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白色血栓性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白色血栓在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自体白色血栓经血管介入造影法准确导入至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分支。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提示大脑中动脉M1分枝血管显影不良;1h后CT灌注成像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72h后CT平扫可见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两例进行尸体解剖,大脑TTC染色呈阳性;存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结论用自体白色血栓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因该动物模型是目前最接近临床病例的模型,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治疗有着切实的临床前期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蒙特卡罗N粒子运输法(MCNP)模拟计算的可行性.方法 用百分深度剂量(PDD)分布及标准峰值散射因子(NPSP),比较水模体计算值和实际测量及报告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10 cm×10 cm射野时,测量值和计算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P>0.05),而在5 cm×5 cm及12 cm×12 cm时,测量值与计算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6,P<0.05).计算值和报告值之间符合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6,P>0.05).同一射野最大剂量点下百分深度剂量随深度增大而减少,同一深度处百分深度剂量随射野增大而增大;同一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最高,向射野边缘剂量逐渐减少.结论 利用蒙特卡罗MCNP可以建立一组准确和全面的百分深度剂量及标准峰值散射因子参数,为放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Monte Carlo N-particle transport code(MCNP)simulated calculation.Methods The calculation in water phantom was contrasted with the practical measurements and the reported values using the percent depth dose(PDD)curve and normal peak scatter factor.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in the 10 cm×10 cm field(t=-0.41,P>0.05),however,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5 cm×5 cm field(t=7.2,P<0.05)and in the 12 cm×12 cm field(t=-4.6,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i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nd the reported values(t=-1.91,P>0.05).In the same radiation field,the PDD decreased as the depth increased,but increased as the size of the radiation field increased at the same depth.PDD and normal peak scatter factor were both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calculation of prescribed dose.Conclusions It is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set of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percent depth doses and normal peak scatter factor parameters 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clinical use,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for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3.
4.
肝炎性假瘤16层螺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性假瘤(IPL)的16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炎性假瘤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分别测量病灶及病灶周边肝组织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时相CT值,并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 16例患者共发现18个病灶,病灶大多位于肝右叶,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无或仅为轻度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到中度强化,部分病灶表现周边肝组织环形强化,或(及)病灶中心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或(及)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等特征性改变.统计学提示IPL病灶在动脉期的CT值增加与平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门脉期的CT值增加与平扫及动脉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T动态扫描显示IPL病灶整体呈少血供表现,以门脉期及延时期的CT表现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Raf激酶抑制蛋白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肿瘤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表达与 NPC放疗敏感性的关系,评估其预测NPC患者放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病理确诊为NPC且初治时无远处转移及只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180例患者。以放疗开始5年内鼻咽原发灶和(或)颈部转移灶的照射野内出现复发为放疗抗拒组,均有病理活检证实,且与放疗前病理类型相同;放疗开始5年内鼻咽原发灶和颈部转移灶射野内均未出现复发的NPC患者为放疗敏感组。两组患者以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进行配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入组患者在接受放疗前肿瘤组织的RKIP,分析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放疗敏感组及放疗抗拒组RKIP阳性表达率(80.0%与26.7%)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8、51.429,P<0.01),且均与放疗抵抗呈负相关(r=-0.535、-0.344,P<0.01)。RKIP判别放疗抵抗的指标敏感性80.0%,特异性73.3%,准确率77.2%,阳性预测值75.0%,阴性预测值78.6%,假阳性率26.7%,假阴性率20.0%。结论 RKIP与NPC放疗抵抗呈负相关,可作为一种NPC患者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初筛分子标记物,有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卓凯  许乙凯  邱维加  孟卓  张雅萍 《广东医学》2007,28(12):1966-1967
