胎盘血管化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为超声产前评价胎盘植入其侵入肌层的深度和范围提供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可作为胎盘植入产前诊断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oe impulse,ARFI)评价兔下腔静脉重新开放后肝弹性的改变.方法 选择7只日本大白兔经耳缘静脉麻醉后开腹,游离兔下腔静脉,运用ARFI技术分别于下腔静脉夹闭前、夹闭后20 min及再开放后20 min对兔右肝同一位部进行检查,比较兔肝组织在不同状态下的弹性改变.结果 下腔静脉夹闭前及重新开放后20 min兔右肝ARFI测值组织剪切波速度(Vs)均明显高于下腔静脉夹闭后[(1.28±0.13)m/s对(0.91±0.14)m/s,P<0.001;(1.24±0.16)m/s对(0.91±0.14)m/s,P<0.002],下腔静脉重新开放后Vs稍低于下腔静脉夹闭前,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兔下腔静脉夹闭20 min后再开放对肝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