目的 利用定量CT骨密度(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bone mineral density,QCT-BMD)检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骨密度与正常人骨密度差异,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48例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未愈男性患者,应用QCT技术分别选择性检测其T12~L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8例正常人腰椎骨密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未见明显降低,与对照组骨密度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QCT-BMD检测敏感性和准确性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含量无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美莲  黄辉  白雪  蒋伟  何卓凯  蔡锐 《广西医学》2011,33(10):1300-1302
目的比较两种化疗方案配合同步放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54例随机分成PF组25例用顺铂30mg/m2+氟尿嘧啶500mg/m2同步放化疗,PP组29例用顺铂30mg/m2+紫杉醇150mg/m2同步放化疗。放疗的第1天开始化疗,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前后大野全盆腔常规分割外照射30Gy,然后中挡铅照射20Gy,期间每周1次^192Ir腔内照射,A点6—7Gy/次,累积A点量42—49Gy。结果PP组和PF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8.9%和64.0%、56.0%(P〉0.05)。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0%、62.0%和60.0%、52.0%(P〉0.05),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0.0%、44.8%(P〉0.05)。结论PP和PF方案化疗配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均有效和安全,顺铂联合紫杉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t-PA溶栓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猴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在该模型中的溶栓效果。材料与方法对21只成年食蟹猴,术前做CT平扫及介入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及颅内病变,行介入法于大脑中动脉注入自体血栓造成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MCAo);再经介入血管造影和CT灌注扫描证明栓塞成功,术后30mic颈内动脉t-PA灌注溶栓,术后2h再次做CT灌注扫描和(或)介入血管造影确认溶栓成功,术后14天连续观察行为学表现。结果21只实验动物中,3只手术前发现病变,未行手术(占14.3%)。18只进行手术的动物中,共有17只DSA及CT灌注扫描证实栓塞成功,成功率94.4%,1只栓塞后介入血管造影及CT灌注扫描均未发现明显缺血,动物麻醉复苏后无脑缺血的行为学表现,占5.6%。17只栓塞成功的动物中13只发现明显血管闭塞、消失(占76.5%),4只表现为部分血管分支显影不良(占23.5%),1只由于栓塞体积过大死亡,1只手术后因穿刺部位出血而死亡,手术死亡率为11.1%。将栓塞术成功并存活的15只动物随机分成两组,8只作为假治疗组;7只为溶栓组,其中1只由于溶栓后颅内出血死亡,溶栓后死亡率为14.3%。MCAo后CT灌注扫描可见缺血区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增高,和对侧相同区域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1)血管介入法导入自体血栓制作猴脑缺血模型,手术创伤小,能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增加手术的稳定性;(2)t-PA溶栓治疗脑缺血可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As2O3对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s2O3作用于SHG44细胞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变化。 结果As2O3对SHG44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As2O3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12 μmol&#8226;L-1 As2O3对SHG4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可达63.8%;As2O3可以明显提高SHG44细胞内ROS水平,其ROS水平随As2O3作用浓度的增高明显增高,具有浓度依赖关系。 结论As2O3能明显抑制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与升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半暗带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缺血半暗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43例伴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男27例,女16例,年龄50~71岁(平均58.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约为2.5~13.5 h。行头部常规CT检查后,立即做CT灌注成像检查,使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CBF、CBV、MTT及镜像区CBF、CBV的比值rCBF、rCBV(患侧/健侧),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的下降。患侧半球缺血中心区的CBF、CBV、MTT分别为(24.8±9.6)m l/100 g/m in,(3.3±0.86)m l/100 g,(7.1±2.2)s;缺血边缘区的CBF、CBV、MTT分别为(38.6±10.3)m l/100 g/m in,(3.4±0.91)m l/100 g,(6.4±1.3)s;正常区的CBF、CBV、MTT分别为(48.8±11.2)m l/100 g/m in,(3.7±1.1)m l/100 g,(3.5±1.9)s。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的rCBF分别为0.35±0.16,0.53±0.13,P<0.05。rCBV分别为0.61±0.18,0.81±0.15,Ρ>0.05。结论脑CT灌注成像能很好地评价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准确显示缺血脑组织的部位和范围,计算出多种参数图像及缺血半暗带阈值,为指导临床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